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名家 嚴耕望論現代中國史學家,特別推崇陳垣、陳寅恪、呂思勉和錢穆為“四大家”。而有學者認為,嚴耕望于四大家的優(yōu)點能兼收并攬——他的規(guī)模宏大承自錢穆,辨析入微取諸陳寅恪,平實穩(wěn)健尤似陳垣,有計劃而持之以恒則接武呂思勉。他在史學上終能達到通博與專精相反相成的境界決不是幸致的。
★學術經典 中國歷代史家記載政治制度,多偏詳中央而忽略地方。本書則另辟蹊徑,對史料竭澤而漁,并運用歸納法,從眾多零散的記載中歸納出通則,重建秦漢地方政府組織體系,成為中國行政制度史領域的典范之作。
★精校精修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此次影印《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在臺灣原版基礎上,做了大量修版、重錄及更正錯訛的工作,改動達數百處,并適當增大開本與版心,力圖以清朗悅目的形態(tài)呈現給廣大讀者。
★精良印制 本書圓脊精裝,外有護封,內文以100克純質紙印刷,整體設計端莊、厚重,與其學術經典性相稱。
秦漢時期,中國形成大一統(tǒng)之中央集權式政府,并推行郡縣制,是為政治制度史上一大典型。
本書首先追溯郡縣制度之淵源,再由秦漢地方的統(tǒng)治政策、行政區(qū)劃,論及官吏之組織結構、考核監(jiān)察、任遷途徑、籍貫限制等諸多層面,述其沿革,評其得失。作者先以微觀之考察,遍搜散見眾書的駁雜史料,再以宏觀之通識,將復雜的地方行政制度條理化,得出眾多扎實而富有新意的結論。
中國歷代史家記載政治制度,多偏詳中央而忽略地方。本書以其系統(tǒng)、精深的研究,成為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領域的開山力作,對學界影響深遠。
出版說明
嚴耕望(一九一六—一九九六),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一九四一年畢業(yè)於武漢大學歷史系,初任職於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師從錢穆,后幾經輾轉,於一九四五年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一九五九年任專任研究員。一九六四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任教。一九七〇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七八年自高級講師任上退休,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一九七九年赴耶魯大學任客座教授,講授唐史。一九八三年回“中研院”史語所任特約研究員,翌年恢復專任研究員職位。一九八五年退休,晚年居於香港。
嚴耕望一生踏實勤勉,著述宏富,在政治制度史與歷史地理研究領域極具開創(chuàng)性,爲學界所稱道。代表性專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唐僕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圖考》等。
《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初於一九六一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後作者於一九九〇年三版時進行校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本次即據此校訂三版影印。影印時做了部分修版、重錄及更正錯訛的工作,并適當增大開本與版心,力圖以清朗悅目的形態(tài)呈現給廣大讀者。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嚴耕望(1916—1996),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194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系,初任職于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師從錢穆,1945年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任教。197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78年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并赴耶魯大學任客座教授。1983年回“中研院”史語所任研究員。1985年退休,晚年居于香港。
嚴耕望一生踏實勤勉,著述宏富,在政治制度史與歷史地理研究領域極具開創(chuàng)性,為學界所稱道。代表性專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唐仆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圖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