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艾迪,我是個男孩,我害怕去學校,也討厭待在家里。
我對童年沒有任何愉快的回憶。這并不意味著我從未感受過幸福或是快樂;只不過,它總體上是痛苦的——痛苦消泯了其他的種種。你或許不相信,我面對的痛苦往往比別人更多,或者是別人痛苦的集合。被孤立、在學校挨打,哦,這不算什么,被父母看作“瘋子”其實也還好。如果暴力、貧窮、愚昧是檢驗一個“男子漢”的標準,那我情愿當一個“傻瓜”。
作為唯yi一個“格格不入”的人,或許只有逃離這里,我才能真正地活著……
★這是一個不被世人接納的靈魂掙扎與成長的故事。
★一部法國版《鄉(xiāng)下人的悲歌》,比《猜火車》更具勇氣,比《無聲告白》更真實。關(guān)于逃離,關(guān)于迷茫,關(guān)于孤獨,關(guān)于一個少年無力改變環(huán)境卻絕不沉淪的勇敢。
★上市不到一年,高居法國圖書年度暢銷排行榜。
★作品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版權(quán)售出4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
★《衛(wèi)報》《舊金山記事報》年度圖書,《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評論》等眾多媒體鼎力推薦!
★我不想待在父母身邊,拒絕和他們分享這一刻。我已經(jīng)走遠了,從此以后我不再屬于他們的世界。
作者
愛德華·路易斯(édouard Louis),原名艾迪·貝勒奎爾,在法國zui貧窮的地區(qū)之一皮卡迪的一個小鎮(zhèn)長大,經(jīng)歷了艱難的“重生歷程”。
《艾迪的告別》于2014年在法國出版,當時他只有21歲。這本書原本計劃印刷1500冊,但僅在法國就售出了30多萬冊,并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
在法國,《艾迪的告別》被視為一封從某個被遺忘的角落寄出來的燃燒著的信,在文化上產(chǎn)生了爆炸性的影響。小說已被改編成劇本,不久將與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合作拍為電影。
其他已出版作品:《History of Violence》、《 Who Killed My Father》。
譯者
趙玥,巴黎索邦大學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在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yè)任教。翻譯的作品有《世界上可愛的東西太多,我不能什么都想要》《局外人》《鼠疫》等。
庇卡底
相逢
父親
舉止
在學校
痛苦
男人的角色
我母親早晨的畫像
母親的生活掠影
父母的臥室
女孩、母親和祖母們的生活
村里的故事
良好的教育
父親的另一面
男人們對醫(yī)療的抗拒
希爾萬(見證)
失敗與逃避
棚子事件
棚子事件之后
變化
勞拉
身體的反抗
戀愛的終極嘗試:薩布麗娜
惡心
di一次嘗試逃走
窄門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