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開卷書坊”第八輯之一,作者多年來所寫在讀書界著名的“開卷閑話”讀書隨筆選集之續(xù)。收入《開卷》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之間每期“開卷閑話”的內容,其間蘊含了大量的當代稍縱即逝的人文信息,既可作小品文也可作為文史資料去品讀,可讀性甚佳。
子聰,原名董寧文,編輯家,南京《開卷》執(zhí)行主編。主要作品有《人緣與書緣》、《開卷閑話》《開卷閑話續(xù)編》等。主編有《開卷文叢》三輯共三十種;《開卷讀書文叢》一套六本;《鳳凰讀書文叢》一套六本;《開卷書坊》第一輯八本。另編有《我的書房》、《我的書緣》、《我的筆名》、《我的閑章》等圖文書十余種。
目 錄
序一:閑話“閑話”(邵燕祥)
序二:聊天、聊地、聊書(鐘桂松)
序三:眉睫
序四:也是如此的用心(嚴曉星)
序五:夢想在春天里大聲歌唱(王犁)
序六:有情的閑話(朱航滿)
二0一八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二0一九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附錄:
《開卷》與董寧文(林偉光)
說寧文(王慧騏)
凝固書香,傳薪斯人——“開卷書坊”第七輯編輯隨感(鮑廣麗)
談文說畫:“開卷”叢書的書香墨韻,總有一種氣息相通
文創(chuàng)新體書韻長——讀《閑話開卷》(楊建民)
不衫不履說閑話(朱航滿)
一 月
1月14日,姚桐椿從上海來信:
《開卷》去年第九、十、十一和十二四期收到,謝謝!
我花了一天的空余時間讀了,發(fā)覺一些差錯或疑問,稍加整理編次,告之于下:
第十二期第六頁第十三行“一部人可能感動落淚,另一部分人可能會狂喜!
前半句應為:“一部分人可能會感動落淚”。因為要與后半句相對。
第二十一頁十七行“格處好奇”應為:“格外好奇”。
第二十五頁倒第二行“愿我們在人生這場行走、讀書這番美事中”“這番”去掉。
第二十六頁第九行“最早譯介西方當代流行小說的《譯林》雜志”
據我所知,在《譯林》雜志之前,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文藝》雜志,也較多地發(fā)表西方當代流行小說。這本雜志的封面設計在當時很有特點,頗吸引人的眼球,就是兩個大W。記得它開始是內部發(fā)行,或者不經過郵局,而在新華書店出售,影響也沒有稍后問世的《譯林》有一炮打響的效應。我只購讀了開始的二三年,以后因精力不濟,與它暌違了,也不知道這本雜志現在還出不出,如果出的話,二0一把拉下來!兇狠的犯規(guī)!年可能是它創(chuàng)刊四十周年?偠灾,要慎言“最早”、“第一”之類的話,免得授人以柄。
第二十八頁第七行“社”恐為“局”。
高莽先生有個筆名非常出名:烏蘭汗。至少在“文革”之前,“烏蘭汗”比“高莽”更為圈外人所知。我在“文革”之前就只知烏蘭汗,而不知高莽。
第十一期倒第三行“燉”應規(guī)范為“燉”。
第十九頁第十七行“愈成規(guī)!鄙騽僖孪壬蟾胚只有三十幾歲吧,與其贊他“愈成規(guī)!,倒不如說他“漸成規(guī)!睘楹。下半句既非轉折,也非遞進,所以“故而”去掉無妨。
倒第三行“濃麗的”似應為“秾麗的”。
第二十頁正文第三行“編輯”應為“編委”。參看下面“編外的編委”。
第二十四頁第十九行“競”為“竟”之誤。
第二十八頁第十六行“以及”應為“以至”。說沈勝衣受谷林的影響,而谷林是受知堂影響,彼此是遞進的關系,故用“以至”!澳耸恰笨梢匀サ。作者似想加重語氣,其實把意思說清楚即可,知堂的文章就是如此;把事情或問題說清楚了,就有了服人的力量,
第十期第十六行“做過史”不明其含義,或有漏字。
第十八頁第四行“袒誠”大概是“坦誠”吧。相對于前一句“質樸”也應是“坦誠”。
詩集《蕙的風》的封面仍是解放前亞東版的封面。亞東圖書館在一九二0年代出了十本左右新詩集,“文革”之前我差不多收齊了(惜毀于“文革”劫火),像胡適的《嘗試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兒》和《草兒在前集》、胡思永(胡適的侄兒)的《遺詩》等等。在我的印象里,《蕙的風》重印的版次最多,可見其受讀者的歡迎,當然九十年之后,現在讀,興味就不一樣了。我深感,歷史或曰時間才是最公正、最嚴格的檢驗。
第二十頁正文第一行“蠹魚是杜魚的諧音”似應為“杜魚是蠹魚的諧音”。
第二十一頁正文第2行“尤此”應為“由此”之誤。
第二十五頁俞律先生的《哭國武詩兄》這首詩在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頁重復了三次,至少這一頁的可以去掉,因與前面悉同,前面還多了不可或缺的說明,后面又擴而為四首,所以最好重新合編為一段。
第九期第十二頁子張先生說孫犁先生是“外魯內周”,當然是有特點的可以啟人思考的一家之言。我以前讀孫犁先生的文章不多,后來有機會買到一套耕堂十種,就集中讀了,還讀了《書衣文錄》、《蕓齋書簡》幾種。我覺得他是真心實意學魯迅先生的,有時候簡直到了亦步亦趨的程度,譬如他依照《魯迅日記》所附的書目買書,就是適例。但由于功力(從思想到學問)稍遜,達不到魯迅先生那樣的高度和深度。一看就了然的顯例,就是他的字與魯迅先生的字,即便是書法的門外漢,也能看出這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的。那么可否說他退而求其次學了周作人?也不能這樣說。周作人抗戰(zhàn)前后文風丕變,主要是自身之失足和環(huán)境之使然。孫犁先生也遇到自身與環(huán)境的重重矛盾,因此之故,子張先生看到了孫周的相似之處。但孫周的不同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周的文章更加隱晦曲折,欲語又止(之前是神定氣閑、游刃有余)。原因有二:功力(除了學問,周的思想也非常深刻,常見人所未見、道人所未道,這是他的著作至今有人喜歡讀的主要原因,至于文筆和文風是第二位的),孫畢竟是體制內的(雖他欲置己于體制之外),周從抗戰(zhàn)開始,就是一個小媳婦的陰暗心理,似乎一柄達摩克里斯劍一直懸在自己的頭上。
說學某某人,其實也人各其面。因為各人的性情不會相同,境遇也不會完全相同!拔母铩敝,周作人的文章和文風大行其道,這是物極必反的現象,后來漸漸有人對這種現象提出批評。我早就說過(譬如對謝其章),雖很多人蜂起學周,但真正得其神髓者卻稀如晨星,許多人不過是學了點皮毛,等而下之者或許只是東施效顰罷了,因為絕大多數人沒有周的功力。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性之所近為原則,找一二個前輩作家學習,心有余而力也有所及,庶幾可免畫虎類犬。
從《開卷閑話》里得知張建智先生又問世了新著《絕版詩話二集》!督^版詩話》我拜讀過,發(fā)覺差錯和問題多多(但愿張先生能與時俱進,倘若依然故我,似乎有點災梨禍棗、貽誤讀者了),如果您或者張先生感興趣,我可以整理成文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