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原屬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重大攻關項目,本書是該項目歐洲卷的成果。歐洲漢學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本書是中國學界關于歐洲漢學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較為系統(tǒng)的考察和評論。本研究在專注于疏通主要知識范型的基礎上,進而討論歐洲漢學界對于中國古典文論的思考和認識,分別對歐洲大陸四大漢學重鎮(zhèn)——意大利、法國、德國、俄國——的中國古文論研究各設專章,通過整體掃描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集中辨析中國古文論研究在歐洲的主要方式和發(fā)展方向,深入地探討這一研究領域與諸如美學、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其他研究領域之間的互動和關系;境尸F(xiàn)出歐洲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清晰形貌,并將有利于中國學界了解歐洲漢學古代文論研究的大致情況。
導論
第一章 19世紀歐洲對中國文學的基本認識(以百科全書和德語區(qū)相關研究為中心)
一、19世紀歐洲百科全書中的中國文學
二、19世紀上半葉德語區(qū)之語言文學史著述中的中國文學
第二章 中國文論在法國
一、文學中國在法國(16世紀至19世紀)
二、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法國中國文論
三、20世紀法國漢學的文學和文論研究轉向
第三章 德國的中國文論研究
一、導言
二、德邦:中國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lz
三、德邦論《滄浪詩話》
四、馬漢茂論《李笠翁曲話》
五、傅熊論《詩品》
六、卜松山與《中國的美學和文學理論》
第四章 中國文論在俄蘇
一、中國文學知識在俄國的早期積累
二、阿列克謝耶夫與中國文論在俄羅斯的傳播
三、20世紀50年代以來蘇聯(lián)和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中國文論研究
第五章 意大利漢學界的中國文論研究
一、引言
二、早期的中國文學研究:傳教士漢學與世俗漢學(1600-1960)
三、中國文論研究的開場與發(fā)展(“二戰(zhàn)”以后)
四、意大利“中國文論”研究的繁榮時期
五、史華羅與“情感論”研究
六、結論
外編 發(fā)明中國,抑或從中國美學中發(fā)明思想――朱利安關于中國美學的研究
一、朱利安漢學研究的主要議題
二、對朱利安漢學研究的回應
三、淡(fadeur):中國審美理想
四、勢(propension):審美運作機制
五、迂回(detour):意義的微妙性
六、裸體(1e nu)的缺席,或形式的缺席
七、大象無形,本源性的中國繪畫
八、間:思想工具或對話場地――朱利安與成中英之間關于“對話之可能性”的對話
九、結語
中西文人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