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歌于途》是中學生鐘若凌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在各大作文大賽上獲獎文章的集結,部分文章已發(fā)表于《大學生科技報》《團結報》《北京日報》《中國消費者報》和《東方少年第三屆獲獎作品集》等。全書分為五部分,“行者歌于途”“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在我們這個年齡”“小小的快樂”“關于梵高”。
鐘若凌是北京四中人文實驗班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她的作文經(jīng)常作為范文供大家欣賞學習,本書為她優(yōu)秀作文和隨筆散文的集結出版。
能夠找到寫作作為表達自我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初見若凌,就被她的笑容打動,伴隨著清爽明快的笑聲,綻開的是充滿活力的笑顏,彎彎的笑眼嬌俏可愛,不管什么時候,總能讓人感到溫暖愉悅。再看她的文字,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和善意,她喜歡用稚嫩的筆記錄自己的所聞所感。
若凌的眼神是澄澈而靈動的,她一路成長都與山水相伴,仁山智水浸潤了她的心靈,讓她的文章也氤氳著碧色。嘉峪關、莫高窟、陽關、西藏、羅馬、芝加哥,一路走來且行且歌。黃昏下的青冢、晨光中的經(jīng)幡、轉身后的陽關,都讓她沉靜肅穆、追尋求索;碧水上的艄公、風雪中的同伴、芝加哥的“家人”,都讓她感動溫暖、珍惜深藏。這些感受形諸于文,我們便能讀出那份對山水的眷戀和懷想。正如若凌所言“我愿意永久地涉足,提酒一壺,過灑瑩的石上,踏盈香的泥旁”。
初二時,班里同學突發(fā)疾病住院,她和幾個女生一放學就跑去看望。害怕打擾病人,她就抱著好吃的默默守在病房門口,眼巴巴地等著護士阿姨允許她看一眼。其實若凌不擅長用語言表達感情,如果讓她把那份關愛說出來,她會非常羞澀。幸而她學會了用文字來表述。
于是,《九班》有對班級優(yōu)秀的小小驕傲,《美味情緣》有對故鄉(xiāng)美味的心心念念,《老夫老妻》有對相濡以沫的理解贊賞……還有直擊人心的《老了》,“她大大的耳朵干癟了,不太顯眼,服帖地附在兩側;她咧嘴笑著,瞇縫著眼,孩子一樣,殘余的兩顆牙隱約現(xiàn)于下嘴唇后方,已經(jīng)斑駁;脖頸微曲,一串珍珠,一串紅繩穿玉,并不是整齊的樣子,有些緩慢的隨性。她的手很是寧靜地交疊在一起,青筋顏色深暈,蜿蜒在瘦削的指骨上……”字里行間,那份說不出口的對老太日漸老去的不舍和依戀,那份輕撫著布滿滄桑的手背的無奈和心疼都讓人不由動容。
若凌喜歡繪畫,多年專業(yè)的學習,不但讓她畫技漸長,更讓她擁有了敏銳的色彩感知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她的文章也因此多了幾分斑斕和細膩!皾饽夭实暮谏姓{(diào)和了混有苔蘚反光的柔綠,還有的是天了,本藍的切開一絲,變得純凈幽白,很利落的一條從視野上際霸道地縱至遠方。”這是若凌筆下的一線天,黑色、柔綠、本藍、幽白,色彩的沖擊讓人過目難忘!棒浔桃宦仿舆^眼角,柔水淌在腳邊,不時漫上黃紫成段的毛竹筏,輕撫船夫的雨鞋!边@是若凌寫的九曲溪,她的色彩感知力細膩到能發(fā)現(xiàn)毛竹筏的一絲紫色。
作為一個靈心善感的女孩,若凌總是能夠把自己放在所觀之物中,用自己的全部感情感同身受。斑駁的秦俑,滄桑的飛天,她不僅僅只是欣賞描繪,而是將自己的精神放在它們之上,用自己的想象感受它們的悲喜。一葉一花,一塵一沙,在她眼中都是有生命的靈物!拔业剿奶柨佣茨且活^,幾個單獨擺放的人俑是重點的被關注對象……我繞到他們背后,看他們緊張到手足無措,瞪著玻璃反光里熠熠生輝的自己,一動不動。我臆想一些只是孩子的年紀,十八九歲,還青澀,他們從自己的隊友中被拉出來,單獨一柜,他們不知道這是嘉獎還是懲罰,所以表情慢慢地僵在了臉上,泥土糊住了面龐,將那些平和柔軟的肌肉固定住,冷汗從額際的裂痕滲出來!本拖袷亲约宏惲性谀抢镆粯,若凌筆下的兵馬俑不再是供人憑吊的呆滯泥塑而是有了冷汗和溫度的窘迫士兵,而她的柔腸和悲憫也隨著這記敘文字被帶了出來。
讀過萬卷書,行罷萬里路,隨著年齡漸長,若凌的文字不僅僅只在表層感受摹寫,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獨具個性的思考閃耀她的理性和智慧。閱《史記》,她穿越時空,隨著司馬字長歷經(jīng)波折,她說:“如果沒有司馬遷,那些傳說,那些光鮮或丑陋,那些賢德或暴虐將會雜亂地堆在一起幾千年,互相糾葛,逐漸發(fā)臭、腐爛,慢慢蠶食掉中國上下五千年存在的意義,以及這意義背后全部寶貴的胚芽。如果這些胚芽無法得以吸取時代的力量來長大甚至存活,歷史會將無以承續(xù),進入一個膚淺虛無的時代。歷史幸有司馬遷,他像那治水的大禹,理清、安撫了咆哮著的巨流,當他離開,那變得無聲而清澈的江水見證了他拔出腳跟!币环锌,讓人切實感受到了司馬遷的偉大。游敦煌,多少人悲嘆的那句“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卻讓她心生質(zhì)疑。她沒有人云亦云地跟著悲嘆歷史,妄言傷心,而是倔強地認為“莫高窟值得的一定不止于此,她值得的一定不止是那兩三句引人憤怒的歷史,和游人們一句一句的哀聲。她還有綺麗羅蘭,她還有揉著灰沉的雕欄玉砌,而所有人,都只往那些傷疤上瞟”,能夠看到荒敗之下的生機,能夠欣賞傷疤之后的絢麗,若凌的視角充分展現(xiàn)了她思想的成熟和思考的深度。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若凌深知自己的文學之路還很漫長,從初中到高中,她不斷地汲取經(jīng)典,不斷地潛心揣摩,終于,她的文章有了自己的特色。她的大段長句鋪陳絢麗,她的兩三字短句干凈利落,通篇文章,不管是抒情還是敘事,都磊落坦蕩,落落大方,讀罷,總能讓人感受到世間的美好和前行的力量。
能夠找到寫作作為表達自我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若凌有幸,能夠與文字相伴;文字有幸,能有這樣的赤子相依。希望她就這樣帶著真純和勇氣一路踏歌而行!
李曉波
。ū本┧闹幸患壗處,為若凌初中班主任、語文老師)
鐘若凌,女,出生于2000年10月,北京四中2018屆人文實驗班學生。興趣廣泛,熱愛藝術,擅長繪畫、鋼琴、聲樂、滑雪、網(wǎng)球等。對世界充滿溫暖的好奇心,堅持閱讀與寫作,在報刊發(fā)表數(shù)十篇作品,先后在多項作文比賽中獲獎。
序一 | 李曉波
序二 | 尹強
自序 真誠
第一輯 行者歌于途
行者歌于途
一山酒一壺
出于王之涂
客來起邊聲
伏山讓水
西藏之行
羅馬陽光
芝加哥日記
回望芝加哥
悅讀
第二輯 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小棉被
綻放
家鄉(xiāng)的米果
采茶
家鄉(xiāng)的三輪車
車上也是學校
美味情緣
一處經(jīng)常流連的風景
秋里時候
月月桂
老夫老妻
老太
老了
第三輯 在我們這個年齡
在我們這個年齡
萬花筒
“大王”
九班
我的2015
我的2016
春游小記
明月昭昭
不是陌生人
老地方
風雪載途
靜
這樣三年
第四輯 小小的快樂
小小的快樂
詩四首
同袍
《布達佩斯大飯店》觀后感
第五輯 關于梵高
相遇
其心也陽
《相遇》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