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對于人之重要性,就如同陽光與空氣對于人之意義。任何個體的發(fā)展都依賴其與周圍人的關系,而關系的質量直接影響一個人心理和行為的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只有把人的發(fā)展放在關系的背景之下來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人的種種人格特征和心理屬性,才能真正把握個體心理變化的軌跡!度穗H關系心理學》就是一本對人類關系的總體面貌、局部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詳盡分析的著作,它為我們提供了關于關系科學的理論框架和概念體系的完整知識。本書詳盡介紹了人際關系領域的各個主題,包括關系的概念、種類、產(chǎn)生和發(fā)展、機制、情感過程等,同時討論了重要的人際關系,如兩性關系、友誼等,為讀者清晰地勾勒出關系科學的概念演化和方法更新的歷史過程,其中不乏對一些重大事件和經(jīng)典研究的精彩描述。哪種關系對個體而言是*重要的?為什么有些關系是長久的、幸福的,另外一些關系則是短暫的、痛苦的?人際關系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有哪些聯(lián)系?這些問題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部關系史,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也就是一種關系生涯。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關系科學的了解,對關系規(guī)律的把握,是每個人都面臨的課題。本書史料豐富,對所有關系領域內各個主題的歷史淵源和重大事件都作了詳盡介紹;論述詳盡,細致分析了關系科學的每個學術主題,從理論、方法和實驗等不同角度,抽絲剝繭般把隱藏在復雜又變化的關系后面的規(guī)律呈現(xiàn)出來;通俗易懂,作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用恰如其分的比喻或事例幫助讀者理解那些難懂或晦澀的概念;內容廣泛,本書幾乎涵蓋所有與關系有關的內容,如人際關系怎樣影響我們的健康,我們如何在*眼識別出喜愛的人,等等。這本書告訴我們,抽離了關系的人只是抽象的人,而非真實的社會人。
作者前言
也就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一個以人際關系為主題的會議上,會議主席談到了一件往事。他說,他曾向自己所在的學院提交過在心理學系開設關系課程的申請,但得到的是否定的答復。那時,很多人都認為人際關系的研究只不過是一種經(jīng)驗性的東西,缺乏成熟的概念,沒有統(tǒng)一的理論,也沒有方法論的指導,而所有這些都標志著人際關系研究還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
過去,無論是心理學的圈內人士還是圈外人士,幾乎都把關系領域的研究看作僅僅是收集一些軼聞趣事,或者是對大學生的戀愛提一些建議。甚至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內,人際關系的研究也步履蹣跚地走在軟心理學(soft psychology)的懸崖邊上。
如今,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學內,已經(jīng)沒有哪所學校在其心理學教學中不包括關系課程的。而且,所有傳統(tǒng)領域內的絕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都開始認識到,人類的行為和發(fā)展是在和他人的關系背景下發(fā)生的,因此,為了實現(xiàn)心理學理解和預測人類行為的目的,把關系背景納入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中是必要的。在心理學中,背景論處于主導地位,關系學把人嵌入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歷程之中,而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只是一個抽象的人,F(xiàn)在關系學已經(jīng)成功地克服了它所面臨的大部分概念和方法上的障礙,并且進入幾乎所有心理學領域中,這些領域包括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還包括行為基因學、認知和情感神經(jīng)科學以及神經(jīng)免疫學等這些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關系在人類行為和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潮流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在心理學和其他課程中加入對關系科學的簡明且綜合性的介紹,以滿足他們在心理學及其他學科領域的專業(yè)追求。這些學生主要是心理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及諸如社會學、行為學、生物學和健康科學等其他社會性學科的學生。本書的目的是為這些學生提供一個具有綜合性和結構性的研究基礎。本書重點強調關系領域內的學術主題、淵源和重大事件,討論其主要的框架和概念體系,介紹其方法論和經(jīng)典研究,但更重要的是,給讀者呈現(xiàn)那些引領關系研究的學者和推動該領域發(fā)展的主要研究主題。本書還
試圖反映以下事實:關系科學已被證明是一門充滿智慧、具有內在一致性和蓬勃發(fā)展的科學,它具有推動心理學大多數(shù)領域及其他許多學科進步的潛在力量。
雖然關系科學帶有多學科的性質,但本書依然命名為《人際關系心理學》。這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心理學一直是該學科的主要貢獻者;心理學似乎在
關系科學的發(fā)展中受益最大;本書的作者均為心理學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關系課程是在心理學的學術機構中教授的。不難預見,遲早有一天會在大學里建立關系學系,從而把對該學科有貢獻的學者組織在一起,但這可能要等到當前困擾高等教育的資金緊張問題得到緩解之后才能實現(xiàn)。作為一個綜合性學科,關系科學涉及眾多領域,這也給授課帶來了挑戰(zhàn),因為授課者們一般只對關系現(xiàn)象中的某一個特定領域感興趣。由于本書給學生提供了關系科學的一個寬泛而綜合的基礎,我們希望它能夠把授課者們(包括我們自己)從課堂上刻板的講授中解放出來,他們完全可以對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加以擴展和深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本書面向的是學過心理學入門課程的讀者,但并不需要讀者具有專業(yè)的心理學背景。許多攻讀其他學位的學生大都學過心理學的入門課程,所以從心理學到諸如貿易、護理、藥學、死亡科學、戲劇、家政、社會工作及人類學等專業(yè)的學生都可以也都需要學習關系學的知識。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努力使關系科學的概念通俗易懂,以便激發(fā)學生對它的興趣和學習動力,當然,這些學生也包括心理學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