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子彈庫帛書(套裝上下冊)

子彈庫帛書(套裝上下冊)

定  價:1600 元

        

  • 作者:李零 著
  • 出版時間:2017/1/1
  • ISBN:9787501048960
  •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77.94 
  • 頁碼:44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8開
9
7
0
8
4
7
8
5
9
0
6
1
0
  中國近百年的古文字研究,戰(zhàn)國文字起步*晚,現(xiàn)在*熱。其早期代表作有二,一是朱德熙《壽縣出土楚器銘文研究》(1954年);二是李學勤《戰(zhàn)國題銘概述》和《補論戰(zhàn)國題銘的一些問題》(1959-1960年)。兩位先生代表兩種風格,一直影響到今天。
  他們都提到蔡季襄發(fā)表的子彈庫帛書。這在當時是*長的一篇戰(zhàn)國文字。
  朱、李兩位的文章,今天看,當然可以挑出很多錯,但平心而論,以當時的標準衡量,這卻是高水平。萬事起頭難。在我看來,這種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比集大成的著作更重要。特別是李文,更有大局觀。他關注的不是個別難字,而是戰(zhàn)國文字的全局。他把王國維的東、西兩系說進一步細化,第1次為戰(zhàn)國文字分國分域,對后人更有啟發(fā)。
  他說,楚帛書的十二月就是《爾雅》十二月名,這也是突破性的發(fā)現(xiàn)。
  書是用字寫成的,但字不等于書。過去的戰(zhàn)國文字研究,主要是啃字,而不是讀書。孤立識字是因為沒有長篇的東西。
  1949年以前,我們沒有楚簡。1950年代,開始有楚簡,都是遣冊,不但數(shù)量少,保存情況也不好。1957年,長臺關楚墓第1次出古書,只有殘簡,一直到1986年才發(fā)表。戰(zhàn)國古書,我們苦苦等了半個世紀,1993年才有了郭店楚簡,1994年才有了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在此之前,我們無書可讀,要讀,只有子彈庫帛書。
  沒有書的結果,是我們的認字水平受限,許多現(xiàn)在覺得非常簡單的字,當時大家都不認識,學者費盡移山心力,收效卻甚微。
  過去的工作方法,多半是不得已。
  大規(guī)模識字,不可能是這種辦法。
  我記得,上海博物館楚簡發(fā)現(xiàn)后,裘錫圭先生曾說,很多字的認出都用不著古文字學家。原因是什么?就是辭例多了。一個字,反復出現(xiàn)多少回,再笨也能認出來。
  李學勤先生講過兩句話,我印象極深。
  一句話是,戰(zhàn)國文字難認,你就是做夢也想不到。
  另一句話是,某先生真怪,他認字,前提可能是錯的,但結論卻往往是對的。
  過去,我們常把字形分析當認字前提。很多人都以為,一個字,形、音、義,字形*重要,通假其次,字義排在*后。破讀,左轉右轉,主要是為了湊字形,而不是為了疏通上下文。但在實際的認字過程中,我們卻不難發(fā)現(xiàn),字形分析往往是“事后諸葛亮”。真正的前提是什么?是辭例。我們是靠辭例和語境為文字定向和卡位,先有辭義的大致估計,然后才考慮字形分析和通假破讀。甚至有時,我們并不知道某字該怎么分析,但照樣可以猜出它是什么字,或大致相當什么字。
  我記得,朱德熙先生說,古文字的破譯*像偵探小說。警察破案,他們的方法,有兩條*重要,一是串并,二是排除。串并是把看似無關其實非常關鍵的綫索,通過偶然發(fā)現(xiàn)串連起來,形成一條連貫的思路。排除是從大海撈針的眾多可能性中,把一切無關的可能性一一排除掉,使真相浮出水面。串并也好,排除也好,都是為了定向和卡位。
  破譯的大忌是被假象誤導,一條道走到黑。方向錯了,位置錯了,費勁再大,全錯。本來只是猜猜看的事,試探試探也就罷了,非要長篇累牘彎彎繞,這是“偵探小說”,不是真正的“破案”。
  窗戶紙,一捅就破。文字破譯,用不著饒費口舌。說對了,三言兩語足夠,說不對,千言萬語也沒用。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圖片看不清?點擊重新得到驗證碼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