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蒙學,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教育。對比儒家正統(tǒng)經典,蒙學讀物更直接、更具體、更真切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睹蓪W經典全鑒》收錄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龍文鞭影》,均被譽為蒙學中的經典,書中許多名言警句膾炙人口、代代相傳。重溫傳統(tǒng)蒙學經典,對于積累文化、啟迪智慧、規(guī)范言行和培養(yǎng)良好人格有著極大的益處。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必將終生受益!
蒙學讀物更直接、更具體、更真切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閱讀《蒙學經典全鑒》,對于積累文化、啟迪智慧、培養(yǎng)人格皆有極大益處!度纸洝贰栋偌倚铡贰肚ё治摹肥乔О倌陙砹鱾鲝V的幼兒啟蒙教材。
《龍文鞭影》是中國古代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知識性啟蒙讀物。
蒙學,顧名思義,就是啟蒙學習,泛指啟蒙教育。古代蒙學讀物以其豐富的知識內涵、朗朗上口的語言形式、事理并舉的育人方法,在歷史上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對比儒家正統(tǒng)經典,蒙學讀物更直接、更具體、更真切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重溫古代蒙學經典,對于積累文化、啟迪智慧、規(guī)范言行及培養(yǎng)良好人格有著極大的益處。
《蒙學經典全鑒》一書,薈萃了如下經典讀物,旨在培養(yǎng)人們優(yōu)雅的性情、敦厚的性格,并開啟人生的智慧。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百家姓》是一篇關于中華姓氏的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千字文》由南北朝梁周興嗣編著,采用四言韻語,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依次敘述有關天文、博物、歷史、人倫、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識。顧炎武在《呂氏千字文序》中說:《千字文》“不獨以文傳,而又以其巧傳”。
《龍文鞭影》最初由蕭良編撰,后經楊臣諍的修改增訂,成為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龍文,古時千里馬的名稱,這種馬一看到鞭子的影子就會快速奔馳。《龍文鞭影》作者的用意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千里馬!洱埼谋抻啊芬粫撕芏嘀袊鴼v史人物典故和軼事傳說,四字一句,瑯瑯上口。
上述著作都是蒙學中的經典,這些經典已成為喚醒人性的著作,它們能夠觸發(fā)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開啟人生的智慧。
《蒙學經典全鑒》一書在忠實于原著的基礎上力求注釋精準、譯文生動、圖文并茂,以幫助讀者更深刻地領悟蒙學精髓。
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必將終生受益!
《三字經》 / 1
《百家姓》 / 15
趙錢孫李 / 16
周吳鄭王 / 17
馮陳褚衛(wèi) / 18
蔣沈韓楊 / 19
朱秦尤許 / 20
何呂施張 / 21
孔曹嚴華 / 22
金魏陶姜 / 23
戚謝鄒喻 / 24
柏水竇章 / 25
云蘇潘葛 / 26
奚范彭郎 / 27
魯韋昌馬 / 28
苗鳳花方 / 29
俞任袁柳 / 30
酆鮑史唐 / 31
費廉岑薛 / 32
雷賀倪湯 / 33
滕殷羅畢 / 34
郝鄔安常 / 35
樂于時傅 / 36
皮卞齊康 / 37
伍余元卜 / 38
顧孟平黃 / 39
和穆蕭尹 / 40
姚邵湛汪 / 41
祁毛禹狄 / 42
米貝明臧 / 43
計伏成戴 / 44
談宋茅龐 / 45
熊紀舒屈 / 46
項祝董梁 / 47
杜阮藍閔 / 48
席季麻強 / 49
賈路婁危 / 50
江童顏郭 / 51
梅盛林刁 / 52
鐘徐邱駱 / 53
高夏蔡田 / 54
樊胡凌霍 / 55
虞萬支柯 / 56
昝管盧莫 / 58
經房裘繆 / 59
干解應宗 / 60
丁宣賁鄧 / 61
郁單杭洪 / 62
包諸左石 / 63
崔吉鈕龔 / 64
程嵇邢滑 / 65
裴陸榮翁 / 66
荀羊於惠 / 67
甄麴家封 / 68
芮羿儲靳 / 69
汲邴糜松 / 70
井段富巫 / 71
烏焦巴弓 / 72
牧隗山谷 / 73
車侯宓蓬 / 74
全郗班仰 / 75
秋仲伊宮 / 76
寧仇欒暴 / 77
甘鈄厲戎 / 78
祖武符劉 / 79
景詹束龍 / 80
葉幸司韶 / 81
郜黎薊薄 / 82
印宿白懷 / 83
蒲邰從鄂 / 84
索咸籍賴 / 85
卓藺屠蒙 / 86
池喬陰郁 / 87
胥能蒼雙 / 88
聞莘黨翟 / 89
譚貢勞逄 / 90
姬申扶堵 / 92
冉宰酈雍 / 93
郤璩桑桂 / 94
濮牛壽通 / 95
邊扈燕冀 / 96
郟浦尚農 / 97
溫別莊晏 / 98
柴瞿閻充 / 99
慕連茹習 / 100
宦艾魚容 / 101
向古易慎 / 102
戈廖庾終 / 103
暨居衡步 / 104
都耿滿弘 / 105
匡國文寇 / 106
廣祿闕東 / 107
毆殳沃利 / 108
蔚越夔隆 / 109
師鞏厙聶 / 110
晁勾敖融 / 111
冷訾辛闞 / 112
那簡饒空 / 113
曾毋沙乜 / 114
養(yǎng)鞠須豐 / 115
巢關蒯相 / 116
查后荊紅 / 118
游竺權逯 / 119
蓋益桓公 / 120
萬俟司馬 / 121
上官歐陽 / 121
夏侯諸葛 / 122
聞人東方 / 123
赫連皇甫 / 123
尉遲公羊 / 124
澹臺公冶 / 125
宗政濮陽 / 125
淳于單于 / 126
太叔申屠 / 127
公孫仲孫 / 127
軒轅令狐 / 128
鐘離宇文 / 129
長孫慕容 / 129
鮮于閭丘 / 130
司徒司空 / 131
亓官司寇 / 131
仉督子車 / 132
顓孫端木 / 133
巫馬公西 / 133
漆雕樂正 / 134
壤駟公良 / 134
拓跋夾谷 / 135
宰父谷梁 / 136
晉楚閆法 / 136
汝鄢涂欽 / 137
段干百里 / 138
東郭南門 / 139
呼延歸海 / 140
羊舌微生 / 140
岳帥緱亢 / 141
況后有琴 / 142
梁丘左丘 / 143
東門西門 / 143
商牟佘佴 / 144
伯賞南宮 / 145
墨哈譙笪 / 146
年愛陽佟 / 147
第五言福 / 148
《千字文》 / 149
《龍文鞭影》 / 191
卷一 / 192
卷二 / 226
卷三 / 251
卷四 /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