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是一個特定的文化概念。從一個地區(qū)的文化而言,其所具有的一般意義上的文化表象與文化內(nèi)涵之外 ,其特獨的文化形式和與眾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更引人注目 ,這種特獨性往往與該地區(qū)的自然風貌、水土物產(chǎn)、方言戲曲、著姓名人、風俗習慣等有密切的關系。因此 ,在江南文化這大背景之下 ,浦東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有怎樣的特色 ,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浦東歷史研究中心把探討研究浦東江南文化的歷史特點作為一個重點課題 ,從梳理浦東歷史文化入手 ,挖掘其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閃光點 ,把它與現(xiàn)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jié)合起來,勾勒出浦東人的人文精神 ,古為今用 ,讓人們在這種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氛圍之中 ,享受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動力和思想熏陶。
近幾年來 ,浦東的歷史文化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推進 ,在經(jīng)濟大發(fā)展、城區(qū)大建設、改革大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大改善的有力推動下 ,文化也緊緊跟上 ,文化設施已日新月異 ,更重要的是歷史人文著作的出版也是層出不窮 ,僅史志類圖書近 30年間出版印刷的就有300余種 ,這些著作圖書無不體現(xiàn)出江南歷史文化的燦爛和豐富 ,無不體現(xiàn)出江南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無不體現(xiàn)出浦東人民特別是歷代文人對江南歷史文化所作出的貢獻。
浦東這塊由長江流沙所積成的沃土 ,曾是中國食鹽的重要產(chǎn)地 ,其產(chǎn)鹽歷史前后達 600多年 ,鹽業(yè)之利使一方民眾得以謀生而定居。而唐、宋、明、清乃至當今海岸線捍海堤的修筑 ,又使
1
浦東江南文化論叢
民生得以有富饒的家園。而后木棉、稻麥的盛產(chǎn) ,又使這一區(qū)域成為國家稅賦的重要來源地。更重要的是不斷有居民從外地遷徙而來 ,特別是宋室的南渡 ,奠定了浦東著姓大族繁衍的基礎。一些歷史文化名人也曾寓游浦東 ,如宋宗室成員、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在浦東留下了許多墨寶碑記 ,元代著作文學家楊維楨也撰寫了多篇有關浦東的記文 ,而后浦東人文漸盛 ,明清兩代有進士達百人之多 ,舉人、貢生更是有 300多人。
浦東經(jīng)濟與人文的發(fā)展使其在宋代形成了一批著名的集鎮(zhèn) ,如清浦鎮(zhèn)、周
浦鎮(zhèn)、航頭鎮(zhèn)、三林鎮(zhèn)、高行鎮(zhèn)、東溝鎮(zhèn) ;明清期間 ,集市小鎮(zhèn)更是星羅棋布 ,特
別是在宋代捍海塘沿線 ,從明代開始就逐漸形成了徐路鎮(zhèn)、顧路鎮(zhèn)、曹路鎮(zhèn)、龔
路鎮(zhèn)、小灣鎮(zhèn)、川沙城、六團灣鎮(zhèn)、祝橋鎮(zhèn)、鹽倉鎮(zhèn)、南匯城、六灶灣鎮(zhèn)、三墩鎮(zhèn)、
大團鎮(zhèn)等著名的集鎮(zhèn)。市鎮(zhèn)形成 ,商業(yè)興起 ,寺廟建立 ,社學私塾、茶館書場、
宗廟祠堂等也隨之而興 ,農(nóng)、工、士、商之職業(yè)也因之而分 ,耕讀之家、官宦士
紳、百業(yè)工匠、中醫(yī)朗中、店鋪商賈勾勒出一幅江南煙雨之中百姓相安而過的
歷史畫面。小戶農(nóng)家與無田租戶則苦度歲月。歷史上的這番景象雖已逝去甚
遠,但深入作進一步研究 ,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 ,一方文化有一方
神韻特質(zhì)。
探明浦東文化的源頭 ,肯定要從江南文化這個總源頭來研究。源遠方能
流長、源明方能水清 ;本固才能枝茂 ,本深才能花繁 ,所謂水清木華也。因此 ,
把浦東歷史文化的脈絡梳理清楚 ,把浦東歷史文化的源頭與發(fā)展路徑探索明
晰,是研究浦東地區(qū)江南歷史文化必須要扎實做好的基礎。從浦東地區(qū)千余
年的發(fā)展歷史來看 ,可謂江南文化的深厚。從浦東宋代儲泳的詩到明清陸深、
孫致彌、李雯、趙文哲、黃文蓮等眾多文人的詩文 ,又無不反映出浦東江南文化
的靈秀與俊美。每當有困難 ,有災害 ,浦東民眾則眾志成城 ,如筑寶山城、川沙
城、南匯城抗倭寇 ;如捐軍餉助戰(zhàn) ,捐善款濟災民 ;又如修橋筑路、義診施藥 ,都充分體現(xiàn)出浦東江南文化之中的剛強與堅毅。而富裕之家營造家園 ,文人紳士建筑園林 ,溫馨之氣息又彌漫在浦東江南文化之中。
深厚的浦東江南文化 ,給我們留下了十分珍貴的財富 ,可以深入研究的課題非常多 ,如水鄉(xiāng)村落的研究、鹽業(yè)史的研究、市鎮(zhèn)商業(yè)的研究、家族文化的研究、作坊工匠的研究、詩歌文學的研究、書畫藝術的研究、科舉選才的研究、水利海塘的研究、中醫(yī)世家的研究 ,等等 ,梳理其歷史發(fā)展脈絡 ,研究其成就規(guī)律,挖掘其精神實質(zhì) ,傳承其借鑒之道 ,可謂任重而道遠。
2
序
《浦東江南文化論叢》一書的編輯出版 ,是對浦東江南文化研究探索的一種嘗試 ,也是近幾年來浦東一批有識之士在這一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的匯集,盡管是在 “初級階段 ”,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也有了可喜的成績 ,說明在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效推進。
文化是社會發(fā)展的軟實力 ,要把浦東江南文化的源頭及發(fā)展歷程探究清楚,還要付出相當艱巨的努力 ,要把浦東建成一個 “文化碼頭 ”乃至一個 “文化龍頭 ”,那么探清楚浦東江南文化這個 “源頭 ”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基礎。
編者
2020年2月
“浦東歷代要籍選刊 ”序 /李天綱 3
從《云間志》的“華亭 ”名稱說起 /周敏法 14
《浦東召稼樓》序 /王孝儉 26
浦東地名文化 /吳才珺 33
認識方言 ———試談浦東方言特點 /張建明 45
上海建鎮(zhèn)年代考證辯 /周敏法 54
從浦東歷史遺址、出土文物看其成陸過程與城市化發(fā)展的關系 /楊雋 60
從漁具 “滬”的樣子看 “滬瀆 ”的性質(zhì) /周敏法 67
浦東奚家怡園考略 /柴志光 72
記憶中的楊家鎮(zhèn) /潘建龍 78
華亭鶴詩與浦東鶴窠村考略 /孟淵 86
看得見的家族歷史 ———浦東民宅走訪記 /喬漪 90
浦東古桃源 /柴志光 103
石文化的魅力 /南潯 107
南匯地區(qū)廟會及其相關民俗文化嬗變考略 /孟淵 111
關于《滬城備考》與嘉慶《上?h志》中的兩幅古地圖 ———與z教授商榷 /周敏法 117
試論浦東學派 /顧炳權 129
第二部分文風蔚然
淺析楊維楨晚年交游浦東的筆墨情性 /張堅 153
淺談浦東竹枝詞的記詠特征與存史價值 /張堅 160
明中期至清末浦東 “書家四杰 ”考略 /張堅 177
林石城與浦東琵琶派 /葉緒然羅復 189
《穆藕初與昆曲》前言 /朱建明 203
“若個書生萬戶侯 ”———論李雯的人與詩 /王啟元 216
有關欽璉生平的一些考證 /賈曉陽 231
趙文哲從軍西南時期的行程及交游考略 /陳建農(nóng) 238
張文虎的學術生涯和思想 /嵇姝姝 248
詩聯(lián)濡墨墨潤詩聯(lián) ———淺析蘇局仙筆端的傳統(tǒng)學養(yǎng) /張堅 255
第三部分家國情懷
萬里尋譜記
———蘇氏族譜過眼錄 /蘇永祁 267
從浦東家訓看家族精神風范之傳承 /莊崚 296
從浦東家譜看家族發(fā)展脈絡之記載 /張建明 300
從人物看浦東家族家國事業(yè)之擔當 /區(qū)雅蓉 308
從世醫(yī)看浦東家族傳統(tǒng)文化之發(fā)揚 /許芳 319
從儀門看浦東家族禮儀教化之表現(xiàn) /喬漪 329
從祠堂看浦東家族先祖功績之紀念 /周敏法 342
從文獻看浦東家族對區(qū)域文化之貢獻 /柴志光 352
第二部分文風蔚然
1
浦東江南文化論叢
18
淺析楊維楨晚年交游浦東的筆墨情性 /張堅 153
19
淺談浦東竹枝詞的記詠特征與存史價值 /張堅 160
20
明中期至清末浦東 “書家四杰 ”考略 /張堅 177
21
林石城與浦東琵琶派 /葉緒然羅復 189
22
《穆藕初與昆曲》前言 /朱建明 203
23 “若個書生萬戶侯 ”———論李雯的人與詩 /王啟元 216
24
有關欽璉生平的一些考證 /賈曉陽 231
25
趙文哲從軍西南時期的行程及交游考略 /陳建農(nóng) 238
26
張文虎的學術生涯和思想 /嵇姝姝 248
27
詩聯(lián)濡墨墨潤詩聯(lián) ———淺析蘇局仙筆端的傳統(tǒng)學養(yǎng) /張堅 255
第三部分家國情懷
28萬里尋譜記
———蘇氏族譜過眼錄 /蘇永祁 267
29
從浦東家訓看家族精神風范之傳承 /莊崚 296
30
從浦東家譜看家族發(fā)展脈絡之記載 /張建明 300
31
從人物看浦東家族家國事業(yè)之擔當 /區(qū)雅蓉 308
32
從世醫(yī)看浦東家族傳統(tǒng)文化之發(fā)揚 /許芳 319
33
從儀門看浦東家族禮儀教化之表現(xiàn) /喬漪 329
34
從祠堂看浦東家族先祖功績之紀念 /周敏法 342
35
從文獻看浦東家族對區(qū)域文化之貢獻 /柴志光 35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