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學”以歷史及其傳承物為研究對象,是源自生活世界的各種與人有關的科學的統(tǒng)稱,與源自科學世界的自然科學相對。在伽達默爾看來,精神科學并不需要遵循自然科學的范式,即以確定性、普遍性、必然性來表明自己的科學性,因為精神科學追求的并不是科學成果的突破和進步,而是人類生存方式的深入解讀,這就使得精神科學從本質上而言是實踐科學。古希臘的實踐是與人的事務有關的活動,實踐理性的意義在于從整體的角度,將總體的善與具體情境相結合做出何為“適當”的判斷,從而指導人的行動。這種判斷和指導并不遵循絕對的普遍性,因為人之為人的自由性、超越性、創(chuàng)造性表明實踐理性只能是粗略的、不精確的,與確定的、精確的理論理性迥然不同。實踐哲學為作為實踐活動部門科學的實踐科學提供合法性基礎,因此實踐哲學也是精神科學的合法性基礎。
前言
“精神科學”在產生之初被認為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它的地位被學界重新認識,開始作為與自然科學平等的科學出現。盡管如此,自然科學仍然對19世紀歷史主義的精神科學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以至于精神科學仍然采用包括客觀性、認識基礎及方法論在內的自然科學模式來體現自身的科學性。
受亞里士多德、狄爾泰和海德格爾等人的影響,伽達默爾認為,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具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前者是關于特殊性的知識,后者是關于普遍性的知識;精神科學追求的并不是科學成果的突破和進步,而是人類生存方式的深入解讀,這使得人文主義傳統(tǒng)成為精神科學賴以生存的土壤;精神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歷史及其傳承物,而歷史總是效果歷史,效果歷史意識預先規(guī)定了我們一切認識的可能性,這就使得“前見”“傳統(tǒng)”“先行關系”成為精神科學中的重要因素;精神科學的真理是去蔽的真理,傾聽傳承物并使自己置身于其中,是精神科學行之有效的尋求真理的途徑;衡量精神科學的學說有無內容或價值的標準,是參與到人類經驗本質的陳述之中;精神科學的經驗是生成和展開的經驗,它是人類個體經驗與人類基本經驗相互闡釋的結果,這種相互闡釋表明精神科學具有一種具體的普遍性,因為它從人的經驗的角度生成了一種能夠適應各種變化的視域或處境,呈現了一切經驗預先給定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精神科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
此外,伽達默爾對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研究也為精神科學提供了合法性基礎。亞里士多德將人的活動分為三種:理論沉思、實踐、制作。其中實踐是指與人類事務有關的活動,針對的是具體的、變動不居的事情,實踐的邏各斯也是粗略的、不精確的。實踐理性即實踐智慧,其意義在于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以總體的善為前提協(xié)調人的所有活動,使人們能夠在具體的情況下做出適當的行為,從而獲得幸福,進而更好地從事理論沉思活動。從這個角度來說,實踐是理論的前提,這一點在精神科學中體現為精神......
前 言001
緒 論001
第一章 精神科學問題的緣起及精神科學思想的發(fā)展001
第一節(jié) 精神科學問題的緣起002
第二節(jié) 精神科學思想的古典傳統(tǒng)013
第三節(jié) 精神科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025
第二章 伽達默爾對19世紀精神科學思想的批判047
第一節(jié) 19世紀精神科學思想主旨048
第二節(jié) 19世紀精神科學思想的問題根源065
第三節(jié) 解釋學的非方法論特性081
第三章 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內容097
第一節(jié) 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的主要資源099
第二節(jié) 精神科學的產生基礎114
第三節(jié) 精神科學的本質133
第四節(jié) 精神科學的理解之途153
第四章 伽達默爾關于精神科學合法性基礎的闡釋173
第一節(jié) 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特性174
第二節(jié) 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及其現代轉換189
第三節(jié) 實踐“技術化”的現代弊端204
第五章 對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的評價與思考219
第一節(jié) 對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的評價220
第二節(jié) 對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的思考228
結語236
參考文獻244
致謝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