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們都是有著強烈歷史癖的人,兩人間的學(xué)術(shù)文化合作長達半個多世紀(jì)。當(dāng)年大學(xué)學(xué)的是歷史,畢業(yè)后工作的崗位盡管不同,但仍堅守在史學(xué)這一行當(dāng)范圍內(nèi),同時興趣相似,在踏上社會那么長時間里,最鐘情、最放不下的還是中國史學(xué),閱讀和寫作得最多的也是這一老本行。
一面是讀著前人和別人的作品,一面又是寫著自己的課題,讀多了和寫多了,就會想到怎么寫和寫什么的問題。
這是個積壓了幾千年的老問題。粗粗推算一下的話,由古及今的史著至少經(jīng)歷了這樣三個大的階段:一是百體雜陳的時期。最古的時候,“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凡是史官記下的,都算史,體例也隨意得很。后來有了《尚書》,有了《春秋》,體例和側(cè)重不同,但都稱為史!抖Y》是記典制的,也是史!对姟肥俏乃,但在我國也算是史,美其名為史詩?鬃拥摹墩撜Z》中引述最多的是《詩經(jīng)》。除此之外,筆記、雜錄、隨筆也被歸入史類。二是所謂“全史體”時期。太史公作《史記》,使中國的史學(xu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形成了本紀(jì)、列傳、世家、書、表綜合的史書形式,劉知幾在《史通》中說:“《史記》者,紀(jì)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于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庇腥朔Q太史公的這種史學(xué)體為“全史體”,之后的所謂“二十四史”都是仿作,當(dāng)然都沒太史公寫得好。三是近世以來的“中國通史”體。當(dāng)年章炳麟、梁啟超都籌劃過寫作中國通史,但未如愿,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最早通史是夏曾佑的《中國通史教科書》,大約是著于1902年的,首次把中國歷史分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爾后,郭沫若的《中國通史》分章、節(jié)、目而編排之,這種體例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今。
上面這些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寫的問題,還有個問題是寫什么?綜觀浩如煙海的歷代史著,基本的傾向是“述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就是寫帝王公卿這些人的“祖世”,也就是祖宗八代。這樣,一部民族史縮水成了王者的家族史。在這點上,太史公是有突破的。他當(dāng)然也十分重視“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的記述,在家天下的歷史時期,不寫帝王將相是不行的,不寫這些整部歷史就會散了架。但他除了寫這些外,太史公他“論術(shù)學(xué),則崇黃老而薄《五經(jīng)》;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道游俠,則賤守節(jié)而貴俗功”。(《后漢書·班彪列傳》)他是被稱為“是非繆于圣人”的中國史學(xué)之祖。在他的筆下,大量的游俠、勇士、農(nóng)夫、商賈,甚至于鄙人牧長、窮鄉(xiāng)寡婦、山野烈女,都站到了歷史的前臺,從而“禮抗萬乘,名揚天下”。在他看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勸其業(yè),樂其事”,在這點上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他說:“農(nóng)末俱利,關(guān)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碧饭倪@些突破,怕是讓后世的諸多史學(xué)大家為之汗顏的吧!
關(guān)于成語,有權(quán)威學(xué)者作了這樣的界定:“成語是長期習(xí)用、結(jié)構(gòu)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睆脑~義學(xué)的維度看,這是正確的。在這里,我們是想進一步從歷史學(xué)維度對成語進行再界定:
成語是民間的歷史記憶。盡管三言兩語,可內(nèi)容豐富,是濃縮的歷史精華片斷!叭堉T葛亮”、“三顧茅廬”這些成語記述的是三國時代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通過民眾閱讀《三國演義》等小說漸次世俗化,經(jīng)過民眾“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整理,點化成了不一定與歷史真實完全相符的歷史記憶。又比如“說到曹操,曹操就到”這一成語,你去查正史《三國志》,沒有這種說法。你去查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這種說法。它的出典何在?就是民眾憑歷史記憶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眾口頭的口頭文學(xué),后來才被小說家寫進《孽;ā返诙呕刂腥サ!盁o巧不成書”,“說到曹操,曹操就到”之類大量的成語都出于這樣的民間歷史記憶。
成語是百姓的憎愛情感,F(xiàn)在我們常使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表達對那些愛做小動作、自作聰明、實則蠢笨的家伙的蔑視和忿恨情結(jié)。這句成語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耍小花招,可是,這些小花招連“路人”都騙不了,也瞞不過,你還想怎樣?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們有智慧,能識破自以為聰明人的“司馬昭之心”。成語中寄寓著民眾的憎愛情感。
成語是大眾的借鑒標(biāo)尺!耙允窞殍b,可以知興替!焙芏喑烧Z,就是一面鏡子,足以引以為鏡!耙箬b不遠,在夏后氏之世”,說的就是殷要以夏亡為鏡,周要以殷亡為鏡。成語讓更多的人拿起歷史這面鏡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來”;照一照自我,也照一照他人和整個社會。中國成語不僅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還傳承了中華優(yōu)良品質(zhì),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艱苦奮斗、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勵志名言,如“厚德載物”“克己奉公”“臨危不懼”“臥薪嘗膽”“鞠躬盡瘁”“破釜沉舟”“愚公移山”“禮尚往來”“臨池學(xué)書”“不恥下問”“聞雞起舞”“赤子之心”“精忠報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振興中華”等等。
成語中既然有歷史記憶、憎愛情感、借鑒標(biāo)尺,那么如果我們把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成語編排和串聯(lián)起來,那豈不就是一部鮮活而富于民眾氣息的“中國通史”嗎?
我們讀著、寫著、想著,產(chǎn)生了一種感悟:民眾口口相傳的中國成語是語言的精華、智慧的結(jié)晶,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把一則則成語典故串聯(lián)起來,就是一部豐富翔實而充滿現(xiàn)場感的中國通史。于是,我們兩人多年前就醞釀并撰寫了一部《成語里的中國通史》,篇幅當(dāng)在近百萬言上下,以表達“民為邦本”的中華傳統(tǒng)思想觀念。
在具體編寫過程中,我們注意了如下數(shù)點:
其一,不去打破王朝體系。王朝體系是一種客觀存在,可以說,它是歷史的一種時空框架,把王朝體系打破了,歷史的時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歷史就會亂成一鍋粥。我們是用王朝體系去框成語,從而使成語更富有時空感。
其二,以一個朝代(或歷史時期)為一單元。在每個單元的開頭部分寫上數(shù)百字的概述,以讓讀者對某一歷史階段有一大致的了解。比如“夏代”,我們概述了起始的時間是公元前21世紀(jì),也就是距今約四千年前,指出了夏的歷史地位在于實現(xiàn)了它前所未有的偉大轉(zhuǎn)折:原始公有制的“大同社會”走完了它的漫漫數(shù)百萬年的長程,大踏步地邁進了家天下的“小康社會”,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私有制王國。這是個中華文明的開局王朝。這樣一個王朝一個王朝地寫下去,其中相關(guān)成語便串聯(lián)起了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
其三,注重成語的語源發(fā)掘及該成語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的介紹。比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一成語,那是武王克殷后經(jīng)過深思熟慮提出來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當(dāng)時的確需要和平,所以我們由此引出了“和平建國之路”這個大課題。由中國歷史上一再提“和平”,自然而然地得出我們民族歷來是愛和平的民族的結(jié)論。為了還原某一成語的歷史背景,我們注重歷史的真實性。每引一句成語,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話,或征之于考古,決不隨意虛構(gòu),這是歷史的嚴(yán)肅性要求于我們的。
其四,將同一歷史階段的同類成語加以歸并,從而告訴讀者這個王朝的特色或特質(zhì)。比如周代有這樣一些成語:“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禮尚往來”、“禮賢下士”、“禮讓為國”、“禮不下庶人”,等等。把這些編排在一節(jié)中,目的是還原周代這樣一種歷史現(xiàn)場:周代是我國歷史上最注重“以禮治國”的時期。我們希望每個歷史時期都用成語繪畫出有特色的歷史拼圖來。
我們心中久久回蕩著的是這樣一句言辭:讓歷史回歸民眾,民眾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人。民眾口口相傳下來的中國成語,精準(zhǔn)地描繪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通史。
郭志坤 陳雪良
凡例/1
自序/1
一 遠古神話傳說的歲月/1
1 中華先人的創(chuàng)世說3
天地渾沌/3開天辟地/4化生萬物/5黃土摶人/6
女媧補天/7
2 中華先人的維艱創(chuàng)業(yè)9
穴處巢居/9茹毛飲血/10鉆木取火/11庖食天下/13
演繹八卦/14自強不息/15厚德載物/16蒙以養(yǎng)正/17
謙謙君子/18夸父追日/18桃符辟邪/20嫦娥奔月/21
精衛(wèi)填海/22愚公移山/24赤縣神州/26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28樹挪死,人挪活/29
二 五千年前的人文初祖黃帝/31
1 萬國時代及其終結(jié)33
以戈守土/33星羅棋布/34萬國林立/35諸侯侵伐/37
三皇五帝/38文不雅馴/39銅頭鐵額/41無畏戰(zhàn)神/42
魑魅魍魎/43指南神器/44同胞兄弟/45兄弟鬩墻/47
男耕女織/48
2 人文初祖——黃帝50
中央大帝/50寶鼎神策/51修德振兵/52符契圭瑞/53
憂勞圣人/54人文初祖/56雷厲風(fēng)行/57奮力牧民/58
常為天下先/59鴻鵠大志/61倉頡造字/62黃帝四面/64
黃帝三百年/65
3 五帝一脈67
帝王統(tǒng)緒/67絕地天通/68乘龍飛天/70龍馬精神/70
允執(zhí)厥中/71富而不驕/73敬授民時/74唐虞禪讓/76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77天下第一孝/79
五常之教/80分職定責(zé)/81斑竹一枝千滴淚/82
三 華夏人與中國龍/85
1 平水土的艱辛歷程87
洪水滔天/87怒觸不周/88負命毀族/90城防工程/91
傷父之誅/93呱呱而泣/94三過家門而不入/95孜孜不倦/97
克勤克儉/98沐雨櫛風(fēng)/99禹步蹣跚/100一沐三捉發(fā)/101
相輔而成/103堵疏結(jié)合/104中流砥柱/105鯉魚跳龍門/107
2 我國歷史上首次大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109
禹域九州/109九州攸同/110貢金九牧/112肇我區(qū)夏/113
天下太平/114鼎定天下/115鼎新革故/116皇皇者華/118
華氏之國/119華夏民族/120社稷江山/121龍有九似/122
蛇吞象/124龍的傳人/126飛龍在天/128群龍無首/130
四 鐫刻在甲骨上的史詩/131
1 曲折的建國歷程133
玄鳥生子/133功著百姓/134勤其官事/135眾望所歸/136
網(wǎng)開三面/137滋味王道/138殷革夏命/140余一人/141
自我犧牲/142攝政當(dāng)國/144悔過自責(zé)/145妖不勝德/146
復(fù)興偉業(yè)/147
2 從盤庚遷殷到商紂之亡149
紹復(fù)大業(yè)/149洞若觀火/150器用惟新/151三年不言/152
商巖之士/154天下歸心/155;菔/156稼穡艱難/157
酒池肉林/159靡靡之音/160殘義損善/161殷有三仁/163
淫戲自絕/164血流漂杵/166殷鑒不遠/167
3 商代的社會生活169
龍骨契文/169先鬼后禮/170日夕有食/171天干地支/172
以人殉葬/173井井有條/175五谷豐登/176六畜興旺/177
有豬為家/178羊大為美/180象龜祥瑞/181庶群自酒/182
懸珠編貝/183負販朝歌/184王道平平/186
五 封邦建國詩書禮樂的世界/189
1 走和平發(fā)展之路191
農(nóng)師后稷/191徹田為糧/192積德行義/194扶老攜幼/195
日不暇食/196白魚入舟/197牝雞司晨/199恭行天罰/200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01封邦建國/203授民封土/204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205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侮/206
不饑不寒/207守望相助/209
2 建設(shè)禮儀之邦211
敬而遠之/211制禮作樂/212尊卑有序/214近人而忠/215
中華五禮/217修身踐言/218禮尚往來/219禮賢下士/221
禮讓為國/223禮之用,和為貴/224禮不下庶人/226
3 周王朝的危機和覆亡228
懷德畏威/228瑤池玉液/230道路以目/231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232共和行政/234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236烽火戲諸侯/237
六 大國爭霸與孔子的誕生/239
1 大國爭霸中的是是非非241
勤王救主/241秦族始國/242禮壞樂崩/243多行不義必自斃/244
祝聃射王/246親仁善鄰/247懷璧其罪/248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249尊王攘夷/251言歸于好/253
馬齒徒增/254唇亡齒寒/256五羖大夫/257
止如斬足,行如流水/258秦晉之好/259馬首是瞻/261
宋襄公之仁/262退避三舍/263一飯之報/265
三緘其口/26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67問鼎中原/268
報仇雪恥,十年未晚/269臥薪嘗膽/270
2 “軸心時代”的中華圣人273
繼往開來/273學(xué)術(shù)下移/274至圣先師/276學(xué)而時習(xí)之/277
有教無類/278因材施教/280循循善誘/281學(xué)而不厭/283
不恥下問/284舉一反三/285三人行,必有吾師/287
空空如也/288學(xué)者為己/289任重道遠/290棄璧負嬰/291
不言之教/293無為而治/294自勝者強/296上善若水/297
大器晚成/29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00治大國若烹小鮮/301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303同舟共濟/306兼愛天下/308
赴湯蹈火,死不還踵/309
3 大夫?qū)U腿曳謺x311
季世之憂/311慶父不死,魯難不已/313是可忍,孰不可忍/314
三不朽/316禍起蕭墻/318結(jié)黨營私/319三折其肱/320
趙氏孤兒/321
七 百家爭鳴的大變革時代/323
1 一個充滿變革精神的大時代325
以法為治/325食勞祿功/326節(jié)財儉用/327舟中敵國/329
虛左以待/330損有余,補不足/331飲馬黃河/333曲高和寡/334
獨斷獨行/335城北徐公/336門庭若市/338徙木取信/339
棄灰斬手/340車裂以殉/341胡服騎射/343
2 一個文化燦爛、百家爭鳴的大時代345
百家爭鳴/345持之有故,言之成理/346學(xué)富五車/348
民貴君輕/349得民心者得天下/351土芥寇仇/35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56
大丈夫/357樂以天下,憂以天下/359舍生取義/360
天降大任/362人最為天下貴/363載舟覆舟/365開源節(jié)流/366
貴師重傅/367汪洋恣肆/369大鵬展翅/370竊國大盜/371
莫逆之交/373不治而議論/374學(xué)術(shù)薈萃/376
3 一個從長期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大時代378
圍魏救趙/378減灶誘敵/380稱王稱霸/381蠶食天下/382
抱薪救火/384合縱連橫/385九死不悔/387負荊請罪/388
紙上談兵/389
八 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391
1 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王朝的建立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