編后
作為收藏魯迅遺物的專門機構(gòu)之一,上海魯迅紀念館對所藏文物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歇過,并將之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國內(nèi)其他魯迅館也是將對所藏的文物整理研究作為重要的日常工作。本輯專欄“魯迅文物研究”所收的文章,是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顯示了其獨特個性。以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標準來看,魯迅所用的印章并不多,但頗具魯迅特色!队捎≌绿骄眶斞傅氖澜纭肥菍⑦@種特色梳理出來,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魯迅留下的眾多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中,其印章數(shù)量不多,且無名貴巨制,基本以普通的青田石、壽山石、木質(zhì)為主,側(cè)重實用功能,但在反復查找與學習的過程中,勉強摸索出其中與魯迅生平起伏、身份地位、生活境況以及性格愛好相呼應的線索,可能也是這些印章更為重要的價值所在!薄遏斞傅摹耙隆薄獜囊患抡f起》側(cè)重于魯迅衣服的介紹,而《樸素餐具,尋常生活——魯迅家中的鍋碗碟》則是側(cè)重于魯迅所用餐具的介紹,這兩篇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對象都是之前沒有進行專門研究的項目。本刊擬在以后的時間里進一步推進相關(guān)的文物研究。2019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編的《華痕碎影——上海魯迅紀念館藏魯迅先生手跡、藏品擷珍》頗受好評,這也是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展館藏文物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該書所收《魯迅與他收藏的版畫》《關(guān)于魯迅的字》《上海魯迅紀念館藏明信片》《九華堂箋紙及其他——略述館藏魯迅遺箋》《上海魯迅紀念館魯迅藏書簡介》等,經(jīng)作者修改后刊于此,以更廣泛地就教于同仁。魯迅文物所涉及的并不只是魯迅這一面,它們所蘊含著的文化信息,作者們雖致力求索,也并不能全知矣。
《于黑暗世界透出一抹亮色——從魯迅的小說〈明天〉到李時建的戲劇〈小夜曲〉》中認為:“李時建在將小說《明天》改編為戲劇時,沒有沿襲以往一些作家直接冠以小說的題目的做法,而是將題名改為《小夜曲》。以魯迅小說原來的題目作為戲劇名,勢必能引起更為廣泛的關(guān)注。而李時建卻放棄這一做法,究其根本原因,大致是《小夜曲》更為貼合其改編戲劇的整體風格……改編在大體上是忠于原著的。但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柔化’處理、對‘夢’的意象的補充以及作者本身忠于喜劇性與舞臺效果的創(chuàng)作理念,使得《小夜曲》與《明天》又暗含差異!薄遏斞浮窗正傳〉日譯本注釋手稿研究》所涉及的內(nèi)容頗具意義,魯迅作為作者與譯者進行溝通,這在魯迅自己的翻譯工作中是沒有的境遇,這個問題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價值。《人國論3——1907年和五四時期魯迅眼中的易卜生之異同》是同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認為:“《文化偏執(zhí)論》《摩羅詩力說》等論文中重點以易卜生的《國民公敵》為核心,指出個人的獨立性(個人本位)是人最高的道德。獨立的人必須有強大的內(nèi)在信念、創(chuàng)造力和意志力,敢于犧牲自我的利益,追求正義、公理和理想。同時他還必須反抗和抗拒外在社會的虛偽勢力和多數(shù)人的偏見。在個人內(nèi)心和外在社會的張力中尋找一致。”
本輯的“魯迅同時代人研究”所收各文,都屬于史料考辨類文章,角度新穎,內(nèi)容扎實。這些文章與本輯“史料·辨證”欄中各文連貫一氣,是編者所希望看到的同時代人研究成果!遏斞概c天馬書店關(guān)系探微——兼論左聯(lián)解散前后魯迅面對盜版問題的職業(yè)憂慮》在考辨過程中,提出了一個過去不為人所重視的問題,這個問題或者是當年所有作者所面臨的,這個問題也牽涉到當時的出版和傳播的種種,在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傳播方面,頗具有文化意義!栋姹·交游考·研究資料——廈門地方報紙所見巴金文獻摭談》的作者花費了很大工夫,當然,其成果也與其所下工夫成正比。
《華痕碎影——上海魯迅紀念館藏魯迅先生手跡、藏品擷珍》之所以受到歡迎,魯迅文物展示和研究是要點之一,不過,本輯所刊的《魯迅藏品,“文”“創(chuàng)”出版——評上海魯迅紀念館〈華痕碎影——上海魯迅紀念館藏魯迅先生手跡、藏品擷珍〉》所闡述的“創(chuàng)意裝幀與精巧編排”“立體化多視角呈現(xiàn)”“彰顯上海出版文化”三方面內(nèi)容也是要點:“《華痕碎影》一作,設計與文本交融相長,五冊合為一籍,從多個藏品維度向讀者展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文藝人生,亦佐證了魯迅先生不僅是中國文壇不可多得的文學巨擘,也是擁有獨立思想和獨到審美品位的文藝先鋒。同時,該作館藏特色顯著,地域風格鮮明,上海出版文化充分浸潤在整部著作的編排和文字內(nèi)容中,得以巧妙顯現(xiàn)!薄峨s,卻又精深:于周邊窺見中心的魯迅研究新成果》的作者花費了相當?shù)木﹂喿x、梳理《魯迅研究雜集》一書,并給予恰當?shù)脑u述和論證,實在難得!端氖陙眙斞缸x書觀研究文獻的總結(jié)與反思》所討論的是一個好問題,有深入和豐富研究內(nèi)容的價值。
本輯“上海魯迅紀念館紀事和研究”所收兩篇,分別反映了上海魯迅紀念館文物整理工作和陳列方面的新思考,既是一個作者對自身工作的總結(jié),也是一個有待方家指正的文本。
編者
2020年5月
目錄
魯迅文物研究
由印章探究魯迅的世界 鄭亞
魯迅的“衣”
——從一件毛衣說起 仇志琴
樸素餐具,尋常生活
——魯迅家中的鍋碗碟 鄒晏清
魯迅與他收藏的版畫 樂融
關(guān)于魯迅的字 顧音海
上海魯迅紀念館藏明信片 李浩
九華堂箋紙及其他
——略述館藏魯迅遺箋 喬麗華
上海魯迅紀念館魯迅藏書簡介 施曉燕
魯迅作品研究
簡論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暗夜描寫 賈敏
于黑暗世界透出一抹亮色
——從魯迅的小說《明天》到李時建的戲劇《小夜曲》 張璐
魯迅《阿Q正傳》日譯本注釋手稿研究 武瓊
人國論3
——1907年和五四時期魯迅眼中的易卜生之異同 馮章
魯迅同時代人研究
林憾廬與魯迅的交往考察 王偉歌
魯迅與施霖關(guān)系考辨 薛林榮
朱湘與周作人交往考 王玉
口述與筆談(十三) 裘士雄
史料·辨證
魯迅與天馬書店關(guān)系探微
——兼論左聯(lián)解散前后魯迅面對盜版問題的職業(yè)憂慮 俞寬宏
魯迅研究資料三則及其考釋 管冠生
版本·交游考·研究資料
——廈門地方報紙所見巴金文獻摭談(上) 劉銳
葉圣陶文言小說輯佚 馬文飛
讀書雜談
魯迅藏品,“文”“創(chuàng)”出版
——評上海魯迅紀念館《華痕碎影——上海魯迅紀念館藏魯迅先生手跡、藏品擷珍》 李瑞晶
雜,卻又精深:于周邊窺見中心的魯迅研究新成果
——讀李浩新著《魯迅研究雜集》 崔晶晶 吳金梅
四十年來魯迅讀書觀研究文獻的總結(jié)與反思 謝忠強 陳榕
魯海漫談
師恩如海 唐應光
李樺和藏書票 王波
論張大鈞繪本對魯迅《風箏》的藝術(shù)闡釋 張子揚
上海魯迅紀念館紀事和研究
許壽裳遺稿整理札記 王璐 陳亦超
談魯迅主題美術(shù)品在展覽中的作用 包明吉
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