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建筑文化財保護已有百年歷史。《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制度與理論演進研究》以韓國木結構建筑文化財為主要對象,在保護制度、工程案例及保護理論方面,梳理從近代到現(xiàn)在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的歷程,并研究其發(fā)展變化和特點,最后總結其發(fā)展分期。
由于文化財保護具有公共事業(yè)性質,梳理不同歷史階段的保護制度是文化財保護研究的基礎。本書將保護制度分為保護法律、保護機構、文化財調查選定和保護對象指定的四個層次,通過對它們不同時期發(fā)展演變的梳理和分析,試圖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文化財價值認識和保護思想的變化。
文化財修繕是文化財保護思想和方法的體現(xiàn)。因而本書選出文化財保護發(fā)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分析它們的修繕原則、修繕方針、修繕措施、現(xiàn)狀變更等具體內容,并提出在整個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史上他們的歷史意義。
關于保護理論,本書從價值認識入手,梳理韓國文化財價值認識的變化過程,分析在各時期與文化財價值相關主要討論的焦點,探討這些價值認識與討論對韓國文化財保護的影響。同時,通過對各時期保護原則的相關文字和案例的研究,分析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原則的變化過程,剖析保護原則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研究,本書得出結論,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歷程是以日帝強占期保護制度與修繕經驗為基礎,解放后經過對日帝強占期保護思想與制度的批評和調整,逐步建立韓國自己保護體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找回自我的意志是解放后韓國社會推動文化財保護發(fā)展的主要動力,而近期在國際化的背景下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面向了新的保護環(huán)境,在國際化的保護環(huán)境中如何發(fā)展的問題成為引領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發(fā)展的新動力之一。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Contents
序言 呂舟(i)
第一章 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義(2)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3)
三、研究內容(5)
(一)主要內容(5)
(二)重點和難點(6)
四、研究現(xiàn)狀及文獻綜述(6)
(一)與文化財保護制度相關(6)
(二)與文化財保護工程相關(7)
(三)文化財保護理論相關研究(8)
五、研究方法(9)
(一)文獻研究方法(9)
(二)案例研究分析方法(10)
(三)田野調查方法(10)
(四)歷史研究方法(10)
六、本書框架(11)
第二章 建筑文化財保護制度演變(12)
一、保護法律(12)
(一)單類建筑的管理性規(guī)定(1902~1916年)(12)
(二)《古跡及遺物保存規(guī)則》(1916年)(16)
(三)《朝鮮寶物古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令》(1933年)(19)
(四)《文化財保護法》(1962年至今)(21)
(五)20世紀70年代《文化財保護法》的修訂(24)
(六)20世紀80年代《文化財保護法》的修訂(25)
(七)20世紀90年代以后《文化財保護法》的修訂(26)
二、保護機構(27)
(一)行政機構(27)
(二)咨詢機構(35)
三、文化財調查(44)
(一)關野貞的韓國古跡調查(1902~1915年)(44)
(二)朝鮮總督府的“古跡調查事業(yè)”(1916~1930年)(51)
(三)“朝鮮古跡研究會”的韓國古跡調查(1931~1945年)(54)
(四)指定文化財?shù)默F(xiàn)狀調查(1952年~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55)
(五)非指定文化財?shù)默F(xiàn)狀調查(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57)
(六)不動產文化財?shù)乇碚{查五年計劃(1971~1975年)(58)
(七)針對特定區(qū)域或特定主題的文化財調查(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60)
四、保護對象的指定(61)
(一)據(jù)《朝鮮寶物古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令》的文化財指定(61)
(二)1955年“寶物”價值的重新評估與改稱為“國寶”(67)
(三)據(jù)《文化財保護法》的文化財指定(69)
五、本章小結(75)
第三章 建筑文化財?shù)谋Wo工程案例分析(78)
一、《寺剎令》與《古跡及遺物保存規(guī)則》時期(93)
(一)平壤普通門修繕(1913年)(93)
(二)江陵臨瀛館三門修繕(1915年)(96)
(三)榮州浮石寺無量壽殿及祖師堂修繕(1916~1919年)(100)
(四)慶州佛國寺修繕工事(1919~1925年)(106)
二、《朝鮮寶物古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令》時期(112)
(一)水原城長安門修繕工事(1936年)(112)
(二)禮山修德寺大雄殿工事(1937~1940年)(117)
三、解放后諸法令存續(xù)時期(126)
(一)康津無為寺極樂殿修理工事(1956年)(126)
(二)首爾南大門重修工事(1961~1963年)(131)
四、《文化財保護法》制定以后(137)
(一)安東鳳停寺極樂殿復原工事(1969~1975年)(137)
(二)金提金山寺彌勒殿修理工事(1988~1994年)(142)
五、本章小結(148)
第四章 建筑文化財保護理論的相關學術展開(151)
一、關于價值探討(151)
(一)價值認識與保護對象的擴大(151)
(二)關于傳統(tǒng)討論(155)
(三)關于保護與開發(fā)的矛盾(160)
(四)關于價值和真實性的關注(165)
二、關于保護原則與方針(175)
(一)《古跡及遺物保存規(guī)則》時期——結構加固(176)
(二)《朝鮮寶物古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令》時期——保存形式(179)
(三)解放后諸法令存續(xù)時期——保存現(xiàn)狀(183)
(四)自《文化財保護法》制定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保存原形(185)
(五)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維持原形”(193)
三、本章小結(199)
第五章 結論(202)
一、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發(fā)展分期(202)
(一)20世紀初~1945年:形成期(202)
(二)1945~1962年:調整期(205)
(三)1962年~20世紀90年代中期:建立發(fā)展期(205)
(四)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完善期(207)
二、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研究總結(208)
三、本研究的學術創(chuàng)新之處(210)
四、需進一步開展的研究工作(211)
參考文獻(213)
附錄A 韓國建筑文化財保護相關大事表(227)
附錄B 關野貞對韓國建筑文化財?shù)脑u估表(234)
附錄C 韓國“國寶”中木結構建筑名錄(245)
附錄D 韓國“寶物”中木結構建筑名錄(246)
附錄E 韓國“國寶”和“寶物”木結構建筑文化財主要修繕表(1952~2001年)(252)
后記(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