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位于波濤浩瀚的中部太平洋地區(qū),曾遭逢數(shù)百年殖民統(tǒng)治,終于1986年正式取得獨立。密聯(lián)邦經濟模式相對單一,但漁業(yè)資源豐富,金槍魚生產享譽世界,更有南瑪都爾古城、石幣銀行等世界知名文化名片。密聯(lián)邦海碧天藍,民風淳樸,既有潛在的大好商機,也是免簽的旅游天堂。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密克羅尼西亞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各方面的情況。
序
于洪君
原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xié)會副會長、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太平洋島國地處太平洋深處,主要指分布在大洋洲除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外的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太平洋島國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8000 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近代西方入侵之前,太平洋島國大多處于原始社會時期。隨著西方殖民者不斷入侵,太平洋島國相繼淪為殖民地。二戰(zhàn)結束后,這一區(qū)域主要實行托管制,非殖民化運動在各國隨即展開。從1962年薩摩亞獨立至今,該地區(qū)已有14個國家獲得獨立,分別是薩摩亞、庫克群島、瑙魯、湯加、斐濟、紐埃、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基里巴斯、瓦努阿圖、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和帕勞。
太平洋島國所在區(qū)域戰(zhàn)略位置重要。西北與東南亞相鄰,西連澳大利亞,東靠美洲,向南越過新西蘭與南極大陸相望。該區(qū)域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亞洲的太平洋運輸線,占據(jù)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極的國際海運航線,是東西、南北兩大戰(zhàn)略通道的交匯處。不僅如此,太平洋島國和地區(qū)還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區(qū),海洋資源與礦產資源豐富,盛產銅、鎳、金、鋁礬土、鉻等金屬和稀土,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近年來,該區(qū)域已經成為世界各大國和新興國家戰(zhàn)略博弈的競技場。
太平洋島國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亞太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傳統(tǒng)友誼和文化交往源遠流長,早在19世紀中期就有華人遠涉重洋移居太平洋島國,參與了這一地區(qū)的開發(fā)。近年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日漸加強,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都取得豐碩成果。目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qū)擁有最大規(guī)模的外交使團。同時,中國在經濟上也成為該地區(qū)繼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大援助國,并設立了 “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技術合作論壇” 等對話溝通平臺。201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斐濟與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一致決定構建相互尊重、共同發(fā)展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攜手共筑命運共同體,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關系掀開歷史新篇章。
由于太平洋島國地小人稀,且長期遠離國際沖突熱點,處于世界事務的邊緣,因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被視為“太平洋最偏僻的地區(qū)”。中國的地區(qū)國別研究長時期以來主要聚焦于近鄰國家,加之資料有限,人才不足,信息溝通偏弱,對太平洋島國關注度較低,因此國內學界對此區(qū)域總體上了解不多,研究成果比較匱乏。而美、英、澳、新等西方學者因涉足較早,涉獵較廣,且有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手段作支撐,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這些成果多出于西方國家的全球戰(zhàn)略及本國利益的需要,其立場與觀點均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難以完全為我所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在全球的利益分布日趨廣泛。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友好交往并擴大互利合作,是日漸崛起的中國進一步參與全球化進程,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客觀要求,也是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殷切期待。更全面更深入的地區(qū)研究,必將為中國進一步發(fā)揮國際影響力,大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011 年11 月,教育部向各高校下發(fā)《關于培育區(qū)域和國別以及國際教育研究基地的通知》和《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希望建設一批既具有專業(yè)優(yōu)勢又能產生重要影響的智囊團和思想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也多次提及國別研究立項和“民間智庫”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大學新設國別研究機構。
在這種形勢下,聊城大學審時度勢,結合國家戰(zhàn)略急需、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及自身條件,在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南太平洋島國研究所”的基礎上,整合世界史、外國語、國際政治等全校相關學科資源,于2012年9月成立了“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中心聘請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中央電視臺國際問題顧問、博士生導師李紹先研究員等為兼職教授。著名世界史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王瑋教授擔任中心首席專家。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駐華大使蘇賽亞等多位太平洋島國駐華外交官被聘為中心榮譽學術顧問。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太平洋島國歷史與社會形態(tài)、對外關系、政情政制、經貿旅游等為研究重點,致力于打造太平洋島國研究領域具有專業(yè)優(yōu)勢和重要影響的國家智庫,力圖為國家和地方與太平洋島國進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中國和太平洋島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提供智力支撐和學術支持,為國內的太平洋島國研究提供學術交流與互動的平臺。
中心建立以來,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績。目前中心已建成國內最齊全、數(shù)量達3000余冊的太平洋島國研究資料中心和數(shù)據(jù)庫,并創(chuàng)建國內首個以太平洋島國研究為主題的學術網(wǎng)站及微信公眾號;定期編印《太平洋島國研究通訊》,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研究報告;在研省部級以上課題8項。2014年,中心成功舉辦了國內首屆“太平洋島國研究高層論壇”,論壇被評為“山東社科論壇十佳研討會”,與會學者提交的20余篇優(yōu)秀論文輯為《太平洋島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由山東大學出版社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短窖髮W報》2014年第11期刊載了中心研究人員的12篇學術論文,澳大利亞《太平洋歷史雜志》(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對中心學者及其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這表明,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研究開始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中心成立伊始,負責人陳德正教授就提出了編撰太平洋島國叢書的設想,并組織了編撰隊伍,由呂桂霞教授擬定了編撰體例,李增洪教授、王作成博士等也做了不少編務工作。在叢書編撰過程中,適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學術出版資助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新版《列國志》編撰出版工作啟動?紤]到《列國志》叢書所擁有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研究中心積極申請參與新版《列國志》編撰出版工作。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謝壽光社長、人文分社宋月華社長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人員編撰的太平洋島國諸卷得以列入新版《列國志》叢書,給中心以極大的鼓舞和激勵。為了使中心人員編撰的太平洋島國諸卷更加符合新版《列國志》的編撰要求,人文分社總編輯張曉莉女士在編撰體例調整方面給予了諸多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因其特殊的地緣特征,太平洋島國戰(zhàn)略價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時,在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作為中國大周邊外交格局一份子的太平洋島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新版《列國志》太平洋島國諸卷的出版,不僅可填補國內在太平洋島國研究領域的空白,同時也為我國涉外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出境旅行人員提供一套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普及性兼顧的有關太平洋島國的圖書。一書在手,即可明了對國人而言充滿神秘色彩的太平洋諸島國的歷史、民族、宗教、政治、經濟以及外交等基本情況。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也將以新版《列國志》太平洋島國諸卷的出版為契機,將太平洋島國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丁海彬,山東茌平人,聊城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教授,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中外文化比較。1995年7月至今先后就職于聊城師范學院、山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現(xiàn)科技廳)及聊城大學,1999年參加外交部項目赴日研修。先后從事聊城大學英語專業(yè)、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主要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工作,并為來華留學生講授部分漢語課程。
第一章 概 覽/1
第一節(jié) 國土與人口/1
一 名稱區(qū)分及國土面積/1
二 行政區(qū)劃及地理位置/2
三 地形與氣候/3
四 人口、民族、語言/4
五 國旗、國徽、國歌/5
第二節(jié) 民俗、宗教與節(jié)日/6
一 民俗/6
二 宗教/7
三 節(jié)日/8
第三節(jié) 特色資源/9
一 歷史遺跡/9
二 自然景觀/10
三 首都帕利基爾/12
第二章 歷 史/15
第一節(jié) 遠古時期/15
第二節(jié) 密克羅尼西亞帝國/15
一 邵德雷爾王朝時期/16
二 南瑪都爾的衰敗/17
三 經濟變遷/18
第三節(jié) 殖民統(tǒng)治時期/19
一 西班牙統(tǒng)治時期/19
二 美西戰(zhàn)爭及德意志帝國統(tǒng)治時期/21
三 日本統(tǒng)治時期/23
四 美國的托管統(tǒng)治/29
第四節(jié) 獨立進程/32
第三章 政 治/37
第一節(jié) 政治制度的確立/37
一 歷史背景/37
二 最終確立/38
第二節(jié) 政治結構/39
一 立法制度/39
二 行政制度/44
三 司法制度/47
第三節(jié) 安全防務/50
第四章 經 濟/51
第一節(jié) 概況/51
第二節(jié) 基本政策/53
一 農業(yè)政策/53
二 投資政策/53
三 稅收政策/60
第三節(jié) 漁業(yè)/62
一 海洋漁業(yè)/62
二 水產養(yǎng)殖銷售/64
三 漁業(yè)管理/65
四 漁業(yè)研究與教育/68
五 國際合作/68
六 產業(yè)動態(tài)/70
第四節(jié) 外貿與外援/71
一 外貿/71
二 外國援助/72
第五章 社 會/77
第一節(jié) 國民生活/77
一 飲食/77
二 衣著/79
三 居。79
四 出行/80
五 社會福利/81
第二節(jié) 社會管理/82
一 社會等級與分工/82
二 性別差異/82
三 婚姻與家庭/83
四 土地與財產權/85
第三節(jié) 醫(yī)療衛(wèi)生/86
一 醫(yī)療保險/86
二 醫(yī)療交流/87
第四節(jié) 環(huán)境治理與改善/88
一 新能源草案/88
二 應對氣候變化/89
第六章 文 化/91
第一節(jié) 教育/91
一 概況/91
二 密克羅尼西亞大學/92
三 教育交流/93
第二節(jié) 藝術體育/93
一 傳統(tǒng)手工藝/93
二 音樂舞蹈/94
三 體育發(fā)展/95
第三節(jié) 新聞出版/96
一 基本通信設施/96
二 主要新聞媒體/96
第七章 外 交/99
第一節(jié) 與中國的關系/99
一 雙邊政治關系/99
二 雙邊經貿關系/101
三 科技、文化交流/101
四 重要雙邊協(xié)議/102
第二節(jié) 與其他主要大國的關系/102
一 與美國的關系/102
二 與日本的關系/103
三 與澳大利亞的關系/104
第三節(jié) 與國際組織的關系/105
大事紀年/109
參考文獻/117
索 引/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