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開森是中國近代史上為數不多的在華工作、生活時間超過五十年的外國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歷了晚清和民國兩個時代,并以傳教士教育家、政府顧問、社會活動家和中國藝術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在清末新政、北洋政府外交、近代高等教育創(chuàng)辦發(fā)展和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 本書按照福開森來華后,在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地工作、生活的時間順序來寫,分為南京十年上海歲月和北京生活三卷,以參與南京匯文書院暨金陵大學、南洋公學暨交通大學的創(chuàng)辦、發(fā)展為中心,并對福開森在北京工作、 生活的三十年,以及1943年返回美國以后的情況有所敘述。 全書以中英文原始檔案、信件等*手材料為主要依據,資料新穎豐富,考證細致深入。
全書大量使用中英文原始檔案、信件等*手材料,資料豐富,考證深入,討論透徹,很多問題為*次提出討論,具有填補學術空白意義,反映新教傳教士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發(fā)生、發(fā)展研究和福開森研究的新水平。
郭鋒: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隋唐史、中國高等教育史。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馬里蘭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德國馬堡大學訪問學者。著有《杜佑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唐代士族個案研究以吳郡清河范陽敦煌張氏為中心》等專著多部,參與撰寫《服務型政府教育類產品提供和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中日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現代化的比較研究》《馬克斯·韋伯的生平、著述和影響》《教育社會學(第九版)》等合著譯著多部,發(fā)表《唐代道制的改革發(fā)展與三級制地方行政體制的形成》《論贈地學院發(fā)展模式對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啟示》《關于我國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模和發(fā)展速度的思考》等論文六十余篇。
第一卷 南京十年
第一章 從波士頓到南京:大洋彼岸新青年
一、讀書波士頓
二、年輕的美以美會傳教士
三、從舊金山到上海
四、鎮(zhèn)江學漢語
第二章 參與創(chuàng)辦南京匯文書院
一、安家估衣廊
二、辦學院還是辦大學
三、建設新校園
四、學科、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
五、建章立制,規(guī)范管理
六、培養(yǎng)兩個服務人才
七、辦一所基督教影響下的好學校
第三章 服務傳教事業(yè)
一、出任華中分會財務主管
二、當選中國教育會專門委員會委員
三、擔任《教務雜志》教育專欄編輯
第四章 初涉清末新政,初識中國藝術文化
一、初涉清末新政:與曾國荃、劉坤一、 張之洞的交往
二、初識中國藝術文化:與繆荃孫的交往
第二卷 上海歲月
第五章 參與創(chuàng)辦南洋公學
一、受聘為南洋公學監(jiān)院
二、選校址,建校舍
三、訂定功課,推薦教習
四、落實規(guī)章,從嚴管理,改善學習環(huán)境
五、礙難續(xù)聘有原因
第六章 服務清末新政
一、福開森路:在上海租界擴展中的作用
二、助力促成東南互保
三、出任鐵路總公司參贊
第七章 繼續(xù)關注中國高等學校教育,投入亞洲文會工作
一、參加中國教育會第四次年會,參與清政府 應對處理蘇報案
二、參加中國教育會第五次年會,在《亞洲文會會刊》做編輯
三、參加中國教育會第六次年會,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第三卷 北京生活
第八章 心系南洋,助力建設東方的MIT
一、參加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二十周年校慶以及前后經歷
二、為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穿針引線,參與處理交通大學上海學校董事會風波
三、幫助捐建工業(yè)館,爭取庚款資助創(chuàng)設工業(yè)研究所
四、支持籌建經濟科學館和命名福開森體育場
五、捐贈字畫與參加交通大學四十周年校慶活動
六、設立福開森夫人紀念獎學金與幫助交通大學應對日本占領危機
第九章 情鐘匯文,為金陵大學發(fā)展做貢獻
一、關注南京匯文書院發(fā)展
二、參加新大學建設
三、促成與波士頓大學合作建立商業(yè)?
四、參加四十周年校慶活動,為進一步明確 辦學方向建言獻策
五、捐贈文物給金陵大學,助力中國文化藝術研究
六、在金陵大學西遷問題上的態(tài)度立場
第十章 奔波的晚年
一、軟禁喜鵲胡同3號的日子
二、以日美交換僑民戰(zhàn)俘身份返回美國
三、奔走于美、加之間,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而呼吁
第十一章 我有我的機遇(代結語)
附錄 福開森教育類著述目錄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三)報刊文獻
(四)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及網絡文獻簡稱對照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