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講述了在生活中逐漸消失的老物品,如打谷桶、電報、分幣、火柴、轎子、連環(huán)畫、糧票、留聲機、煤油燈、木桿秤、手抄本、手絹、水缸、算盤、蚊帳、油紙傘、中山裝、BP機等。作者蔣新平試圖從一些平凡之物的興衰遭際來感受歷史的傳承和發(fā)展,聆聽文明進步的聲音。因為物品是人類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智慧和成果,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物品的興衰交替就是歷史的縮影。只要仔細品味習以為常的物品,我們也會找到歷史傳承的軌跡,把握社會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
作者選了十幾樣大家熟悉的物品,從它們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命運中,來檢視和探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fā)展成就和變化軌跡,以此研究中國歷史發(fā)展尋找新的參照和坐標。
蔣新平,男,漢族,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被淡忘的煤油燈
離棄的油紙傘
遙遠的石磨聲
不該丟棄的手絹
遠去的水缸
連環(huán)畫:漸行漸遠的精神食糧
被遺忘的算盤
轎子的興衰
火柴今昔
消逝的電報
手抄本:饑餓年代的閱讀文本
沉重的打谷桶
中山裝:打上政治烙印的服裝
木桿秤:華夏民族的國粹
BP 機:流行過的經(jīng)典
留聲機:貴族音樂的標本
糧票:計劃經(jīng)濟的名片
遺失在馬路上的分幣
告別蚊帳
被遺忘的補丁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