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之心/震苑晚晴系列文化叢書·第八輯》真實記錄了在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和地震預測研究所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同志開拓進取、不懈探索地震預測和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心路歷程。他們不忘初心,傳承使命,欣然命筆,真抒胸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敝袊卣鹗聵I(yè)的開拓者,我們的老師和前輩們用他們飽含深情的筆墨還原了他們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也記錄下了他們“測地研震的事業(yè)”。這本書是那樣的吸引我,讓我一鼓作氣仔細讀完了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書中作者們從不同的人生視角回憶和記錄了地震工作者,尤其是地震預報工作者的工作歷程和心理感受,呈現(xiàn)了那個時代宏大的立體畫卷,讓人忍俊不禁、流連忘返、手不釋卷!
《預測之心》一書真實記錄了在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和地震預測研究所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同志開拓進取、不懈探索地震預測和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心路歷程。他們不忘初心,傳承使命,欣然命筆,真抒胸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中國地震事業(yè)的開拓者,我們的老師和前輩們用他們飽含深情的筆墨還原了他們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也記錄下了他們“測地研震的事業(yè)”。這本書是那樣的吸引我,讓我一鼓作氣仔細讀完了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書中作者們從不同的人生視角回憶和記錄了地震工作者,尤其是地震預報工作者的工作歷程和心理感受,呈現(xiàn)了那個時代宏大的立體畫卷,讓人忍俊不禁、流連忘返、手不釋卷!
書中作者們詳細記述了1966年河北邢臺6.8級、7.2級地震前后中國地震預報事業(yè)開端的情況,一批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子到艱苦的地震現(xiàn)場,開始了對中國地震事業(yè)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的地震監(jiān)測預報工作,開始探索地震預報的學科、方法和技術(shù)。他們對周恩來總理多次到邢臺地震現(xiàn)場的情景記憶猶新,周恩來總理對地震工作者的希望成為了他們終生的科學追求,展現(xiàn)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科學精神。老師和前輩們是我們這一代,也是年輕地震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書中記載了1975年海城7.3級地震、1999年岫巖5.4級等成功預報地震的情況,也記述了1976年唐山7.8級、2008年汶川8.0級地震預報失敗的痛苦感受,他們從不同角度對當時開展的工作細節(jié)、觀測資料變化分析和科學爭論都進行了敘述,這些歷史的記憶,讓我身臨其境,心靈受到了震撼和洗禮,可以確定這些歷史記憶將十分珍貴,愈久彌新。
書中也記述了老一輩專家年輕時在地震觀測臺站工作的經(jīng)歷,他們以苦為樂、以事業(yè)為重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地震臺站的觀測工作是整個地震工作的基礎(chǔ),沒有地震臺站就不可能獲得一手的地下有關(guān)變化的數(shù)據(jù),沒有數(shù)據(jù)地震科學研究和地震預報研究將是空中樓閣。目前,隨著科技的進步,地震監(jiān)測技術(shù)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利用網(wǎng)絡(luò)、衛(wèi)星傳輸數(shù)據(jù),無人值守的地震臺站越來越多,但地震臺站觀測人員的認真負責、甘于奉獻的精神不能丟,是我們地震事業(yè)砥礪前行的推動力。
書中作者對地震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回憶文章也十分令人難忘,包括攀枝花大爆破、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的留學經(jīng)歷和早期的學術(shù)交流,等等。可以看到地震科學的發(fā)展,從一開始就是國際化的,是在全球平臺上開始的。今天,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老一代地震工作者為榜樣,扎實推進地震科學的進步和地震預報事業(yè)的發(fā)展,為防震減災事業(yè)發(fā)展貢獻一切。
“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能解決地震預報問題”
——記周總理這一指示的前前后后
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斐然的業(yè)績鞠躬盡瘁的人生
——懷念梅世蓉先生
回憶陳鑫連和地震重大工程
1971年渡口萬噸級大爆破
對錢學森老師的懷念與感恩
與地震預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地震預報之夢
中國特色的地震預報探索
蘭州所記憶片斷
GPS與形變前兆探尋經(jīng)歷回顧
邢臺地震的日日夜夜
難以忘懷的記憶
奉獻者之歌
唐山地震發(fā)生之后
遼寧岫巖地震短臨預測親歷記
拓寬視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風景這邊獨好
——憶突擊建設(shè)重慶地震臺
地震預測往事
從崇山峻嶺到萬里海疆
地震預測是我一生的追求
崢嶸歲月著春秋
地震現(xiàn)場的應急通信
值得一提的往事
多彩人生寵辱不驚
——記“中國婦女慈善獎”典范獎獲得者沈奉真
國務(wù)院參事沈夢培
總理,請您笑一笑
開拓者的腳印 奉獻者的情懷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