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9 元
叢書名:“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 作者: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編著
- 出版時間:2015/8/1
- ISBN:9787510088469
- 出 版 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南方日報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926.4
- 頁碼:191頁
- 紙張:銅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立足于海陸變遷、流水侵蝕等內(nèi)外作用的角度,給讀者介紹了湖南這片土地上如溶洞群、巖溶峰叢、巖溶盆地、溶蝕平原等極其壯觀的巖溶地貌的形成原因,以及罕見石灰?guī)r植被的生長分布狀況。
·中國首套規(guī)模達到數(shù)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范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tǒng)認識上的行政區(qū)劃的界線,本分冊是依據(jù)瀟、湘二江交匯地帶及巖溶地貌特征進行區(qū)域范圍劃分的。
·介紹中國□早栽培水稻之地,世界□早的制作陶器中心。
·展示由海到陸的地質(zhì)變化歷程,介紹巖溶地貌極度發(fā)育及石灰?guī)r植物種類豐富的原因。
·探尋瑤族發(fā)源地,揭秘世界僅有的女性文字。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是人—地關(guān)系的中國式表述。基于這一認知,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嘗試以地理學為基礎,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于一體,對中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之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諧共處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以全方位視野實現(xiàn)一次全面系統(tǒng)、淺顯易懂的表述。學術(shù)界在相關(guān)學科領域的深厚積累,為實現(xiàn)這種嘗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叢書力圖將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讀者所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借以充實地理科普讀物品種,實現(xiàn)知識的“常識化”這一目標。
為強化本叢書作為科普讀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區(qū)域的相對完整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本叢書根據(jù)中國的山川形勝,劃出數(shù)百個地理單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諸島”“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單元全部拼合銜接,即覆蓋中國全境。以這些獨立地理單元為單位,將其內(nèi)容集結(jié)成冊,即是本叢書的構(gòu)成主體。除此之外,為了更全面、更立體地展示中國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單元分冊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另外兩種類型的分冊:其一以同類型地理事物為集結(jié)對象,如《綠洲》《巖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為敘述對象,如《長江》《長城》《北緯30度》等。以上三種類型的圖書共同構(gòu)成了本叢書的全部內(nèi)容,讀者可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視野幅寬,自由選讀其中部分分冊或者叢書全部。
本叢書的每一分冊,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單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質(zhì)、地貌、氣候、資源、多樣性物種等,以及在此間展開的人類活動——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多元內(nèi)容為敘述的核心。為方便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系統(tǒng)而有效地獲取信息,各分冊的內(nèi)容不做嚴格、細致的分類,而只依詞條間的相關(guān)程度大致集結(jié),簡單分編,使整體內(nèi)容得以保持有機聯(lián)系,直觀呈現(xiàn)。因此,通常情況下,每分冊由4部分內(nèi)容組成:□□部分為自然地理,涉及地質(zhì)、地貌、土壤、水文、氣候、物種、生態(tài)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二部分為經(jīng)濟地理,容納與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方式和物產(chǎn)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三部分為歷史地理,主要為與人類活動歷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四部分為文化地理,收錄民俗、宗教、文娛活動等與區(qū)域文化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本叢書不是學術(shù)著作,也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工具書,但為了容納盡量多的知識,本叢書的編纂仍采用了類似工具書的體例,并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兼具通俗讀物之生動有趣與知識詞典之簡潔準確的科普讀本——各分冊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被濃縮為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紛繁的信息被梳理為明晰的詞條,并配以大量的視覺元素(照片、示意圖、圖表等)。這樣一來,各分冊內(nèi)容合則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分則為一個個簡明、有趣的知識點(詞條),這種局部獨立、圖文交互的體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隨機或跳躍式閱讀,給予讀者□大程度的閱讀自由。
總而言之,本叢書希望通過對“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讓讀者對自身所棲居的區(qū)域地理和人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讀者倘能因此而見微知著,提升對地理科學的興趣和認知,進而加深對人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理解,則更是編者所樂見的。
受限于圖書的篇幅與體量,也基于簡明、方便閱讀等考慮,以下諸項敬請讀者留意:
1. 本著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則,本叢書以決定性、典型性、特殊性為詞條收錄標準,以概括分冊涉及的知識精華為主旨。
2. 詞條(包括民族、風俗等在內(nèi))釋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觀態(tài)度。
3. 本叢書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萬矢量地形要素數(shù)據(jù)(DLG)為基礎繪制相關(guān)示意圖,并依據(jù)叢書內(nèi)容的需要進行標示、標注等處理,或因應實際需要進行縮放使用。相關(guān)示意圖均不作為權(quán)屬爭議依據(jù)。
4. 本叢書所涉。ㄗ灾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市(地區(qū)、自治州、盟)、縣(區(qū)、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等行政區(qū)劃的標準名稱,均統(tǒng)一標注于各分冊的“區(qū)域地貌示意圖”中。此外,非特殊情況,正文中不再以具體行政區(qū)劃單位的全稱表述(如“北京市朝陽區(qū)”,正文中簡稱為“北京朝陽”)。
5.歷史文獻資料中的專有名詞及計量單位等,本叢書均直接引用。
這套陸續(xù)出版的科普叢書得到不同學科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的悉心指導與大力支持,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叢書的編、撰、審諸環(huán)節(jié)中,大量攝影師及繪圖工作者承擔了叢書圖片的拍攝和繪制工作,眾多學術(shù)單位為叢書提供了資料及數(shù)據(jù)支持,共同為叢書的順利出版做出了切實的貢獻,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囿于水平之限,叢書中掛一漏萬的情況在所難免,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正,并歡迎讀者提供建議、線索或來稿。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前言
區(qū)域地貌示意圖 1
“楚粵門戶” 2
一 自然地理
二、三級階梯交接地帶 9 / 三山圍夾兩盆地 9 / 河流密布,水系發(fā)育 9 /
湘南中低山地 10 / 丘崗盆地 11 / 巖溶地貌發(fā)育 11 / 溶蝕平原 12 / 零祁盆地 12 /
道江盆地 14 / 海浸古地 15 / 湘桂經(jīng)向構(gòu)造帶 15 / 東西構(gòu)造帶群 16 /
祁陽山字型構(gòu)造 17 / 南嶺多金屬成礦帶 17 / 酸性巖漿巖 18 / 越城嶺—四明山地 18 /
都龐嶺—陽明山地 19 / 萌渚嶺 19 / 九嶷山 21 / 祁山 21 / 湘江中上游 22 / 瀟水 22 /
祁水 23 / 紅壤 24 / 暖區(qū)·暖帶 24 / 旱澇災害 25 / 大風冰雹 26 / 騰云嶺 26 / 熊羆嶺 27 /
七寶山 27 / 鳳歧坪溶洞 28 / 化龍町 28 / 梅塘 28 / 清江 29 / 羊角塘溶洞群 29 / 雷澤洞 30 /
顯塘涌泉 30 / 三圣湖 30 / 白水河 30 / 黃溪河 31 / 大黃司河 32 / 溘浪灘 32 / 大陂巖 32 /
石溪江 32 / 煙江 34 / 宋家洲 34 / 柴君山 34 / 黃花嶺 35 / 狗婆嶺上天 35 / 朝陽巖 36 /
淡巖 36 / 香零山 37 / 萍島 37 / 鳥沙洲 37 / 舜皇山 38 / 紫云山 38 / 舜皇巖 39 / 幽巖 40 /
皂水函瀑布 40 / 栗木沖瀑布 40 / 娥皇溪瀑布群 40 / 石期河 41 / 紫溪河 42 / 蘆洪江 42 /
湘江□□灣 43 / 望佛臺 43 / 紫金山 43 / 青龍洞 44 / 天井巖 44 / 大黃江源瀑布群 45 /
桴江 45 / 桃花島 45 / 韭菜嶺 46 / 九獅嶺 46 / 神仙嶺 47 / 月巖 47 / 中郎巖 47 /
兩河口綠洲群 50 / 濂溪河 50 / 洑水 51 / 父子峰 51 / 銅山嶺 51 / 層巖 52 / 千家峒 52 /
桃川平原 53 / 雙溪口溫泉 53 / 大泊水瀑布 54 / 苦竹沖瀑布 54 / 永明河 54 / 姑婆山 55 /
山馬塘頂 56 / 大龍山 56 / 秦巖 57 / 穿巖 57 / 陽華巖 58 / 碼市盆地 58 / 羊巖澗 58 /蜜蜂吊瀑布 59 / 東河 59 / 西河 60 / 中河 60 / 畚箕窩 61 / 三分石 61 / 落陽山 62 /
舜源峰 62 / 癩子山 63 / 紫霞巖 64 / 桃花巖 65 / 寧遠河 65 / 舂水 65 / 九嶷河 66 /
香爐石 66 / 人形嶺 67 / 南風坳 67 / 地寶坪群巖 67 / 白米下鍋瀑布 68 / 舂陵水上游 68 /
凌江 68 / 五當山 69 / 鵝井 70 / 新田河 71 / 日東河·日西河 72 / 河伯嶺 72 / 尖峰嶺 73 /
動植物資源富集地 74 / 石灰?guī)r植物 75 / 都龐嶺自然保護區(qū) 75 / 紫云山原始次生林 76 /
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 77 /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77 / 舜皇山常綠闊葉林 80 /
九龍井天然檵木林 80 / 銀杏 81 / 福建柏 82 / 銀杉 83 / 長苞鐵杉 83 / 篦子三尖杉 84 /
華東黃杉 84 / 冷杉 85 / 南方紅豆杉 85 / 白豆杉 86 / 九嶷木 86 / 伯樂樹 87 /
野生黃華 88 / 楠木 89 / 珙桐 89 / 天料木 89 / 金錢松 90 / 長柄雙花木 91 / 斑竹 91 /
沙白厘竹 92 / 紅椿 92 / 道州厚樸 93 / 道縣野橘 93 / 野生紅杜鵑 93 / 零陵香草 94 /
古海洋動物化石蛋 95 / 石燕 95 / 蛇類聚集地 95 / 金錢豹 96 / 麂 96 / 毛冠鹿 97 /
獼猴 97 / 鱷蜥 98 / 華東水獺 98 / 白鷴 99 / 黃腹角雉 100 / 紅腹角雉 100 / 錦雞 101 /
大鯢 101 / 中國小鯢 102 / 大頭龜 103 / 竹魚 103
二 經(jīng)濟地理
稻作農(nóng)業(yè)發(fā)源地 107 / 漁獵山伐 107 / 天然草場 108 / 租佃制度 109 / 竹筧引水 110 /
手工業(yè)發(fā)達 110 / 黃陽司窯址 111 / 千家峒古窯 112 / 牙行 112 / 手工造紙業(yè) 113 /
鞭炮業(yè) 114 / 水運業(yè) 114 / 木器業(yè) 116 / 趕鬧子 117 / 五嶺嶠道 118 / 零陵馳道 118 /
永州鹽道 119 / 廣利橋 120 / 瀟水航道 121 / 雙牌水庫 121 / 錳礦 122 / 銅山嶺銅礦 122 /
道州石·江華石 122 / 江永五香 124 / 祁陽筆魚 125 / 道州灰鵝 125 / 零陵板鴨 125 /
寧遠血鴨 126 / 東安雞 126 / 紅衣蔥 126 / 虎爪姜 127 / 祁陽烏梅 127 / 羅漢果 127 /
三味辣椒 128 / 珍珠椒 128 / 永州薄荷 128 / 祁東藕柿 129 / 江華腐乳 130 /
竹制品 130 / 蠟染 131 / 祁陽草席 131
三 歷史地理
南蠻 135 / 中原移民 135 / 瑤族遷入 136 / 扯湖南填四川 136 / 瑤老制 137 /
營堡制度 137 / 貶謫流放之地 138 / 舜帝南巡 139 / 蔡結(jié)、唐行旻起義 139 /楚粵瑤族大起義 140 / 太平軍鏖戰(zhàn)道州 141 / 湘江之戰(zhàn) 141 / 零陵 142 / 謝沐縣 143 /
千戶所·巡檢司 143 / 寧溪所城 143 / 遠古石棚 144 / 玉蟾巖洞穴遺址 145 /
坐果山遺址 145 / 望子崗遺址 146 / “鬼崽崽”石雕群 146 / 鷂子嶺古墓群 147 /
蚣壩古墓群 148 / 浯溪摩崖石刻 148 / 九龍巖石刻 149 / 龍虎關(guān) 150 / 永安關(guān) 150 /
古舜帝陵廟遺址 151 / 舂陵故城 152 / 漢營古跡 152 / 新田古堡群 152 / 寶鏡村 153 /
上甘棠古村 154 / 龍秀村 155
四 文化地理
瑤族聚集地 159 / 壯族 159 / 江永瑤族 160 / 江華客家人 161 / 依照城堡建村莊 162 /
周氏古居 162 / 瑤家吊腳樓 163 / 八寶被 164 / 紅薯半年糧 165 / 瑤鄉(xiāng)臘肉 165 /
江華十八釀 166 / 永州喝螺 166 / 牛屎酒 167 / 粑粑油茶 167 / 桶浴·酒浴 167 /
刺繡 168 / 坐歌堂 169 / 招郎入贅 169 / 龍犬崇拜 170 / 塔下寺 170 / 萬壽寺 171 /
回龍塔 171 / 寧遠文廟 174 / 零陵文廟 175 / 濂溪書院 175 / 上甘棠文昌閣 176 /
瀟湘樓 177 / 云龍牌坊 177 / 歌鳥節(jié) 178 / 清明會 178 / 六月六嘗新 179 / 盤王節(jié) 179 /
瑤歌 181 / 祁陽小調(diào) 181 / 儺戲“耍五岳” 182 / 祁劇 182 / 零陵花鼓戲 183 /
長鼓舞 184 / 木棒球 184 / 東安武術(shù) 185 / 女書 185 / 《過山榜》 186 / 《永州八記》 186 /
蔣琬 187 / 元結(jié) 188 / 懷素 188 / 柳宗元 189 / 周敦頤 190 / 周崇傅 190 / 蔣先云 191 /
李達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