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海上畫派”從流派的角度進行分析,尋找“海上畫派”形成發(fā)展的深層次原因,其間穿插對重要畫家的介紹,讓讀者感受到“海上畫派”的浩瀚、博大。全書文筆優(yōu)美、輕快,稿中另配有105幅左右圖片。
說不盡的“海派”(自序)斯舜威/001
第一章 海納百川:“海派”的淵源
“海派”的含義/004
“海派”的人文淵源/007
海納百川:上海開埠大背景下的“海上畫派”/011
“租界文化”與“海派”/012
“海派文化”對“海派書畫”的影響/014
悠長的文脈:江南士大夫文化的流韻/015
“海派”趙之謙/018
“四王”對“海派”的影響/022
從“揚州八怪”到“海派”/024
蘇州顧氏過云樓、怡園與“海派”的因緣/026
土山灣畫館:“海派”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030
吳友如:近代風俗畫、連環(huán)畫的先驅/033
“月份牌”:上海灘的一張名片/037
“海派”女畫家風采錄/040
黃紹蘭鬻書辦學和中共“一大”代表住宿處“博文女!保040
吳淑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書畫賑濟/043
“槐堂女弟子”江采/044
“海派”書畫家的潤格,045
“海派”與港臺及海外中國畫壇/053
第二章 雨后春筍:“海派”書畫社團
元代,松江畫壇基本形成,松江附近的書畫家經常一起聚會,切磋技藝。藝壇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為松江貞溪人,而其族兄趙孟侗則出家在華亭本一禪院,因而趙孟頫與松江有了頻繁接觸的因緣,經常盤桓于松江,留下很多墨跡。浙江諸暨籍詩人、書畫家楊維楨乃“詩壇”,晚年移居松江,遨游山水,以聲色自娛,其門生也追隨到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卒于松江。松江知府林慶將其與好友錢善、陸居仁同葬于干山,人稱“三高士墓”。元末兵亂,不少書畫名家避亂于此,元末四大家中的黃公望、倪瓚、王蒙以及高克恭、柯九思等,都曾在此暫寓或定居。松江富翁呂璜溪興辦的“應奎文會”更是松江畫家定期聚會的場所。松江一時風云際會,人才薈萃,極一時之盛。
明初,松江涌現(xiàn)了顧謹中、楊禮、朱芾、朱寅、夏衡、金鉉、馬琬等一大批本地籍貫畫家,為松江畫派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莫是龍、顧正誼與孫克弘則是松江畫派興起的第一代畫家,是莫是龍,文詞書畫兼擅,譽滿文壇。他著有《畫說》,其繪畫理論,對董其昌、陳繼儒都產生較大影響。顧正誼曾師從馬琬,后出入“元四家”,董其昌曾拜其為師。孫克弘以花鳥馳名。三人是早期“松江畫派”的核心人物,他們生活富足,居所寬敞,又熱情好客,書畫家經常到他們家里聚會,他們的家成了事實上的藝術中心。
“松江畫派”的后起之秀則有董其昌、陳繼儒、璩之璞、陸萬言、趙左、宋懋晉、朱國盛、吳振、沈士充、蔣藹、李紹箕、顧懿德、顧胤光、董孝初、曹文炳、顧善有等人。
“華亭派”的主要代表畫家當推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上海本土畫家。
董其昌出身于一個只有20來畝薄田的小戶人家,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他的書法曾被主考官認為寫得太差,甚至直接影響到名次。經過一番挫折,從16歲開始,他發(fā)憤練習書法,終于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了1589年,34歲的他總算考中了進士,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先后擔任編修、講官,一直做到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