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guān)于茶的隨筆集,作者樓耀福與茶結(jié)緣幾十年,這本集子收錄他在尋茶、品茶,以茶會友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很多隨筆,全書整體風(fēng)格清新雅致,這種文化與品茶的結(jié)合生動有趣,信息量也足夠豐富,可以看作是比較有特色的文化小品。近年來,作者不斷遍訪茶山,結(jié)交茶人,筆耕不輟。踏訪和現(xiàn)場體驗,與各地茶人、茶企結(jié)下友情。其足跡幾乎踏遍全國主要產(chǎn)茶地區(qū),又寫下幾十篇受讀者歡迎的尋茶筆記,分別刊登在上海及各地的報紙、茶文化雜志、自媒體公眾號等。《尋茶筆記》計劃以圖文配合的形式,通過凝練生動的文字和鮮活的配圖展現(xiàn)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雅俗共賞,既接地氣又不失文采。
作者樓耀福與茶結(jié)緣幾十年,近年來,作者不斷遍訪茶山,結(jié)交茶人,筆耕不輟。踏訪和現(xiàn)場體驗,與各地茶人、茶企結(jié)下友情!秾げ栌洝芬詧D文配合的形式,通過凝練生動的文字和鮮活的配圖展現(xiàn)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雅俗共賞,既接地氣又不失文采,是愛茶懂茶之人必入之書。
問答錄(代序)
問:經(jīng)常看到你在全國各地茶山行走,有點孜孜不倦的樣子,究竟是什么促使你這么做?
答:原因很多,當(dāng)然最根本的是對茶的喜愛。
問:你能說說從哪一年開始的嗎?
答:真正在主觀上有意識地去走茶山,應(yīng)該是在我60歲以后。之前也有去,但那時似乎多為順便去看看的那種。
問:哪幾件事觸動你的這種主觀意識?
答:2007年,陜西作家陳忠實因新作來上海書展為讀者簽售,我和妻子殷慧芬去他下榻的賓館探望。剛坐下,他給每人沏了一杯茶:這是我們陜西的茶,好喝,不比龍井、碧螺春差,龍井碧螺春有冒牌的,這茶真。我是第一次聽說陜西竟有茶不比龍井、碧螺春差,很意外。這茶一股清香,很好,鮮爽無比。回家后我查閱茶譜,上面確記載紫陽毛尖、午子仙毫等好茶產(chǎn)于陜南。我掩卷思索,覺自己雖喜茶,卻實在孤陋寡聞,更覺華夏大地茶葉品種之豐富。陜西紫陽毛尖等只是我過去未曾品嘗過的好茶之一,全國各地好茶有多少為我所未見未聞過?
這件事,也許是我想去看看各地茶山的最初動因。之后,我開始大量閱讀古今茶書。當(dāng)然讀得最多的是陸羽《茶經(jīng)》和陸廷燦的《續(xù)茶經(jīng)》。未雨綢繆,讀這些書是我看茶山之前必須做的功課。
問:這個陸廷燦是你們嘉定南翔人啊。
答:是的。之前我也不知道。2008年,我讀《續(xù)茶經(jīng)》時才知道。我為此汗顏不已。為彌補空白,我找來一大堆地方志史料。遺憾的是1949年之后的地方史志無一字記錄。我向有關(guān)朋友討教。他回答:如果把陸廷燦選編進(jìn)去,那該選的太多了。我無語。我想是不是因為陸廷燦未中過進(jìn)士,僅僅只是七品芝麻官,就沒有選編的價值了呢?若真如此,我覺得今人在對歷史人物的價值評判和取向上,也太功利了,只熱衷于統(tǒng)計出過多少狀元進(jìn)士,何人官至尚書翰林等等。我覺得看歷史人物,理應(yīng)更注重對人類文化的實實在在的貢獻(xiàn)。之后我專門寫了篇《茶仙原是嘉定人》,為陸廷燦鳴不平。
問:這兩年,嘉定南翔接連辦了陸廷燦茶學(xué)思想暨《續(xù)茶經(jīng)》研討會,你怎么看?
iiiiv答:當(dāng)然是一大進(jìn)步。《續(xù)茶經(jīng)》7萬字,依陸羽《茶經(jīng)》分十目。自唐至清,如陸廷燦所言,茶的產(chǎn)地和采制烹飲方法及其用具,已與《茶經(jīng)》所說大不相同。《續(xù)茶經(jīng)》豐富和補充了《茶經(jīng)》中的許多內(nèi)容,僅茶之出一章,陸羽只對唐代15個道中5個道的產(chǎn)茶地進(jìn)行記述,對其他3個道的茶產(chǎn)地,只是一筆帶過。而《續(xù)茶經(jīng)》則摘引了近百部茶著、茶文,茶之出覆蓋到全國15個省份。時隔一千多年,陸廷燦廣引博征撰寫《續(xù)茶經(jīng)》意義非常。嘉定南翔舉辦陸廷燦茶學(xué)思想和《續(xù)茶經(jīng)》研討會,很有意義。就我個人而言,《茶經(jīng)》、《續(xù)茶經(jīng)》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我尋訪茶山的行腳地圖。
問:你是按圖索茶,這些年走了哪些地方?
答:福建福鼎,宜興陽羨,休寧松蘿,六安霍山,四川蒙頂,貴州都勻、龍井獅峰,洞庭碧螺,修水雙井……足跡遍及各地。在陸廷燦當(dāng)過縣令的武夷山,我更是每年都去。桐木關(guān)、星村、掛墩、慧苑坑、牛欄坑、馬頭巖、水簾洞、九龍窠、鬼洞、吳三地、溪源……我在那里尋茶訪友,每以茶事下詢,與茶農(nóng)同宿大統(tǒng)鋪,共同體驗做茶的艱辛與歡樂。問:你60歲之后開始走茶山,是否覺得有點晚?
答:說晚也不晚。隨園老人袁枚70歲才上武夷山,我至少比他早。
問:其中的甘苦,想必你一定體會很深?
答:當(dāng)然,畢竟年齡不饒人。有一年在福鼎看茶,一天里連登三座茶山,三十六灣、金亭林場和磻溪白馬崗。白馬崗登頂前,我實在走不動了,喘著氣對陪同的當(dāng)?shù)夭枞巳~芳養(yǎng)說:你當(dāng)我像你們一樣年輕啊,一天安排我登三座山,我真的累了。那最后幾步是葉芳養(yǎng)他們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架著我上去的。還有一次在武夷山慧苑老坑,當(dāng)?shù)夭枞税⑺蓭覀兊晋椬鞄r附近的打砲石,我看山路艱險,讓殷慧芬留在山下,自己隨阿松上山。那真叫無路可走,又陡,只能手腳并用,身子貼著山坡往上,有時手抓的支撐物是一棵枯樹,還沒用力就連根而起,真有點冒冷汗。下山時,殷慧芬看著我滿身泥巴,責(zé)備我:哪一個寫茶的作家像你這樣爬茶山的?
問:你是苦在其中,樂在其中。你的這種體會是那些空談茶如人生的作家所沒有的。讀者喜歡你寫茶的文字,你認(rèn)為是否與你親歷親為的感悟有關(guān)?
答:我們不說別人。別人寫茶,也許也有別人長處。但身臨其境所歷練出的文字,讀者肯定會更喜歡。2014年,我寫茶的第一本書《吃茶筆記》出版時,走茶山的文章構(gòu)成了書中第一章茶山擷翠。讓我意外的是,出版僅半年,初版便銷售一空,讀者還自發(fā)地寫了多篇評論。原價每本25元,脫銷后,孔夫子舊書網(wǎng)單本價最高曾飆至298元。我在揚州的一位叫王嶺的粉絲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買了本印刷粗劣的盜版本,也要花80元。
問:是不是可以這么認(rèn)為,這本書是《吃茶筆記》的姐妹篇?
答:可以這么理解。《吃茶筆記》的供不應(yīng)求,讀者們的鼓勵,讓我這支寫茶的筆停不下來。為補寫茶山擷翠,我繼續(xù)行走茶山,樂此不疲。一次次訪茶回來,我將其中經(jīng)歷和感悟化諸文字,幾年之后,竟又寫下十幾萬字。這也許是這本書的由來。
問:通過訪茶,你了解并結(jié)識了不少茶人、茶友,這本書中你都有寫到嗎?
答:肯定有。僅武夷山一地就寫了十多位茶人,民國八兄弟老喜公黃瑞喜及其后人黃賢庚、黃賢義等,老滿公陳金滿及其后人陳玉維等,此外還有在武夷山做茶的大學(xué)教授慧相和他的合作伙伴徐謙、暨文富,鄒府家茶的傳人鄒曉琳,吳三地的任淑潔……別地我還寫有福鼎葉芳養(yǎng),南京陳盛峰,宜興邵國強,貴陽丁超英、都勻張子全,雅安王挺、楊天炯、楊奇,蘇州蔣智奇、沈士東,霍山包義興,太平湖畔老朱家……這些茶人的山場、制作我都到現(xiàn)場看過,他們的茶值得信賴,我才通過文字向讀者推薦。也有別的茶人茶商想叫我寫他們的茶,我沒去現(xiàn)場看過,沒嘗過他們的茶,一般不會推薦。我不想被人罵。當(dāng)然,書中還寫了與我一起走山訪茶的不少茶友。
問:你的讀者分享了你的文字,你的朋友分享了你尋訪茶山帶回的不少好茶?
答:是的。2017年,我有本散文集《局外樹》出版。這本書里寫到的不少人物都到我們家來喝過茶,邵燕祥、江曾培、徐秉言、葉廣芩、江宏、吳亮、湯國、洪磊等等。因此這本書最初書名是《客來茶當(dāng)酒》,后來寫的人物多了,已不限于來吃過茶的朋友,才改了書名。江宏、吳亮、湯國還與我一起走過茶山。吳亮還寫過不少詩,諸如:三月樓府訪壽眉,未知明日君子誰?我亦種茶去,相隨到福鼎等等。與江宏、吳亮、湯國等同訪茶山,在我多篇文章中也有記敘。有幾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安排外國作家們訪問我家,聽說我招待他們的白茶是我自己在山上采,自己做的,一下子都興奮了。
問:看到你精力如此充沛,走茶山的興致有增無減,能告訴我今后的計劃嗎?
答:中國的茶山太大,2017年我去貴州,僅貴州的茶園就近700萬畝,我實在看不過來。我本想再多走幾個有代表性的產(chǎn)茶區(qū),比如云南臨滄、勐海等地,再多寫幾篇,然后編書出版?墒浅霭嫔绲呐笥汛叩眉,說你寫的是尋茶筆記,而不是尋茶山筆記,有些茶你找到了,喝過了,有感想了,就可以寫,比如臨滄的冰島茶。我一想也對,我又不是寫中國茶山的百科全書,我只是寫我個人的體會。即使是茶圣陸羽、茶仙陸廷燦,他們也沒在《茶經(jīng)》、《續(xù)茶經(jīng)》中把中國茶寫盡。陸羽《茶經(jīng)》甚至連武夷茶都沒提及,他是否去過武夷山都不知道。許多事,前人沒做完的,今人做。今人來不及做,就拜托后人做。就這樣,我未來得及去臨滄,就先寫了篇《夢中臨滄》。云南的茶山還有很多,景邁、布朗、易武、南糯、攸樂、蠻磚……我都想與那里的古茶樹近距離接觸。
又比如四川的茶,竹葉青、峨蕊我也有品嘗,但去過的茶山唯有蒙頂。廣西梧州的六堡茶,湖南安化的千兩茶,貴州的湄潭翠片、貴定云霧茶,江西的狗牯腦、浮梁茶……我都喝過,卻都未去過產(chǎn)地看那里茶山。有一年,我從江西經(jīng)幕阜山到安徽霍山,穿越大別山時見湖北英山大片茶園,方知英山也是中國的茶葉之鄉(xiāng),所產(chǎn)英山云霧茶也是湖北名茶。我感嘆我走的地方太少。
許多茶鄉(xiāng)都在我行走計劃中,湖北恩施、湖南沅陵碣灘、河南信陽、福建永春、山東日照、陜西漢中、甘南,乃至臺灣的大禹嶺、梨山……對我都是滿滿的誘惑。我想再走他5年、10年,能更長,當(dāng)然更好。然后就靜靜坐在書桌前,喝著自己找來的茶,與文字為伴。但愿上天成全。
最后,我感謝我的妻子殷慧芬,這些年我走每座茶山,她始終相伴左右,不離不棄。
樓耀福(1946- ),男,上海作家。1973年11月開始發(fā)表作品,早年著有長篇小說《落葉瀟瀟》(與殷慧芬合作)、中短篇小說《拉幕的人》《彼岸》等百余萬字,小說曾被《中國文學(xué)》以英文版、法文版向世界各國推介,并多次獲《文匯報》等報刊優(yōu)秀作品獎。近幾年出版《上海閑人》《海上尋珍》《月河淘舊》《唐滔和他的虞山》《吃茶筆記》等散文集、文化專著等多部!对潞犹耘f》《海上尋珍》等多次榮登書香上海等好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