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目
第一章 《經(jīng)言》九篇
第二章 《外言》八篇
第三章 《內(nèi)言》九篇
第四章 《短語》十八篇
第五章 《區(qū)言》五篇
第六章 《雜篇》十三篇
第七章 《管子解》五篇
第八章 《輕重》十九篇
附錄一 戰(zhàn)國前無私家著作說
附錄二 古代經(jīng)濟學中之本農(nóng)末商學說
附錄三 古代政治學中之皇、帝、王、霸
敘目
甲書雜乙丙之言,則甲之思想學說混;周書羼秦漢之語,則周之學術系統(tǒng)亂;辯偽之學所以不容已也;f,按之學術思想雖未必盡驗,而后人之作,亦未必皆遜于前;古人之言,亦未必盡善。辯偽者,每貴遠,崇古卑今,一若閑圣護道者然。真古人者,奉為珍寶,舁于九天;偽于后者,視如糞壤,拋于九淵。胡應麟為《四部正訛》曰:“唐宋以還,贗書代作,作者口傳,大方之家,第以揮之一笑。乃衒奇之夫,往往驟揭而深信之;至或點,廁賢撰,矯前哲,溺后流,厥系非渺淺也!”至康有為著《新學偽經(jīng)考》,更變本加厲,謂:“不量綿薄,摧廓偽說,犁庭掃穴,魑魅奔逸,雺散陰豁,日黋星呀;冀以起亡經(jīng),翼圣制,其于孔氏之道,庶幾御侮云爾。”流風所被,成為去取定于真?zhèn)危欠桥杏诠沤,辯偽之書出,而古籍幾無可讀焉!
古人,斯誠卑矣。然周秦諸子,靡不托古改制,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皆宜保存;惟疏通明辯,使還作主,而不贗偽古人,亂學術之系統(tǒng)已耳。如《列子》出晉人,非列御寇作已漸成定讞。晉人之書,傳者絕鮮,據(jù)此以究戰(zhàn)國學術固妄;據(jù)此以究晉人學術,則絕好材料,不得以其非列御寇作,而卑棄不一顧。故余以為與其辯真?zhèn),必益以考年代,始于古人,有裨于今后之學術界也。惟史料之書用在史實,后人向壁虛造,自全無價值。如《竹書紀年》出汲冢,真?zhèn)喂貌徽摚癖救羌弛Vf,淆混史實,錯亂年代,誠宜析辯而雜燒之。即言理之書,若《文子》之襲《淮南》,慎懋賞本《慎子》之衲百家(余別有《慎懋賞本〈慎子〉辯偽》,載《燕京學報》第六期),割裂剿同,毫無詮發(fā),原書可讀,何須乎此?亦應疏通證明,無使濫竽著作之林,而耗學子披。
考年代與辯真?zhèn)尾煌恨q真?zhèn),跡追依偽,擯斥不使廁于學術界,義主破壞;考年代,稽考作書時期,以還學術史上之時代價值,義主建設。考年代,則真?zhèn)我嘁蛑@;辯真?zhèn),而年代或仍不得定?/span>
吾國為文明古國,學術思想,發(fā)達最早,書籍浩繁,幾為全球冠;而詳贍有系統(tǒng)、有組織之學術史,今尚闕焉。區(qū)區(qū)小子,未敢多讓,思竭綿薄,從事于上古一部。而各書真?zhèn),前人雖略有考訂;至其年代,則論及者鮮。朱紫并收,一依舊題作者為敘,則虛偽不實,無史之價值;且學術系統(tǒng),亦茫不可理。去偽存真,則有價值之材料,坐視廢棄,故不得不先為考年代之學。海內(nèi)賢達,有聞之而興起者乎?各以性之,力之所長,擇年代未定之書,分別研討,則書定年代,而光明燦爛之學術史,可企足而待矣。
《管子》非管仲書,前人多能言之,多能信之。傅子曰:“《管子》之書半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保ㄍ鯌搿稘h書藝文志考證》引,劉恕《通鑒外紀》引。)蘇轍曰:“至戰(zhàn)國之際,諸之著書,因管子之說而增益之。其廢情任法遠于仁義者,多申韓之言,非管子之正也!保ā豆攀贰す荜塘袀鳌罚┤~石林曰:“其間頗多與《鬼谷子》相亂。管子自序其事,亦泛濫不切,疑皆戰(zhàn)國策士相附益!保ā稘h書藝文志考證》引。按《鬼谷子》晚出書,鈔《管子》,非《管子》鈔《鬼谷子》。)葉適曰:“《管子》非一人之筆,亦非一時之書,莫知誰所為。以其言毛嬙、西施、吳王好劍推之,當是春秋末年。又‘持滿定傾,不為人客’等,亦種蠡所遵用也!保ā端募罚┲熳釉唬骸啊豆茏印分畷s。管業(yè)著者,未必曾著書。如《弟子職》之篇,全似《曲禮》,他篇有似《老》《莊》;又有說得太卑,真是小意智處,不應管仲如此之陋。內(nèi)政分鄉(xiāng)之制,《國語》載之卻詳!庇衷唬骸啊豆茏印贩枪苤偎。仲當時任齊國之政,又有三歸之溺,決不是閑工夫著書底人;著書者,是不見用之人也。其書想只是戰(zhàn)國時人收拾仲當時行事言語之類著之,并附以他書。”(并《朱子語錄》)黃震曰:“《管子》書不知誰所集,乃龐雜重復,似不出一人之手!保ā饵S震文集·管仲論》)朱長春曰:“大氐周衰道拙,至雄國而祖霸賤王大甚,天下有口,游談長短之士,都用社稷。管仲為大宗,因以其說系而祔之,以干時王,獵世資。田齊之君,亦自以席桓公敬仲祖烈為最勝,夸一世而存雄。故其書雜者,半為稷下大夫坐議泛談,而半乃韓非李斯輩襲商君以黨管氏,遂以借名行者也。故其書:有春秋之文,有戰(zhàn)國之文,有秦先周末之文,其體立辯!视抟浴读凶印窌姵,與《莊子·雜篇》,與《管子》,皆多偽不可信!保ā豆茏有颉罚┲寥缢五ァ吨T子辨》、姚際恒《古今偽書考》、紀昀等《四庫提要》,皆有疏辯之言,以其皆書,不一一征引。惟既“非一人之筆,一時之書”。而各篇作于某家,成于某時,無人究論,故治周秦兩漢學術者,終于躊躕卻顧,而割而棄之也。
考《漢志》,《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十篇,在先秦諸子,裒為巨帙,遠非他書可及!缎男g》《白心》,詮釋道體,《老》《莊》之書,未能遠過;《法法》《明法》,究論法理,《韓非·定法》《難勢》,未敢多讓;《牧民》《形勢》《正世》《治國》,多政治之言;《輕重》諸篇又為理財之語;陰陽則有《宙合》《侈靡》《四時》《五行》;用兵則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則有《地員》;《弟子職》言禮;《水地》言醫(yī);其他諸篇,亦皆率有孤詣。各家學說,保存最夥,詮發(fā)甚精,誠戰(zhàn)國秦漢學術之寶藏也。寶藏在前而不知用,不以大可惜哉!不揣梼昧,按之本篇,稽之先秦兩漢各家之書,參以前人論辯之言,為《管子探源》八章,《附錄》三篇。橫分某篇為某家(如儒家、陰陽家,政治思想家),縱分某篇屬某時。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然后治學術史者,可按時編入;治各種學術者,亦得有所參驗。寶藏啟而戰(zhàn)國秦漢之學術,乃益彪炳而偉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