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傳的寫作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原因有二:一者足資利用的文獻資料相當有限,二是雖然有《嵇康集》行世,但是對這些作品的解讀需要有非凡的學術功力。因此,真正進入傳主嵇康精神世界的深處,并且能刻形繪神地將之呈現(xiàn)于文本,殊為不易。本傳根據(jù)所能爬梳到的有限的文獻資料,細加甄別,盡*努力還原了嵇康的生平事跡、思想軌跡、文學活動、文化貢獻,并且真實而可信。作者陳書良先生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化、文學的知名專家,在六朝思想文化、文學研究方面學術積累豐富,對六朝玄學的理解和闡釋在行,這便使他所撰寫的這部《嵇康傳》在適當?shù)伢w現(xiàn)文學性的同時,更注意思想文化解析,沒有過于虛構想象,不以編故事、講逸聞趣事取勝,從而增加了該著的學術、思想含量,體現(xiàn)出學者書寫傳記的特色。
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這部《嵇康傳》正是展現(xiàn)嵇康清峻一生的一曲清歌!
文史專家 黨圣元
作者在充分占有史料、細切研讀作品的基礎上,以激情滿懷的敘述、信而有征的論說,真實地還原了嵇康的生平經歷和文學活動,深刻地闡釋了嵇康的文學貢獻與文化思想。由于作者在全書的不同部分,都體現(xiàn)出對嵇康其人其作的獨到理解與精到認知,從而使這部傳記在具有文學品位的同時,深富相當?shù)膶W術含量。
文學專家 白 燁
二〇一七年六月,我榮幸地受命撰寫《嵇康傳》。這是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的一本。
之所以愿意受命,主因是我對于崎嵚磊落的魏晉六朝人物是頗感興趣的。在武漢大學讀碩士時,隨樸學家吳林伯先生攻讀魏晉舊籍。以后篤守師訓,無論是做研究,抑或教學,抑或是在域外講學,從來沒有離開過魏晉六朝的范圍。三十余年來,陸續(xù)出版過《六朝煙水》《陳書良說六朝》《聽濤館〈文心雕龍〉釋名》《世說新語全譯》《六朝十大詩人集》等關于魏晉六朝的書籍。然而,如果要寫一個人的傳記,僅僅這些是不夠的。吳師是馬一浮先生高足,故我忝列馬氏再傳,馬大師高橥樸學治學,要研究一個人,首先是要讀他的全部著作。
于是,我認真通讀了戴明揚《嵇康集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又校讀了一九五六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魯迅鈔校之《嵇康集》。我以為,認識嵇康很容易,也很困難。
說很容易,是因為通讀了他的詩文集,其言也鏗鏘溫潤,其行也磊落光明,而認不認識一個人不在于和他同一年代,這是共鳴了解的問題(林語堂《蘇東坡傳》第一章),較之周圍那些用虛偽和謊言層層包裹的人,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嵇康還容易了解得多。
說很困難,是因為嵇康天縱英才,多方面造詣精深。他是竹林七賢之首、曹操的孫女婿,玄學家、古琴國手、一個兼服五石散的酒徒,魏晉第一流的作曲家、詩人、音樂理論家、養(yǎng)生學家,草書天下第二、畫家、戀竹者、散文家,一個老莊信徒,一個與當局不合作的狂人。嵇康像以后的蘇東坡、鄭板橋一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多面性天才的人物。無疑,這樣的靈魂永遠魅力四射,是我們民族文化史上值得自豪的至寶!要認識這樣的一個人,只恨自己腹笥太淺,窺豹一斑,當然很困難。
家鄉(xiāng)湖南的清代政治家郭嵩燾寫給左宗棠的一副挽聯(lián)上聯(lián)云:世須才才亦須世。的確,一個人的成就和時代之間,有著謎一樣的關系。郭嵩燾的口氣很自負,用在左宗棠身上也很相副,唯其才,不負其世。然而,如果世不須其才,或不容其才呢?尤其是碰上亂世,黎元擾擾,一些英雄豪杰當然以整頓乾坤為能事,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看試手,補天裂;而還有為數(shù)不少熱愛生活、醉心學術、追求藝術的頂尖人才,吾儕所學關天意,往往他們身系文明之承續(xù),他們怎樣才能做到心無旁騖而遺落世事呢?
我以為,真正的知識分子(封建時代叫士)是中國奇特的群體。在得士者強,失士者亡的戰(zhàn)國時代,他們舉足輕重,確實風光過一段時期。謂予言謬,擇三例以說明。其一,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就因為要爭取門下士的擁護,僅以一位跛子的無理要求而殺了后宮的美人(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這是本國統(tǒng)治者對士的優(yōu)禮。其二,魏國的賢士段干木隱居不仕,魏文侯尊他為師。當時秦國要攻魏,司馬唐諫秦王說: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魏國因此免于兵禍(見《呂氏春秋·期賢篇》)。這說明了敵國對士的尊重。其三,齊宣王召見顏斶,王說:斶,前來!顏斶卻說:王,前來!齊宣王憤然作色說: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這表現(xiàn)了士的自尊與自傲。以上三例雖然激起了一代又一代士人的追慕與感嘆,但畢竟只是久遠得近乎夢境的光榮歷史了。自從秦一統(tǒng)天下后,多元政治的社會格局結束,士大夫便在長期的歷史反思中,痛苦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有限的地位,并形成了士人獨特的人格。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士人人格。而兩漢以來,儒家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給社會帶來秩序,維系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而魏晉六朝由于玄學的靈光普照,則煥發(fā)了人性中潛藏著的智慧和追求,撕裂著儒家灰色的秩序的羅網(wǎng)。士人之卓越者沉浮于時代的潮汐和政治的清濁、世局的治亂,具不贅述;但有一種專屬于他們的風骨、姿態(tài)與精神,保持并貫通始終。陳寅恪將其濃縮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嵇康面對山濤的薦舉,把祿位看作腐臭的死鼠,以放任自然的情調,數(shù)舉七不堪二不可;阮籍憑吊廣武山劉項對語處,喟然長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均屬此類。細細想來,又何獨魏晉六朝為然呢?只是魏晉六朝時表現(xiàn)得格外激蕩奔躍、聲色紛呈罷了。這是足以讓人千古為之動容的。俗語云:丹青難畫是精神。本書企圖捃摭文史,爬梳舊籍,寫出較接近歷史的嵇康,并借以勾勒出一代士人的痛苦、歡樂、追求和他們心靈的軌跡。這是作者的追求。
基于以上考慮,基于我對嵇康的崇敬,在師友們的勉勵下,我不自量力地開始了《嵇康傳》的撰寫。在撰寫方法上,我把對嵇康行蹤,經歷的敘述、考證、探討和對其論著、詩歌、音樂活動的分析研究結合起來,從對他的行蹤描寫中探索其藝文作品的寓意,同時又通過對其藝文作品的剖析鉤稽他的行止。對于嵇康而言,其論文、詩歌、琴曲、書畫是一個思想整體的幾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而這些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之間,則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我以為,用以生平活動和思想發(fā)展為經,以論著、詩歌、音樂、書畫的分析為緯的夾敘夾議的方法來寫《嵇康傳》,還是較為合適的。
為了這本書的撰寫,二〇一七年八月,我曾到焦作山陽故城踏勘。這里當年曾有一片猗猗綠竹,七賢在此酣飲高歌。這里也是嵇康被害后,向秀前來憑吊,夕陽中聽到鄰家傳來哀笛的地方。也是此后若干年,王戎坐軺車經過,回憶起與嵇、阮的交游,慨嘆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的地方。而今,一切都灰飛煙滅了。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我現(xiàn)在在嵇康這一代名士人生驛站的廢墟故址流連盤桓,瞻前顧后,喃喃而語。如果能聽到空谷足音,我是會喜不自禁的。
陳書良識于長沙聽濤館書寓,時丁酉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