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萬平方千米土地
8萬千米自駕行程
780天秘境探索
131位職業(yè)攝影師用車輪和腳步發(fā)現(xiàn)青海
100個美麗觀景拍攝地
選景原則
地理分類:以地理科學為指導,多元展示地貌景觀、自然環(huán)境、人文傳統(tǒng)。
季節(jié)特色:推薦更佳觀景拍攝時間,更好的季節(jié)去更好的地方。
行走線路:沿著道路推薦周邊美景,觀景點交通便利,易于到達。
《發(fā)現(xiàn)青!沸蜓
提到青海,許多人會想到青海湖,以及這里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fā)源地。這些都是對青海的標志性認知,但這遠遠不夠。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貌復雜,河流縱橫。祁連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脈群山連綿,青海湖、柴達木盆地等河湖盆地點綴其間。這里有你了解的遙遠與荒涼,也有你不了解的富饒和繁榮,還可以見識到高原的博大,大漠的廣袤,更能體會河谷的富庶,甚至宛如水鄉(xiāng)的旖旎。
從大尺度上看,中國可以劃分為三個自然區(qū)域:西北干旱區(qū)、東部季風區(qū)、青藏高原區(qū)。這三個區(qū)域的氣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各具特點,迥然不同,青海恰好處于三個區(qū)域的交匯處,兼具青藏高原、內陸干旱盆地和黃土高原的三種地形地貌,匯聚了大陸季風性氣候、內陸干旱氣候和青藏高原氣候這三種氣候的特征,是所謂一省跨三區(qū)。
雄偉的昆侖山東脈橫亙在青海中部,將青海分為南北兩部分。昆侖山以南的青南高原區(qū),與遼闊的青藏高原融為一體。青南高原西部是可可西里,這片無人區(qū)是我國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集中展示地。這片土地是藏羚羊、藏野驢、雪豹、野牦牛、棕熊等珍稀保護動物的樂土,它們給這片高寒草原帶來了勃勃生機。
高聳的雪山和巨大的冰川,在青南高原東部形成高原濕地,不僅滋潤出水草豐茂的草甸,更孕育了長江、黃河與瀾滄江這三條亞洲大河,滋養(yǎng)了大半個中國和東南亞,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的美譽。
在昆侖山以北、青海湖以西,是以柴達木盆地為核心的干旱區(qū)。這里是中國地勢的第二階梯,雖然荒漠千里、氣候干燥,四周雪山融水卻滋養(yǎng)了一個個綠洲,戈壁灘上可以見到胡楊、紅柳和駱駝。此外,鹽湖和石油更是寶貴的自然財富。
青海湖盆地、祁連山以東和河湟谷地,受益于東部季風深入內陸的最后滋養(yǎng),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以十分之一的土地養(yǎng)育著青海省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青海最發(fā)達的農業(yè)區(qū)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
青海也是歷史上中原與西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舞臺和必經(jīng)之路。千百年來,羌、漢、匈奴、月氏、鮮卑、吐蕃等各民族往來遷徙、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歷史,絲綢之路薪火相傳、商旅不斷、地脈、人脈、文脈緊密相連。
今天,青海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族人民又用勤勞的雙手書寫新的傳奇。
早在2006年,《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了《青海專輯》,從一省跨三區(qū)的地理特征出發(fā),鮮明而獨特地把青海定義為對邊疆,像內地;對內地,又如邊疆的地方。三江源、青海湖、柴達木盆地、可可西里等西部熱點地區(qū)也頻繁地出現(xiàn)在雜志的報道中,尤其是2016年在三江源成為國家公園試點后,《中國國家地理》又特別制作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增刊。
此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合作,共同推選出
發(fā)現(xiàn)青海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通過地理六度信息的全新概念,結合新媒體的功能,從旅行者的視角為廣大讀者呈現(xiàn)青海省的各個標志性景觀,展現(xiàn)極致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景致。
多少年來,青海的雪山巍然聳立,河水奔流不息,《中國國家地理》對青海這片一省跨三區(qū)的廣袤土地始終保持著熱情甚至是崇拜。《中國國家地理》誠摯邀請朋友們和我們一起來感受青海的神奇魅力。
李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