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式各樣的組織都深信,成功的必經之路就是量化人的績效,公布結果,并根據數(shù)字來分配酬勞。但是,當我們飽含熱情地投入具有科學嚴謹性的評估過程,我們卻由測量績效,變成了癡迷于測量本身。這就帶來了“指標的暴政”,它始終威脅著人類生活的品質和最重要機構的表現(xiàn)。在這本來得甚為及時的力作當中,杰瑞·穆勒揭示了我們對指標的沉迷正在造成什么樣的損害——并探討了我們應當如何加以補救。
本書簡明易懂,列舉了大量來自教育、醫(yī)療、商業(yè)和金融、政府、警察和軍隊、慈善事業(yè)及對外援助領域的事例,解釋了為何看似勢不可擋的量化績效的壓力,會造成扭曲和分心效應,不管是經由鼓勵“對數(shù)字動手腳”還是“為了考試而教學”。但是,指標其實可以成為好東西,只要我們是用它來輔助——而非替代——基于個人經驗的判斷力,穆勒也列舉了指標在哪些情況下發(fā)揮了有益作用。
書末還提供了一份何時以及怎樣運用指標的核對清單。對于日益波及我們所有人,卻罕有人質疑的一股趨勢,《指標陷阱》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矯正。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哈佛商學院院長拉克什·庫拉納、耶魯大學公衛(wèi)學院院長馬克·施萊辛格等 強力推薦!
◆英國教育標準局等多國教育、醫(yī)療、商業(yè)官方機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各大國際媒體力薦!
◆本書作者杰瑞·穆勒是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杰出教授,著作等身,憑借暢銷書《市場與大師》被美國歷史學會授予唐納德·卡根獎。本書2019年決選入圍哈耶克圖書獎!
◆無論OKR還是KPI,都可能讓人誤入歧途!指標曾經只是一種工具,為何如今卻成了一門“邪教”?這些案例若令你感到荒謬,別笑,它們都是西方社會的進行時——
醫(yī)院為拼30天內的術后存活率,于是強行讓病人存活到第31天?!
銀行集團為拼業(yè)績,竟演變成集體詐騙案——造假、竊取資料樣樣來?!
警方為降低犯罪率,可能淪為大案不抓、專查小案?!
大學教師犧牲教學研究時間,準備大量沒人細看的評審資料?!
慈善組織為標榜公開透明,反陷入“低支出”“高產值”的惡性循環(huán)?!
企業(yè)為滿足季度營收目標,將資源轉移到短期項目,擱置長期發(fā)展計劃?!
◆不僅指出指標崇拜的普遍問題,還提供了一份何時以及怎樣運用指標的清單。不過,世上沒有靈丹妙藥!作者強調,更為重要的,是真正認識自己所面對的主題和所在的組織!這是無可替代的——它部分是個經驗問題。
◆本書英文版于2019年出版,即風靡西方,社會各界好評如潮,正在發(fā)生越來越廣泛深刻的影響。本書中文版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