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展示了不同時期的建筑裝飾圖案,并對圖案在建筑裝飾藝術中的設計和應用法則做了圖文并茂地展現。本書共分為七章,分別是圖案裝飾的起源、圖案裝飾的到來、圖案裝飾的興起、圖案的變形、裝飾圖案的繁榮、成熟的圖案裝飾時代和圖案裝飾物的衰落。書中通過對時間的劃分,向讀者介紹裝飾藝術的發(fā)展過程,并通過解析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當時的建筑裝飾,了解在那個時期工匠們所展現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特的創(chuàng)意。詳細的文字介紹,配以大量平面圖、不同裝飾元素和風格的細節(jié)圖,以及圖案在建筑、壁畫、陶瓷上的應用效果圖等,向讀者展示幾何圖案在建筑裝飾中的運用及效果。通過閱讀 《建筑裝飾圖案設計與應用》一書,可讓讀者了解有關建筑裝飾、圖案設計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本書不同于只展示圖案形式的畫冊,而是編者對不同形式的建筑裝飾圖案圖文并茂地詳細解析,包括展示大量平面圖、細節(jié)大樣圖,以及在建筑各個結構中的應用情況。大量詳實的文字說明剖析了裝飾圖案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本書不僅適合建筑相關專業(yè)人士閱讀,也能讓從事藝術、設計工作的人員更好地理解圖案應用的原則和依據。
引言
無論在地中海沿岸、中亞,還是遠東,都坐落著不可勝數的古老遺跡。時至今日,這些遺跡仍然保存著部分精美的墻面裝飾以及精致的文物,它們無不彰顯著屬于過去的輝煌。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中,用圖案進行裝飾的傳統(tǒng)無所不在,它被不斷豐富并達到鼎盛,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些藝術作品的“源泉”。所有“被選中”的裝飾圖案都是想象出來的,它們的發(fā)源地可能是馬拉喀什、威尼斯、撒馬爾罕或是北京。
人類自六千年前便開始建造房屋,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想象力讓自己的房子打破常規(guī)。為此人類窮盡所能,這并不僅僅局限于擴大建筑面積、使用特殊的建筑材料,或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建造技術,同樣表現在也追求更加富麗堂皇的裝飾:石料的尺寸、磚塊的布局、石板地面以及罕見的大理石貼面、珍貴的木制品、光滑的陶瓷制品、粉刷的墻面、花瓣樣式的鏤空、淺色的顏料和鍍金的鑲邊。從古至今,這些素材在藝術家手中變幻無窮。除了借鑒和模仿,他們也會自主設計或是按照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新穎、令人稱奇的布景和裝飾。有了這些裝飾,建筑就仿佛披上了外衣、戴上了首飾,變得分外華麗。
在古代,裝飾設計師先做的是臨摹和描繪人體、動物、景色、植物和花朵的形象,這也是人類的天性使然。眾所周知,這一行為的歷史十分悠久,其中早的舊石器時期的洞穴動物壁畫可以追溯到三萬年之前。而另一種裝飾藝術卻顯得更為抽象、深奧和新潮。它們出現于史前,形式為單獨或重復的幾何圖案。目前發(fā)現的早的墻壁幾何裝飾距今已經有一萬一千年了。
從那以后,形象圖案和幾何圖案這兩種基礎裝飾形態(tài)流傳至今,并且在樣式上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實際上,我們時常可以在現代的建筑墻面上看到幾何圖案與形象圖案同時出現,或是一個植物形象包圍著一個幾何圖案,又或是幾何圖案圍繞著一塊形象圖案。
埃及人在建筑物上大量使用浮雕裝飾,雕刻的內容是歷史事件或是日常生活的畫面,而非幾何圖案。希臘人對裝飾的運用稍顯謹慎,卻不失優(yōu)雅;與埃及人一樣,他們同樣大面積地使用圖案裝飾,比如在漂亮的大理石建筑上涂畫。然而他們設計的壁畫卻因為羅馬人的模仿和復刻為人所知,而后者運用的是馬賽克裝飾。無論是大理石還是馬賽克,羅馬人確實在歷史上第1次推動了幾何裝飾的發(fā)展。隨后,阿拉伯人延續(xù)了圖案裝飾的做法,他們或多或少地摒棄了形象圖案裝飾,把幾何圖案裝飾發(fā)展到一個更高、更復雜的層次。那些宏偉、精妙的圖案裝飾出自東地中海、中亞、波斯、埃及、馬格里布、安達盧西亞和北印度。中世紀的歐洲人在羅馬式建筑時期運用這兩種裝飾形態(tài),在哥特式建筑時期專門研究新的幾何圖案裝飾。在這些裝飾原型之上,中國人探索出了新穎而又集大成的幾何圖案裝飾。而這一切隨著文藝復興的開始發(fā)生了變化,藝術成了“藝術家”們的專利。他們將幾何藝術一股腦地拋開,在畫板上描繪真實的形象。緊隨其后的是現代建筑時代,弱化裝飾和“避免無效”成了一大特點,或者說一大發(fā)展。人們不再糾結于使用哪一種裝飾類型,而是更加偏愛未經雕琢的材料和簡單實用的設計。總的來看,如今人們已經很難再看到能稱之為藝術品的裝飾了,更多的則是一些可愛的小物件。其中,幾何裝飾尤為沒落,因為它們仿佛對人們訴說一種外星語言,使人們感到恐懼。
但換個角度來看,幾何裝飾可能是所有藝術作品當中易接近的。因為我們可以查找到許多關于形象藝術的深度分析,而分析幾何藝術的資料卻寥寥無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愛好者只能通過自己觀察得出感想。經過精心的挑選之后,這些不同顏色的格子被組合成各種天馬行空的圖案;在三角形拼成的網格中,群星閃耀;在交織的多邊形中,我們看到花瓣想要沖破幾何的外延進行重組。幾何裝飾散發(fā)出神秘的魅力,這種誘惑力難以用言語解釋。
設計形象圖案只需“抬手下筆”即可,沒有任何規(guī)則限制。而幾何圖案的設計首先需要一個或繁或簡的規(guī)劃,隨后再使用直尺和圓規(guī)進行創(chuàng)作。后者的設計可謂枯燥至極,而且對于那些追求個性化作品的人來說限制頗多。那些錯綜復雜的線條與樂譜上的音符和譜線十分類似。每位演奏者對樂譜中的符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演奏樂器、音符響度甚至音樂節(jié)拍都可因人而異。同理,每一件裝飾作品首先由設計師選擇的幾何模型決定,隨后取決于圖形的組合方式。在數個世紀的發(fā)展中,幾何裝飾藝術家可謂人才輩出。他們通過對材料和顏色的選擇、對比與對稱的運用,即興地添加花葉飾、玫瑰花結、“人”字紋、“之”字紋等,再加上數代工匠發(fā)明的技藝,我們才有幸能夠看到這些既奪目多變、又樸素嚴謹的裝飾作品。
VIAL出版社成立于1910年,出版工藝類參考書。VIAL出版社注重當今工匠和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新,支持他們出版相關圖書。無論是現代工藝還是傳統(tǒng)的技術或藝術書籍,這些已出版的作品都具有實用性、教育性和創(chuàng)新性。
引言
繪制幾何元素
1—公元前1000年的起源
幾何圖案的起源
2—公元前1000年
幾何圖案的萌芽
3—1世紀至5世紀
幾何圖案飛速發(fā)展
4—5世紀至10世紀
圖案裝飾的蛻變
5—11世紀至14世紀
幾何裝飾百花齊放
6—14世紀至18世紀
幾何裝飾走向成熟
安達盧西亞
馬格里布
開羅
大馬士革
撒馬爾罕
伊朗
印度
中國
7—當代和現代
幾何圖案的衰敗之路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