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微量元素大典》不是展示枯燥無味的元素數(shù)據(jù),書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含義非常深刻。如書中序號為113的黃芩,共測定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山東、云南、四川、河南、吉林、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江蘇等50個不同產(chǎn)地黃芩中的20種元素。又如書中序號為114的獼猴桃,共測定其中花、果、葉、枝、莖、根、皮、汁8個不同部位中的23種元素。從元素的角度去研究中藥不同產(chǎn)地、不同部位的藥用功效,此外,還可以從元素的角度,用模式識別法去研究中藥不同的解表、清熱、理氣、理血等藥性與元素的分布規(guī)律,指導我們合理用藥和配伍,很有科研價值。通過對《中藥微量元素大典》中藥元素數(shù)據(jù)的更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意想不到的科學規(guī)律和課題,因此,《中藥微量元素大典》是一本科學之書。
李增禧,1943年12月生,廣東吳川人,1967年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廣州地區(qū)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會和廣東省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廣州市微量元素研究所所長、《廣東微量元素科學》雜志主編。主要從事生物樣品微量元素分析測試方法、環(huán)境病因及人體微量元素正常參考值的研究。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分析測試學報》《中國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科學叢刊》《環(huán)境化學》等10多種雜志發(fā)表分析測試論文30多篇。在《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中國腫瘤臨床》《中國兒童保健》《廣東醫(yī)學》《南昌大學學報》《世界元素醫(yī)學》《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廣東微量元素科學》等刊物發(fā)表病因研究和人體微量元素正常參考值研究論文50多篇。在《環(huán)境》《廣東畫報》《健康元素報》發(fā)表微量元素科普論文30多篇。主編《現(xiàn)代微量元素研究》《眼病微量元素臨床與實驗研究》《微量元素臨床260題》《人體器官組織微量元素數(shù)據(jù)手冊》《中草藥微量元素數(shù)據(jù)手冊》《鉛污染的危害與防治研究》《實用元素醫(yī)學》《微量元素與疾病診斷及治療》《微量元素鉛與人》《微量元素精要》等專著。
一 植物藥
(一)解表藥
1 麻黃
2 羌活
3 藁本
4 桂枝
5 辛夷花
6 防風
7 芫荽
8 柴胡
9 細辛
10 西河柳
11 鵝不食草
12 香薷
13 白芷
14 生姜
15 荊芥
16 紫蘇葉紫蘇梗
17 薄荷
18 菊花
19 山芝麻
20 野菊花
21 牛蒡子
22 山薄荷
23 葛根
24 升麻
25 桑葉
26 飛廉(藏名:江才爾)
27 木賊
28 谷精草
29 蔓荊子
(二)瀉下藥
30 大黃
31 番瀉葉
32 蘆薈
33 郁李仁
34 火麻仁
35 蓖麻子
36 巴豆
37 芫花
38 甘遂
39 商陸
40 牽牛子
41 葶藶子
42 大戟
(三)清熱藥
43 夏枯草
44 獐牙菜
45 知母
46 密蒙花
47 梔子
48 青葙子
49 決明子
50 淡竹葉
51 竹葉
52 苦竹葉
53 羅布麻葉
54 唐古特青蘭
55 蘆根
56 朱砂蓮
57 蓮心
58 蓮梗
59 蕤仁
60 金銀花
61 忍冬藤
62 連翹
63 了哥王
64 板藍根
65 射干
66 大青葉
67 青黛
68 馬齒莧
69 魚腥草
70 白鮮皮
71 漏蘆
72 蒲公英
73 白花蛇舌草
74 土茯苓(山歸來)
75 菝葜
76 穿心蓮
二 動物藥
三 生物甲殼類
四 礦物質(zhì)
五 中成藥
參考文獻
索引
說明
論文一
論文二
論文三
論文四
論文五
論文六
論文七
論文八
后記
編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