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不僅指導我們?nèi)绾卧O計自己的工作,也展示了如何在工作中達到內(nèi)心的滿足。它讓我們思考自己為什么工作,它給了我們清晰的人生指引。一旦掌握了人生的底層邏輯,我們就像在沙漠中旅行的人突然有了指南針一樣,終于脫離了焦慮,擁有了踏實回家的感覺。在本書中,作者從時代變遷對人的工作與生命意義的影響入手,用淺顯的比喻和論述,揭示了創(chuàng)造工作和人生意義的道理,以及現(xiàn)實可行的路徑。
工作意味著什么?是謀生?是成就?是對人生意義的表達? 你是否對工作和選擇感到迷茫?你是否有未來的工作規(guī)劃,并為之興奮不已? 這本書適合于哪些人? 那些面臨求職選擇或初入職場,很難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成長方向的人; 那些遇到職場瓶頸,對工作失去激情,每天度日如年,想轉(zhuǎn)型但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 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又害怕離開舒適區(qū)的人; 那些被動離職,想要重新出發(fā)的人; 那些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伙伴。 簡單地說,這本書幾乎適合于每一個人,你總能在書中找到一些讓自己恍然大悟的語句,找到一些被自己的經(jīng)歷證實的心里話。
什么是有意義的工作? 有意義的工作的通俗定義就是, 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累的感受, 面對失敗也愿意重新再來的韌勁, 還有就是活出一種從里到外的真實和篤定。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就是真實而豐盈的活著。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就是活出內(nèi)外一致的自己。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就是活出不后悔的人生。
這本書通過轉(zhuǎn)換看待工作的“四副眼鏡”,探尋我們的純粹意愿和生命意義,以及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四個步驟,指引我們找到自己內(nèi)在的熱情,找到讓自己充滿動力的開關。通過這些方法和指引,我們將學會如何探索自己熱愛什么、想干什么,如何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還可以謀生。 前 言 寫在中文版出版之際 本書中文版得以出版,我內(nèi)心感到由衷的喜悅,這是我堅持了很長時間的一個夢想,也是我的中國伙伴們的夢想。他們對本書所介紹的理念深表認同,一直與我共同致力于將其在中國推廣。 本書所介紹的“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概念,是我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于美國留學時初創(chuàng)的,距今已有20余年的時間。后來我在日本開辦了“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簡稱CMW)”工作坊,將其介紹推廣。在2017年年初,我得到了在中國開辦工作坊的機會,自此之后我以北京和上海為中心,以平均每兩個月一次的頻率舉辦培訓,后來還接連舉辦了兩批分別為期半年的認證講師培訓。 目前,工作坊在中國已有47名認證講師,他們在中國各地舉辦“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工作坊活動。首批獲得認證的講師在僅僅一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舉辦了70場工作坊活動,參加人數(shù)超過800人。這個成績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頗為驚喜。 為什么中國讀者對于“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這個理念如此關注呢?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想應該是“恰逢其時”。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也介紹過,這十幾年來,我們這個世界正在從“物質(zhì)時代”向“心靈時代”轉(zhuǎn)變。很多人無法感到快樂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還沒有掌握在“心靈時代”應該具備的工作觀。時代的轉(zhuǎn)變往往就發(fā)生在經(jīng)濟已在某種程度上發(fā)展成熟,不能再以過往的模式和速度繼續(xù)成長的階段,而中國的一些大城市看起來正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將“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這個理念介紹給中國也是正當其時,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對此表示關注。 如果你努力工作,也獲得了豐厚的物質(zhì)回報,但是卻并未因此而感到充實,總覺得好像缺了一些什么,或者你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產(chǎn)生相似的感受,那么原因不在于工作的內(nèi)容、職場環(huán)境,或是薪資條件,原因在于工作觀出了問題。而且,即便你換了公司,或者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其根本性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這就好比一個人生了病,心里卻想著換一身衣服就可以變得健康,但實際上換衣服不可能改變身體狀態(tài),要想恢復健康,我們需要更為根本的解決對策。這個“更為根本的解決對策”就是我在本書中倡導的“改變工作觀”。 工作觀變化了,你和工作的關系就會發(fā)生改變,會從“被工作剝奪能量的關系”向“從工作中獲取能量的關系”進行改變。對于很多人而言,工作占據(jù)了人生大部分時間,耗費了人生很多能量。我們是被工作耗能,還是被工作賦能,這對于我們的人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我之所以希望向世界推廣“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這個理念,就是期待解放人們那些一直以來被“物質(zhì)時代”的工作觀所剝奪的力量和可能性,讓它們成為創(chuàng)造嶄新未來的原動力,并且這樣的推廣活動還可以從中國和日本不斷向外拓展,輻射整個亞洲。 出于這個想法,我最近也開始在韓國舉辦工作坊,并開始認證講師的培訓工作。中韓日三國,在歷史、地理、民族和文化層面淵源頗深,而且目前在經(jīng)濟發(fā)展轉(zhuǎn)型方面都存在很多挑戰(zhàn)。如果能夠?qū)⑷齻國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那么肯定能夠給世界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亞洲各國人民可以超越國家的界限,通過“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這個共同愿景而相互連接,現(xiàn)在這樣的變化正在發(fā)生,而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勢必成為重要的推動力。我衷心期待拿到這本書的讀者,能夠?qū)Α皠?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理念產(chǎn)生共鳴,并和我們一起參與到將其從亞洲推廣到世界的活動中。 榎本英剛 2020年2月
榎本英剛(Enomoto Hidetake),日本教練與領導力培訓領域的領軍者,CMW“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工作坊創(chuàng)始人。1964年出生于日本兵庫縣,于一橋大學法學部畢業(yè)后,加入瑞可利公司。1994年從瑞可利公司離職,前往美國留學,獲得加利福尼亞整合學院(CIIS)組織開發(fā)與變革領域碩士學位。留美期間,在教練培訓學院(CTI)學習教練技術(shù),獲得CPCC資格。2000年,創(chuàng)立CTI日本公司(現(xiàn)名Wake Up公司),開始在日本提供教練課程。此外,他還成立了推廣“轉(zhuǎn)型城鎮(zhèn)”和“改變夢想”的非盈利性組織,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可持續(xù)的、有韌性的未來。主要著作有《活出真正的自己》《發(fā)揮員工潛能的管理藝術(shù)之企業(yè)教練》,獨立翻譯圖書《虛擬組織》,合作翻譯圖書《教練圣經(jīng)》。
目錄 序 章 追尋“真正的工作” 因為父親而萌生的對“工作”的疑問 / 003 為了深度探究“工作”而留學 / 005 “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嗎? / 007 也在支配人生的“工作觀” / 008 戴著“四副眼鏡”看待工作 / 010 改變我的“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故事 / 012
第一章 生命的意義——為何要以“賺錢”為名義工作 物質(zhì)時代和心靈時代 / 017 能否相信存在生命的意義? / 021 因為“賦意”不同而人生截然不同的雙胞胎 / 023 不論在地球上還是歷史上,你都是獨一無二的 / 026 第四波解放已經(jīng)開始 / 028 第一副眼鏡:工作=謀生 / 030 工作是探索和表達自己的生命意義 / 034 “首先走出家門吧” / 037 認同感喪失才是失業(yè)帶來的真正打擊 / 039 不斷進化的生命意義 / 041 “內(nèi)在工作”和“外在工作” / 044 第一章小結(jié) / 046 “冥想引導師”井上先生 / 047
第二章 純粹意愿——為什么不將“想做的事”變?yōu)楣ぷ鳎? 想做事的意念從何而來? / 055 改變我人生的思考 / 057 純粹意愿不需要理由 / 060 損耗靈魂的意愿與滋養(yǎng)靈魂的意愿 / 062 【嘗試一下】 任務① / 065 探索心靈的涌泉 / 066 從純粹意愿到生命的意義 / 069 第二副“眼鏡”:工作=忍耐 / 072 “不去做想做之事”才是任性? / 074 人們不去做“想做之事”的四個理由 / 076 讓分母大于分子 / 078 痛苦和悲傷也是純粹意愿的源泉 / 080 為什么我對“工作”如此執(zhí)著? / 083 【嘗試一下】 任務② / 084 通過療愈自我也可以療愈他人 / 085 “神”的拼圖 / 087 從問題所在之處看見“有意義的工作” / 089 每個人都有應該從事的事業(yè) / 092 【嘗試一下】 任務③ / 094 第二章小結(jié) / 095 “食物設計師”高橋良子 / 097
第三章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如何憑借“想做之事”謀生? 將“想做之事”變成工作的人們 / 105 為何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 107 如何創(chuàng)造“只屬于自己的工作”? / 109 【嘗試一下】 任務④ / 111 第三副眼鏡:工作=適應現(xiàn)有的職位 / 112 經(jīng)濟復蘇也無法增加就業(yè) / 115 第四副眼鏡:工作=只做一份工作 / 118 活用“出租車工作” / 120 我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歷程 / 122 關于“職業(yè)組合”的想法 / 124 做“想做之事”,錢會隨之而至嗎? / 128 這是“神”的安排 / 131 維持生計到底需要多少錢? / 133 相比“做什么”而言,“為什么做”更重要 / 135 有意義的工作是多個工作的有機組合 / 137 【嘗試一下】 任務⑤ / 140 第三章小結(jié) / 141 “靜好生活的實踐者”加藤大吾先生 / 143
第四章 共鳴行動——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從何做起? 所有的現(xiàn)實都存在于理想之中 / 153 佯裝“成年人”的代價是什么? / 155 小心“惡魔的竊竊私語” / 156 心理上戰(zhàn)勝恐懼的方法 / 158 【嘗試一下】 任務⑥ / 160 人們往往想對“純粹意愿”有所貢獻 / 160 驚人的共鳴力量 / 162 【嘗試一下】 任務⑦ / 164 “微不足道的信息”也能改變?nèi)松?nbsp; / 165 發(fā)現(xiàn)充滿世間的共鳴 / 167 以共鳴為指針,先行動起來 / 169 “是孤獨扼殺了夢想” / 171 【嘗試一下】 任務⑧ / 174 許下承諾,“神”也會感動 / 174 “Give up”吧 / 176 有如神助 / 178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四個步驟 / 181 有意義的工作在不斷進化 / 184 第四章小結(jié) / 187 “生命治療師”志村季世惠女士 / 189
后 記 / 195 序 章 追尋“真正的工作”
因為父親而萌生的對“工作”的疑問 究竟什么是“工作”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久。 我生平第一次意識到工作這件事是因為父親。記得小時候父親在銀行任職,每天一早就穿著西裝匆匆出門,到傍晚時同樣一身打扮歸來卻面帶倦容。不,也許多數(shù)時候我已經(jīng)睡了,連父親何時回來都不知道。在每天出門上班的時間里,父親究竟在做什么,我一直不得其解。 我曾直接問過父親工作上的事,但通常都惹得父親很不高興。比如有一次我問道:“您今天的工作怎么樣啊?”父親突然生氣地對我大吼:“少啰嗦,真煩人!碑斎,他有時也會平心靜氣地回答,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卻只留下了父親不甚開心的模樣。 這樣的事情經(jīng)歷得多了,漸漸地不知從何時起,我心里覺得詢問父親工作上的事是一大禁忌。而對我而言,工作這件事越來越像一個謎題,讓人看不出究竟。 即便是這樣,我的心頭也一直縈繞著一些疑問:為什么一說到工作的話題,父親就那么不開心呢?讓父親如此不開心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呢?既然不開心,為什么每天還要出門工作呢?年幼的我,因為涉世未深,只能任由這些質(zhì)樸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自己。 “既然這么討厭工作,不去上班不就行了嗎?”當時,我常有這樣的念頭。 有一次,我問母親:“為什么爸爸每天都要去工作?”母親答道:“大人都需要出去工作的呀!钡浆F(xiàn)在我都十分清楚地記得,當時我聽了母親這番話以后,汗毛都豎起來了。為何會有這種反應?因為父親下班回來總是一副疲憊的面容,這讓我覺得工作是“吸取人們能量”的恐怖地方,一想到有一天我也終將長大,每天也要不得不去這樣一個恐怖的地方,我就抑郁不已。 為了深度探究“工作”而留學 從此之后,對我而言,工作已經(jīng)不再是與己無關的事了。雖說距離步入社會還為時尚早,在快上小學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開始思考工作的事了,而且越想越不開心。因為前文也說過,通過父親我窺見到了“工作”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毫無魅力可言。說得更直白一些,對于工作,我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 當然我也知道,工作并不會讓所有人都感到不悅或是抑郁。事實上,后來我了解到,很多人步入社會后工作起來都充滿活力,或許這些人不會像我一樣把工作想得那么糟糕。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知道的確還有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樣。因為當我和他們談起這些經(jīng)歷時,他們往往深有同感,還說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不論如何,恐怕在迄今為止的人生中,大家心中都曾想過“工作是什么”這個問題,至少拿起這本書的讀者,你應該是一直心存疑問的。其中,也許有人在年少時就想過這個問題,步入社會工作了幾年之后發(fā)現(xiàn)“事到如今多想無益”,便不去再想了。 而我即便在步入社會之后,這個疑問也一直沒有消失。準確地說,隨著自己在工作的世界中一番探索體驗之后,心中的疑問反而加深了。終于,在我快30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無法帶著疑問再走下去,我決定從瑞可麗公司辭職,暫時離開工作的世界。 我認為稍稍遠離一下工作,可以幫助我對工作本身,進而對今后的人生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于是我在1994年夏天只身一人去了美國。 在美國,我就讀于位于舊金山的“加利福尼亞整合研究學院”。這個學院雖然沒有太大的名氣,但它是由印度哲學家創(chuàng)建的研究生院,對于想深入研究思考性課題的人來說,沒有比這里更適合的地方了。那時,我是自費留學,雖然生活上相當拮據(jù),但是身處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精神上卻非常充實,我用兩年半的時間對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有關工作的課題進行了徹底的分析和研究。 自那之后,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20多年的時間,這本書幾乎還是以我留學時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撰寫的。并且,我也絕非紙上談兵,歸國至今我一直在自己的人生中實踐著這些想法。我想將經(jīng)過自己長年實踐檢驗的想法寫下來,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跟我一樣對工作持有疑問的人有所幫助。 “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嗎? 我在舊金山的留學生活開始不久,內(nèi)心之中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油然而生——雖然我已經(jīng)從公司辭職,并未從事所謂的“工作”,卻總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對于一直認為辭去工作就是脫離社會的我來說,這樣的感覺真是出人意料。為什么明明沒有在工作,卻依然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就在我不斷反問自己的時候,我領悟到一件事,所謂工作就是“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也許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很多人都是這樣看待工作的。也正因為如此,當人們失去工作的時候,往往覺得自己“所做的都不是重要的事”。 毋庸置疑,這只是一種觀點。我們翻開詞典查詢有關工作的解釋,也找不到類似的描述。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就開始如此看待工作了,純粹是個人的執(zhí)念。只不過這是一種很強烈的執(zhí)念,因為這個想法從小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 于是,我想反過來利用一下這種執(zhí)念。如果“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的話,那么只要我覺得此刻的留學就是一件“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那么是否可以把留學當作自己的工作呢?想到這里,一瞬間我感到身體里涌現(xiàn)出一股強大的力量。 究竟是誰在決定什么是工作,而什么又不是工作?不管其他人如何主張,只要自己內(nèi)心認定,那么對于你而言,就可以絕對地說“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 把別人覺得不是工作的事當作工作,這個做法本身既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也不會在法律上受到處罰。既然如此,我們選擇能給自己帶來能量的觀點不是更好嗎? 也在支配人生的“工作觀” 在探尋“什么是工作”這個課題過程中,我有了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那就是我在思考工作的時候,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工作觀”的作用,即人們?nèi)绾慰创ぷ,這個視角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一般人們聊起工作的時候,往往會問對方有關于工作內(nèi)容的問題,比如“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或者是關于工作方式的問題,比如“你是怎樣開展工作的”。這些問題當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在此之前有必要思考一下,“我們是如何看待工作的”。是的,我就是這么思考的。 首先,探尋自己和身邊的人是如何看待工作的,一定要先從盤點“工作觀”開始。 作為測試,大家可以找身邊的幾個人,試著問問以下這個問題。 對你而言,工作意味著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通常只會得到一些很抽象的回復,所以我一般會讓對方做一個比喻,如此一來,就能收到很多有趣的答案。比如,有人把工作比作“牢獄”,讓人想逃卻無處可逃。還有人把工作比作“肥料”,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成長。 通過這些答案,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人們對于工作的看法,真的是因人而異。說起工作,很多人覺得大家的想法應該都是一致的,其實不然,現(xiàn)實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工作觀。而且不只限于工作,大概對于世間所有的詞匯,人們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的。 因為每個人接觸詞匯和運用詞匯的場景都不盡相同,比如“工作”這個詞讓我常;叵肫鹉暧讜r父親的模樣,還有和父親的關系,這對于我的工作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莫大影響。在我的心中,這些個人經(jīng)歷和工作這個詞匯本身的意義,已經(jīng)建立起了難以割舍的聯(lián)系。同樣,拿到這本書的每個人一定也有自己的工作觀。 所謂工作觀,就是一個故事。一聽是故事,或許大家就會覺得無足輕重,但它卻是一個看不見的故事。正是因為看不見,它在無形中支配著我們的人生,擁有左右我們命運的強大力量。但是幸運的是,故事是杜撰出來的,只要能被創(chuàng)作出來,就有了改編的可能。 不過,為了改編這個故事,首先我們必須要弄明白,在我們的心中正上演著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們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故事。這件事非常有挑戰(zhàn)性,好比是讓我們“不用鏡子就看清自己的模樣”一般。 戴著“四副眼鏡”看待工作 在各位讀者借助本書回顧自身的工作觀之際,我想介紹一下當代日本人心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四種工作觀。 1.工作就是“謀生手段”。 2.工作就是“忍耐自己不喜歡的事”。 3.工作就是“適應既有的職位”。 4.工作就是“同時只能有一份工作”。 當然,可能有不少人的工作觀與之不同,相反地,也許一些人還有另外的共通的工作觀,但是我之所以特意在書中列出這四種工作觀,是因為我感覺再也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工作觀像以上四種一樣,讓我們遠離了“真正的工作”,讓工作變得無聊,讓我們發(fā)生改變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 如果現(xiàn)在的你對于工作持否定態(tài)度,有一些負面印象,那就意味著你的工作觀與我所說的這四種工作觀中的至少一種是相同的。 這絕非不好的事,也不是讓人難為情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工作觀,自我覺察是我們邁向變化的第一步,如果我們想要有所改變卻不明白要改變什么,那將無法實現(xiàn)改變。 如果用眼鏡來比喻,應該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就好比一副眼鏡,因此,所謂工作觀就是有關工作的一副眼鏡。只要是眼鏡,就有替換的可能。但是如果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自己戴的是哪一副特定眼鏡的話,自然也就無法替換它。換言之,只要我們知道自己戴著某副特定的眼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換成別的眼鏡。 我把這四種工作觀稱之為“四副眼鏡”。在本書中,我將會逐一揭示這“四副眼鏡”對我們與工作的關系產(chǎn)生著何種影響,同時也會介紹四副與之截然不同的“眼鏡”。 改變我的“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工作”的故事 也許有人對于我提出的“眼鏡”理念表示困惑,或者覺得難以接受。存在這種現(xiàn)象是完全合理的,其實這也是本書的創(chuàng)作目的所在。 我們在改變對事物的看法時,一定伴隨著意識上的觸動。這種觸動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第一次出國的時候,很多人感受到的是與自己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就是所謂的“異文化碰撞”。受異文化碰撞影響的人在習慣不同的風俗民情之前,往往會有一段時間覺得各種不適應,但是只要度過了這段時期,就會漸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視野變得更加寬廣。 同樣,本書的目標也絕非是將我的工作觀強加給讀者,我只是希望通過展示一種不同以往的工作觀,讓大家在意識上有所觸動,進而打開思考工作的格局。 另外,一旦思考的格局被打開了,我們可能會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進而或許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獨有的工作觀。我衷心希望你能夠?qū)崿F(xiàn)這個目標。 為此,我也想拜托各位讀者在閱讀此書時,即便對于我闡述的“眼鏡”理念不認同或有所抗拒,也不要馬上拒絕,而是嘗試著“佩戴”一下。 在這個基礎上,請大家問問自己:“如果以這樣的方式看待工作,我的身上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會有什么可能性?”如果依然不能認同,那么換回原來的“眼鏡”也沒有關系。 試戴新的“眼鏡”,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丟掉原來的“眼鏡”,換“眼鏡”既不花錢也不浪費時間,沒有什么損失,所需要的僅僅是“試試看”的決心而已;蛟S新“眼鏡”會出乎意料地適合你,也許你會像我一樣感覺到身體里涌動著一股巨大的力量。 本書所寫的內(nèi)容不過是我自己的故事罷了,但即便是故事,也有它的意義。一個人的故事往往擁有強大的力量,能決定其人生是天堂抑或地獄。如果要活出同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期盼的是賦予自己力量,而非奪走力量的故事。 關于我工作上的故事,我取名為“創(chuàng)造天職”。大家可能注意到,這個命名模仿了圣經(jīng)當中“創(chuàng)造天地”的說法。我雖不是基督教徒,但也知道這個“創(chuàng)造天地”的故事給信徒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樣,創(chuàng)造天職這個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生活。自從與這個故事邂逅,我就想努力活出故事里的樣子,因而我的人生就發(fā)生了巨變。這個故事究竟如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將通過本書一點一點告訴大家。 好了,序章就到這里,有些長,接下來要進入正題。大家準備好了嗎?歡迎走進創(chuàng)造天職的故事。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