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周,戰(zhàn)國中期宋國人,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家貧,曾向人借糧度日,但拒絕了楚威王的重金禮聘。莊子是道家學派自老子之后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身世成謎,學問深邃廣博,司馬遷稱“其學無所不窺”。
《莊子》一書又稱《南華真經》,是莊子及其后學所著,是《老子》之外重要的道家經典!肚f子》為文汪洋恣肆,喜用寓言形式,想象極為豐富,在哲學和文學上影響深遠,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1.被司馬遷稱贊“其學無所不窺”,一生充滿神秘感的莊子,他對待人生的智慧,引后世無數(shù)人追尋。讀《莊子》一書,可收獲一種人生態(tài)度。
2.書中每篇設有導讀,總論本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對于原文的疑難字詞,作者進行了注音和釋義,并對原文進行了翻譯,以便于讀者理解。
3.本書原文、翻譯為左右雙欄,文白對照,注釋隨附其后,版式疏朗,極便閱讀,且價格親民。
4.“古典名著普及文庫”系列叢書采用圓背鎖線精裝,封面采用特種藝術紙,設計語言活潑但不失典雅,統(tǒng)一又各具特色,便于讀者分類收藏。
前言節(jié)選:
莊子,名周,蒙人,然而這個“蒙”究竟在今天何地,一直有爭論。有“河南商丘說”,“安徽蒙城說”,“山東菏澤說”,“山東東明說”。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中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基本同時,這是一個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然而從已有的史料來看,先秦的思想家們很少提及莊子。莊子一生貧困,雖然曾做過漆園吏之類的小官,但他最終辭官不仕。莊子志向高潔,特立獨行,卻從不刻意標榜自己,他“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他不愿出仕,遠離權貴,因而當世的“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偠灾,莊子始終保持著對富貴與權力的超脫,堅守一份淡泊。這種甘貧樂道、隱居不仕的生活方式,與儒門的顏回、原憲等十分相似,因而有人認為莊子之學源于顏氏之儒。
能夠做一個小官,著書立說,司馬遷稱之為“其學無所不窺”,這種生活狀態(tài)對于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普通平民而言是很難想象的,因此關于莊子的家世有不少探究。有人認為莊子的先世是楚國的貴族,也有人認為是宋國的貴族?偟膩碚f,莊子的身世還是一個迷。
關于莊子的學術師承,我們并不清楚,但他顯然私淑老子,因為他在書中多次提及老子及其思想,并且稱老子為“古之博大真人”(《天下》)。莊子的游學交往已經很難考證,從《莊子》一書的記載來看,莊子大概游歷過周邊的一些國家,與當時的學者有一些交往,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名家代表人物惠施。莊子與惠施是一對辯友,兩人經常辯論,如《逍遙游》中的“有用無用之辯”,《德充符》中的“有情無情之辨”,《秋水》中“知不知魚之樂之辯”等等。莊子與惠施之間得以交往可能首先是因為他們都是宋人,在交通不發(fā)達的時代,地域性往往決定了人們的交際范圍。與莊子基本同時的孟子生活在四五百公里之外,然而兩者之間卻沒有任何交往,彼此也沒有提到對方。
《莊子》一書在先秦就已經開始傳播,到漢初影響逐漸擴大,這可以從《呂氏春秋》、《賈誼集》、《淮南子》等文獻引用《莊子》看出來。然而關于《莊子》一書的內容,學界爭議很大。據(jù)說劉向曾整理過《莊子》,那時《莊子》一書的規(guī)模大概是五十二篇,這與司馬遷所說的莊子曾“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相當。后來晉朝郭象整理《莊子》,定下三十三篇六萬五千余言的格局,一直流傳至今。然而自宋代開始,學者們就陸續(xù)懷疑《莊子》中很多篇目的真?zhèn),尤其是外雜篇中的篇目。究竟哪些篇目是莊子本人所作,哪些是莊子后學所作,學界一直有不同意見。目前主流的看法認為內篇基本上為莊子本人所作,而外、雜篇則為莊子及其后學所作。總之,關于《莊子》文本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尤其需要新材料的印證。
由于內、外、雜篇的作者不盡相同,因而《莊子》一書的思想十分復雜。但整體來看,司馬遷的概括還是比較準確的“: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
歷代注釋《莊子》者眾多,流傳下來的版本也不少,但宋刻本較少,而明清刻本居多。本書選取《古逸叢書三編》中的《南華真經十卷》為底本,該版本影印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只有郭象的注,而無成玄英的疏。同時,本書還選取了《古逸叢書》、《續(xù)古逸叢書》中的《南華經》作為主要的?北,分別簡稱為“覆宋本”、“影宋本”,陳景元的《莊子闕誤》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本差異,故校勘時多有引用。
《莊子》一書,流傳兩千余年,傳抄與刊刻之中錯訛累積,幸虧前人在校勘注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糾正了不少錯謬。本書在注釋過程中,盡可能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羅列。此外,本書是一個節(jié)選本,在保持內篇完整的情況下,筆者選取了外篇七篇,雜篇四篇,一共十八篇,大體上將一些重要篇目囊括在內。
《莊子》向來以難讀著稱,筆者雖然研讀《莊子》多年,同時還組織了一個讀書會,每周逐字逐句地讀《莊子》,然而對于書中的疑難之處,也時常困惑不已。要將《莊子》順暢地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委實不易。由于筆者學問疏淺,加之俗事冗繁,身心勞累,致使注譯工作持續(xù)了一年多才完成。感謝本書編輯劉文兄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我的研究生孫果露、張磊,他們分別校讀了一遍書稿,提供了一些修改意見。但即便如此,書中肯定還有不少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蕭無陂 于洛杉磯
丁酉年九月二十四日
莊子名周,戰(zhàn)國中期宋國人,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家貧,曾向人借糧度日,但拒絕了楚威王的重金禮聘。莊子是道家學派自老子之后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身世成謎,學問深邃廣博,司馬遷稱“其學無所不窺”。
蕭無陂,湖南長沙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執(zhí)教于湖南師范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講授道家哲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