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演義》是一部屹立于世界文學之林的中國古代小說巨構。這部小說敘述后漢末年至司馬氏統(tǒng)一全國近百年間的政治矛盾與軍事沖突,展現(xiàn)曹魏、劉蜀、孫吳三家集團之波瀾壯闊的爭奪場景。故事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錯綜復雜,所寫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作品顯示出強大的藝術魅力。本書粗略地勾畫三國故事演變發(fā)展的全過程,企圖以了解和認識我們這部珍貴的民族遺產(chǎn),能夠從中窺探中國古代小說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確評價《三國志演義》,汲取其成功的藝術經(jīng)驗,作為今天歷史題材藝術創(chuàng)作的借鑒。
《三國志演義》是一部屹立于世界文學之林的中國古代小說巨構。這部小說敘述后漢末年至司馬氏統(tǒng)一全國近百年間的政治矛盾與軍事沖突,展現(xiàn)魏、蜀、吳三家集團之波瀾壯闊的爭奪場景。故事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錯綜復雜,所寫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作品顯示出強大的藝術魅力。它不僅一直深得中國廣大民眾的喜愛,而且早早就傳播于域外,也受到許多國家的歡迎并獲得很高的評價。
這部小說的故事流傳久遠,歷代諸多人等都曾經(jīng)不斷地對之進行加工與再創(chuàng)作。宋元時期的民間伎藝人在書場里聲情并茂的講唱和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更使之發(fā)出熠熠奪目的光輝。到元末明初,作家羅貫中獨具匠心,擘劃經(jīng)營,在這些極其繁蕪的藝術材料基礎上,參訂史實、采摭傳說而編撰成書。清代初年,毛宗崗又進行了修改和批評,成為通行至今的讀本。
眾所周知,羅貫中小說是由宋元講史平話發(fā)展而來的。所謂講史即講史書之略稱,是當時民間講說前代書史文傳的一種專門伎藝。它的簡略紀要或提示性的文字底本,通稱為平話(或作評話)。講史的故事題材取自史書,臨場所說的科目也往往直接冠以歷史典籍的原名,盡管它與史實很有出入,大抵真假相半(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宋吳自牧《夢粱錄》)。如今留存的刊本,有《五代史平話》《平話三國志》等,至羅貫中則進一步依傍于史書。明人認為羅氏以平陽陳壽傳(按平陽下落侯相二字,陳壽傳即指陳撰《三國志》),對前代瞽傳評話乃改其言辭鄙謬,去瞽傳詼諧之氣(參見明弘治間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明嘉靖間高儒《百川書志》),而其書首還署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或按平陽侯陳壽史傳),至于小說之書題亦因襲前代《三國志平話》的成例,仍以陳壽史籍為其名。今見明代早期刊本所題(除繁復的附加語詞外)乃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史傳三國志傳通俗三國志種種,甚至還徑題三國志。雖然羅貫中小說原著的初題究竟叫什么,因缺記載而無從準確地獲悉其具體的文字,但由早期刊本的題署得知,其所演義、所傳的則是《三國志》。故此羅氏的書題中三國之后必有一個志字,乃是無可或疑的。不少近人稱是書作三國演義(即三國后無志字),其實并非羅貫中本來的命意。為免諸明刊本題名的繁復,我以為明隆慶、萬歷間周弘祖《古今書刻》著錄作三國志演義,文字既簡明扼要又合羅氏的命意,姑且取之為羅貫中小說的通稱,無疑是恰當?shù)摹_@個問題近于瑣碎,但是關乎正名乃至小說發(fā)展史上的規(guī)律,所以這里只得饒舌一番。
《三國志演義》以歷史為題材,表現(xiàn)出強烈的歷史真實感,但是羅貫中所寫的畢竟是通過自己的美學理想構筑出來的藝術作品,并不等同于歷史教科書。三國故事在長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如同小說史上其他歷史題材的作品一樣,其各階段所產(chǎn)生的故事與人物形象盡管基本接近,但還是存在著種種的差別。如《三國志演義》中諸葛亮性格與《三國志平話》、元明雜劇孔明戲以及《花關索傳》的種種不同。這些差別乃由于四重因子在各自歷史時間內(nèi)相互不斷的交合,故而其結果才促使該故事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特別的階段性。這四因子,即是:
(一)歷史故事初始的真實本事;
(二)歷史上可資汲取的其他有關故事;
(三)前代傳說與創(chuàng)作的藝術沉積;
(四)創(chuàng)作者(包括口頭傳說者、民間伎藝人與作家)所處時代的要求,以及其本人的生活經(jīng)驗、思想與文化藝術素養(yǎng)。
這些相互交合的四重因子中,當然以第(一)(四)兩項尤為重要。中國古代歷史題材小說作品的形成過程如此,《三國志演義》更是如此。
這應該是一個縱觀《三國志演義》故事和人物演變與發(fā)展史的切入點,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回顧三國故事的發(fā)生、演變、發(fā)展的這一千多年歷程,從三國史事發(fā)其端,歷經(jīng)野史傳說,到講史、雜劇的再創(chuàng)作,最后由作家加以重新編撰,終于形成具有很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小說巨著。羅貫中《三國志演義》問世后,這部小說的文本又不斷地被傳抄、編刊、評點、翻譯,乃至出現(xiàn)多種續(xù)書再創(chuàng)作,頻繁地據(jù)以改編為戲曲和說唱文學作品一直活躍在舞臺及書場上,以至還出現(xiàn)于當代的影視屏幕。本書粗略地勾畫三國故事演變發(fā)展的全過程,以了解和認識我們這部珍貴的民族遺產(chǎn),并從中窺探中國古代小說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確評價《三國志演義》,汲取其成功的藝術經(jīng)驗,為今天歷史題材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
其中不當之處,敬祈教正為禱。
陳翔華,浙江蒼南人。1934年12月生,1964年中國古典文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編審。曾任《文獻》雜志主編、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美國ABl人物傳記研究院研究顧問等。
所著《諸葛亮形象史研究》獲中國第二屆全國古籍優(yōu)秀圖書獎和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香港)。又著《三國志演義縱論》,獲首屆中國俗文學鄭振鐸學術獎著作類一等獎。還主編《三國志演義古版匯集》等。發(fā)表有關毛宗崗等重要論文二百余篇。研究成果被介紹到諸國,美國與英國劍橋分別頒給杰出成就證書,并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和東方名人成就獎。
《中國珍貴典籍史話叢書》序 1
引 言 1
第一章 從歷史到小說故事的雛形 4
第一節(jié) 史事之回溯 4
第二節(jié) 野史傳說與故事的濫觴 8
第三節(jié) 百戲及其唐代市人小說的三國故事 14
第四節(jié) 三國故事創(chuàng)作的活躍和三國志小說故事的初步形成(上) 20
第五節(jié) 三國故事創(chuàng)作的活躍和三國志小說故事的初步形成(下) 24
第二章 《三國志演義》編撰者 35
第一節(jié) 關于《三國志演義》原本的著作權問題 35
第二節(jié) 羅貫中的年里和著作 40
第三章 《三國志演義》明刊本 50
第一節(jié) 嘉靖元年序刊本 52
第二節(jié) 周曰?尽度龂就ㄋ籽萘x》與余象斗刊本 《批評三國志傳》 62
第三節(jié) 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 76
附:《三國志演義》現(xiàn)存明刊本簡表 86
第四章 對《三國志演義》的批評和《四大奇書第一種》 91
第一節(jié) 批評之萌生與發(fā)展 91
第二節(jié) 大批評家毛宗崗 100
第三節(jié) 《四大奇書第一種》 106
第五章 《三國志演義》的影響 118
第一節(jié) 文本的傳播、再創(chuàng)作及對其他編撰小說之影響 118
第二節(jié) 在后代舞臺上的三國故事劇 133
第三節(jié) 后代的三國說唱創(chuàng)作 141
第四節(jié) 在域外 151
參考文獻 165
后 記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