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散文研究》主要對王禹偁散文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研究,除緒論、結語外,主要內(nèi)容包括:王禹偁生平及作品概述、王禹偁的碑體文、王禹俑的序體文、王禹偁的表體文和王禹偁散文的其他幾種文體。該書的特點是對王禹偁散文按立體進行分類研究,第二章到第五章為該書主體部分。除第五章介紹多種文體、形式不固定外,其余三章均是介紹單一文體并按照“文體概論-作品分析-文體小結”的行文模式展開討論。另外該書附錄部分還匯集了大量的王禹偁研究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可供后來的研究者參考。
關于文章的體式,金代王若虛有文章“定體則無,大體須有”之說,可見界定一種文體并非易事,因此在討論王禹偁散文之前有必要對“散文”這一概念作個說明。
“散文”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其丙編卷二稱黃庭堅“山谷詩騷天下,而散文頗覺瑣碎局促”。甲編卷二則引周必大語,評論黃庭堅“四六特拘對耳,其立意措辭,貴于渾融有味,與散文同”,雖然沒明確指明什么是散文,但也明顯將其與詩對立了。而且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就是羅大經(jīng)提到了黃庭堅的“四六”即駢體文雖講究駢偶對仗但意蘊與“散文”同,很明顯“散文”與駢體文在形式上也是相對的。
秦漢之前駢散是不分的,而且漢賦產(chǎn)生之后駢體文一直在中國文壇上占有絕對統(tǒng)治地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中唐韓愈、柳宗元發(fā)起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所尊崇的正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散文,諸子散文是不講韻律和駢偶的。因此宋明兩代文人更愿意將長短錯落、無韻律駢儷之拘束,不講求辭藻與用典的文章稱為“古文”,其實就是散文,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一文中予以了確認了這一點:“散文的意思不止一個。對駢文來說,是不用對偶的單筆,即所謂的散行的文字,唐以來的‘古文’便是這東西”。
其他很多現(xiàn)代文學家也對此進行了解釋,譬如葛琴在《略談散文》中認為:“‘散文’一詞( Prose),在西洋里是相對于韻文(Po-etry)而言,凡不是用韻腳的文體,都總稱散文!绷簩嵡镌凇墩撋⑽摹分袆t指出散文和韻文的區(qū)別“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沒有準定的節(jié)奏,而韻文有規(guī)則的音律;散文沒有一定格式,是最自由的,而韻文格式是一定的,韻法也是有準則的”,近代文學家陳衍更是在《散體文正名》中直接指出“不駢儷即為散文”。
由此可見,“散文”是個很寬泛的概念,除了詩歌、辭賦和駢體文等講究音韻、格式的文體之外所有文章都可以被稱為“散文”!暗袊纳⑽牟荒苓@樣包羅萬有,不惟不能把小說拉進來做它的部下,就是介乎詩文之間的賦、駢文及戲劇,也不能包括在內(nèi)!⑽脑普,乃對四六對偶之文而言’,這真是中國散文最好的定義”(羅澤根《羅澤根古典論文集》)。由此我們可以基本斷定,古代作家作品中排除詩歌、駢文、賦、戲劇及小說之外的文體就是“散文”了。
就本書討論的宋代作家王禹偁而言,其所留存的文集中并無小說和戲劇,排除其中的詩歌和賦,剩余皆可視之為散文,具體情況闡述如下:
《小畜集》三十卷卷一為古賦,卷二為律賦,卷三、卷四和卷五為古調(diào)詩,卷六為古詩,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和卷十一為律詩,卷十二和卷十三為歌行,以上皆不在本書討論之列。其余十七卷均為散文,分別為:卷十四雜文,卷十五論,卷十六、十七碑記,卷十八書,卷十九、卷二十序,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表,卷二十五箋啟,卷二十六、卷二十七擬試內(nèi)制五題,卷二十八、卷二十九碑志,卷三十志碣。
陳為兵,山東五蓮人,華中科技大學文學博士,貴州財經(jīng)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和文化研究,已發(fā)表文章近二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
序言
緒論
第一章 王禹偁生平及作品概述
第一節(jié) 王禹偁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 王禹偁作品概述
第二章 王禹偁的碑體文
第一節(jié) 碑體文的形態(tài)演變和特征
第二節(jié) 王禹偁的碑體文
第三節(jié) 王禹偁碑體文小結
第三章 王禹偁的序體文
第一節(jié) 序體文的發(fā)展及特征
第二節(jié) 王禹偁的作品集序
第三節(jié) 王禹偁的贈序文
第四節(jié) 王禹偁序體文小結
第四章 王禹偁的表體文
第一節(jié) 表體文的發(fā)展與文體特征
第二節(jié) 王禹偁的表體文
第三節(jié) 王禹偁的箋、啟文
第四節(jié) 王禹偁表體文小結
第五章 王禹偁散文的其他幾種文體
第一節(jié) 雜體文
第二節(jié) 書體文
第三節(jié) 記體文
第四節(jié) 論體文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王禹偁作品書目提要
附錄二 王禹偁《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考證一則
附錄三 王禹偁年譜簡編(黃啟方)
附錄四 王禹偁史料匯編
附錄五 王禹偁政論文研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