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擒孟達,拒諸葛,平遼東,創(chuàng)立軍屯,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輔佐曹魏三代君主。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后,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司馬氏家族歷經(jīng)三代四位權(quán)臣屹立不倒,終革魏鼎,結(jié)束三國時代,建立西晉王朝。 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司馬懿的學術(shù)性傳記,作者在為司馬懿這個三國后期核心人物立傳的同時,擘繪出司馬氏家族三代移運魏鼎的政治軌跡,勾勒出“三國歸晉”這一宏大的歷史圖景。書中對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關(guān)節(jié)進行了深度研究,兼及漢晉之際的禪代政治、歷史地理、職官制度、社會思想等關(guān)鍵要素,視野宏闊,考證詳贍,評論精新見迭出。
朱子彥,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兼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理事。2017年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排行榜(歷史學類)”。主要從事漢魏史、明史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與教學。出版《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
緒言 司馬懿歷史形象再思考
一、仁義道德與“卡里斯瑪”的博弈
二、曹操事業(yè)的繼承人
三、歷史選擇了司馬懿
章 姓氏、家世、交游圈與門風
一、司馬姓氏的源流與“將種”的家世
二、“由武入文”:司馬家族的文化轉(zhuǎn)型
三、交游圈是如何建立的
司馬家族的門風
第二章 拒辟與“狼顧相”考辨
一、“非常之器”
二、結(jié)交著名隱士胡昭
三、拒絕曹操征辟
“狼顧相”考辨
五、讖語與童謠:開基之主的政治神話
第三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一、力勸曹操平巴蜀
二、襄樊之役獻良策
三、阻止移民,倡導軍屯
第四章 每與大謀,輒有奇策
一、為曹丕奪嗣籌謀劃策
二、曹操挾天子之難與荀彧殉漢
三、全力支持曹操代漢
第五章 漢魏禪代與東宮舊臣的輸誠勸進
一、禪代與禪讓的區(qū)別
二、曹丕受禪與司馬懿上《勸進表》
三、假戲為何要真演
魏晉登基典儀比照
五、漢魏晉禪代檢討
第六章 輔政大臣是怎樣煉成的
一、反對放棄襄陽與擊敗諸葛瑾
二、吳魏質(zhì)子之爭與外交博弈
三、大智若愚,深諳為臣之道
“內(nèi)鎮(zhèn)百姓,外供軍資”
五、進入曹魏王朝的權(quán)力中心
第七章 克日擒孟達
一、司馬懿“由文入武”
二、孟達叛蜀降魏
三、孟達再次反復
神兵天降克上庸
五、諸葛亮借刀除孟達
第八章 制定伐吳新戰(zhàn)略
一、君臣共商征伐大計
二、滅吳當先取夏口
三、“東關(guān)”究竟在何處
破壞司馬懿戰(zhàn)略規(guī)劃的石亭之戰(zhàn)
五、大將軍、大都督與“假黃鉞”
第九章 雙雄斗智的歷史活劇
一、“空城計”的由來與諸葛亮前三次北伐
二、曹真、司馬懿、張郃分道伐蜀
三、子丹去世,仲達掛帥
鹵城之戰(zhàn)
五、木門道曹魏損大將
六、渭濱大戰(zhàn)前的準備
七、兩雄對峙,坦然受巾幗
八、星落秋風五丈原
九、魏延被冤殺
十、“死諸葛走生仲達”
十一、諸葛、司馬才智高下論
第十章 開府治事與轉(zhuǎn)任太尉
一、漢魏時期的開府制度
二、司馬懿構(gòu)筑權(quán)勢網(wǎng)絡
三、誰是“鷹揚之臣”
寵辱不驚,智諫明帝
第十一章 軍旅生涯的得意之筆:平定遼東
一、遼東地理概況
二、公孫氏稱雄遼東
三、司馬懿的《廟堂對》
奉詔歸故里
五、臨危制變,公孫授首
六、司馬懿平遼東的歷史功過
第十二章 再任輔臣:與曹爽的政治博弈
一、魏明帝的“寡人之疾”
二、劉放、孫資左右輔政班子人選
三、魏明帝忍死托孤
晉升為太傅
五、“督諸軍南征”
六、開鑿河渠,興修水利
七、夏侯玄的《時事議》
八、擊退諸葛恪
九、曹爽伐蜀
十、輔臣之爭公開化
十一、詐病賺曹爽
第十三章 高平陵之變
一、政變前的精心準備
二、攻占洛陽武庫與司馬門
三、展開“攻心”戰(zhàn)術(shù)
誣以“謀逆”,夷其三族
五、寬嚴相濟,區(qū)別對待
六、人臣之禮的封賞:賜九錫與立廟
七、高平陵之變成功的必然性
八、高平陵事件的社會影響
第十四章 暮年的余威:平定淮南初叛
一、“舅甥并典兵、;茨现亍
二、謀立楚王
三、“君非折簡之客”:司馬懿智擒王凌
賜死曹彪,族滅王凌
五、“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司馬懿的臨終安排
附錄一:司馬師在魏晉禪代中的功業(yè)
一、執(zhí)政初期的嚴峻考驗
二、剪除異己,廢主立威
三、平定淮南第二叛
“此景王之天下也”
附錄二:魏晉之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昭
一、實施一系列改制和發(fā)展經(jīng)濟
二、平淮南“能以德攻”
三、“一舉滅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
平定鐘會叛亂
五、實施正確的治蜀政策
六、司馬昭弒君辨析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