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種學(第2版)》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植物育種學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內容包括緒論、育種目標、種質資源、植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引種、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雜種優(yōu)勢利用、無性繁殖植物雜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倍性育種、誘變育種、群體改良和輪回選擇、生物技術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抗逆育種、品質育種、品種審定與良種繁育等。
《植物育種學(第2版)》可作為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農學、植物遺傳育種、園藝、植保、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參考書或教材。
“植物育種學”是以現(xiàn)代遺傳學、生態(tài)學、生物進化論為理論基礎,系統(tǒng)研究以農作物、園林植物、藥用植物等為主體的新品種選育和繁育的原理及方法的一門應用科學。
自2003年8月由山東農業(yè)大學撰寫的《植物育種學》(笫1版)經高等教育出版社發(fā)行至今,一直作為我國眾多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yè)的本科教材,增印雖達8次,供給仍不應求!吨参镉N學》教材不僅受到廣大師生的充分肯定,發(fā)揮了較好的教學效益,同時也收獲了中肯的修訂建議。特別是近15年來,各類模式植物全基因組測序、轉錄組序列分析、重要性狀基因定位等研究相繼完成,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豐富遺傳變異群體的構建,倍性育種和群體改良等新的育種技術與體系不斷建立,使植物遺傳改良的技術體系已進入到由傳統(tǒng)遺傳理論支配下的經驗型、驗證型,向在現(xiàn)代生命科學理論和大數(shù)據(jù)信息化指導下的預見型、干涉型、創(chuàng)新型體系轉化與發(fā)展的格局,植物新品種的選育將進入快速、高效、批量及低成本的時代。為了加快對傳統(tǒng)植物育種學科的改造,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化農業(yè)發(fā)展需要的、具有扎實的現(xiàn)代植物育種理論基礎、全面掌握現(xiàn)代植物育種技術的專門人才,《植物育種學》的編者多次聚會研討,分析論證,組織了國內9所重點農業(yè)院校中長期從事植物育種研究和教學的優(yōu)秀教師,開展《植物育種學》(第2版)的全面修訂與撰寫。
編者力求在保持《植物育種學》(第1版)“面向人才培養(yǎng)方案,適應教學改革需求”的特色,按照“打通基礎、拓寬專業(yè)、強調綜合、提高能力、加強理論、注重應用”的原則基礎上,增強迎接互聯(lián)網時代對教學改革挑戰(zhàn)的時代感,對新版《植物育種學》在教育理念、知識內容、結構體系、撰寫特色上進行全面的修訂。 改變傳統(tǒng)育種學教材中按農作物、果樹、蔬菜和觀賞植物,按各論分別編寫的模式,突破草本與木本之間的界限,還原大田作物、果樹蔬菜、林木花卉本就源為同宗,理為同一的理論基礎和育種體系,力求體現(xiàn)“新、高、精、合”特色;在分述各類植物特殊的育種原理和程序時,選擇性地列舉植物育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數(shù)字資源,便于教與學的拓展參考;強調精選內容,表述清晰,圖文并茂,結構合理。
《植物育種學》(第2版)共分緒論和16章,其中緒論、第1章育種目標、第3章植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由孔令讓編寫,第2章種質資源由宋憲亮編寫,第4章引種和第1 5章品質育種由周元昌編寫,第5章選擇育種和第1 1章誘變育種由鄒德堂編寫,第6章雜交育種由孫道杰編寫,第7章雜種優(yōu)勢利用由劉保申編寫,第8章無性繁殖植物雜交育種由陳學森編寫(其中,薯類、球莖類作物的實生苗培育和雜種選擇部分內容由張永中編寫),第9章遠緣雜交育種由蒲至恩編寫,第1 0章倍性育種和第1 2章群體改良和輪回選擇由邱法展編寫,第1 3章生物技術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由肖應輝編寫,第1 4章抗逆育種由楊學舉編寫,第1 6章品種審定與種子生產由馬慶編寫。全書由孔令讓統(tǒng)稿和定稿。
在新版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得到李振聲院士、于振文院士和束懷瑞院士的指導和支持,《植物育種學》(第1版)主編胡延吉教授應邀擔任本書主審,吸納兄弟院校教師寶貴的修改建議,受助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農林醫(yī)藥處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作者對此一并致以誠摯的感謝!
《植物育種學》是為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設計編寫的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從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生物技術等專業(yè)人員參考用書。由于編者經驗不足,水平有限,書中訛誤及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望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修訂,漸臻完善。
緒論
一、植物進化與遺傳改良
二、植物育種學的任務和內容
三、植物育種學的發(fā)展
四、品種的概念和作用
五、植物育種的成就與展望
1 育種目標
第一節(jié) 植物育種的主要目標性狀
一、產量性狀
二、品質性狀
三、成熟期
四、對病蟲害的抗耐性
五、對環(huán)境脅迫的抗耐性
六、對保護地栽培的適應性
七、適應農業(yè)機械化要求
第二節(jié) 制訂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
一、國民經濟需要和生產發(fā)展的前景
二、農業(yè)生產實際與現(xiàn)有品種有待提高和改進的主要性狀
三、育種目標要落實到具體性狀上
四、品種的合理搭配
2 種質資源
第一節(jié) 種質資源的重要性
一、種質資源的概念
二、種質資源的重要性
三、保護種質資源的迫切性
第二節(jié) 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發(fā)展
一、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
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種質資源的類別
一、本地種質資源
一、外地種質資源
三、野生種質資源
四、人工創(chuàng)造的種質資源
第四節(jié) 種質資源的搜集
一、廣泛搜集種質資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搜集種質資源的方法
三、搜集材料的整理
第五節(jié) 種質資源的保存
一、種植保存
二、貯藏保存
三、離體試管保存
四、基因文庫保存
五、利用保存
第六節(jié) 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利用
一、種質資源的鑒定和研究
二、種質資源的利用和創(chuàng)新
3 植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二、無性繁殖
三、植物授粉方式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遺傳特點及其與育種的關系
一、自花授粉植物
二、異花授粉植物
三、常異花授粉植物
四、無性繁殖植物
第三節(jié) 植物品種的類型及育種特點
一、植物品種的類型
一、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
4 引種
第一節(jié) 引種的作用
一、豐富作物種類,促進農業(yè)生產發(fā)展
二、引進作物新種質,充實種質資源
三、利用異地種植,提高作物產量
第二節(jié) 引種的原理
一、氣候相似論
二、作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態(tài)類型
三、重要生態(tài)因子、品種特性與引種的關系
第三節(jié) 作物引種規(guī)律
一、低溫長日性作物的引種規(guī)律
二、高溫短日性作物的引種規(guī)律
三、作物對環(huán)境反應的敏感性與引種
第四節(jié) 引種的工作環(huán)節(jié)
一、引種材料的搜集
二、檢疫工作
三、引種材料的選擇
四、引種試驗
第五節(jié) 植物馴化
一、植物馴化的意義
二、馴化的原理和方法
5 選擇育種
第一節(jié) 選擇的意義和方法
一、選擇的意義
二、選擇在品種改良中的作用
三、選擇的基本方法
四、兩種基本選擇法的綜合應用
五、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常用選擇方法
第二節(jié) 選擇育種的簡史及成效
一、選擇育種的意義和特點
二、選擇育種的簡史和成效
第三節(jié) 選擇育種的原理
一、純系學說
二、品種自然變異現(xiàn)象和產生原因
第四節(jié) 有性繁殖植物的選擇育種
一、株選的方法
二、系統(tǒng)育種程序
三、混合選擇育種程序
四、提高選擇育種效率的幾個問題
第五節(jié) 無性繁殖植物的選擇育種
一、芽變選種
二、實生選種
6 雜交育種
第一節(jié) 雜交育種的概念和意義
一、雜交育種的概念
二、雜交育種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親本選擇與選配
一、親本的選擇
二、親本的選配
第三節(jié) 雜交方式
一、單交
二、復交
三、回交
四、多父本雜交
第四節(jié) 雜種后代的處理
一、雜種后代的培育
二、雜種后代的處理和選擇
第五節(jié) 雜交育種程序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
一、雜交育種的程序
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
第六節(jié) 回交育種
一、回交育種的意義與特點
二、回交育種的基本遺傳規(guī)律
三、回交育種的技術要點
四、回交法的其他應用方式
第七節(jié) 雜交育種的早代測驗
一、早代測驗的概念及意義
二、早代測驗的方法
……
7 雜種優(yōu)勢利用
8 無性繁殖植物雜交育種
9 遠緣雜交育種
10 倍性育種
11 誘變育種
12 群體改良和輪回選擇
13 生物技術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
14 抗逆育種
15 品質育種
16 品種審定與種子生產
中英文名詞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