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歐洲史03:18世紀的歐洲:傳統(tǒng)與進步1715-1789
定 價:69 元
- 作者:[美]伊塞·沃洛克 格雷戈里·布朗
- 出版時間:2016/12/1
- ISBN:9787508666709
-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500
- 頁碼:584
- 紙張:純質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18世紀的歐洲:傳統(tǒng)與進步 1715—1789》是“現代歐洲史”系列的第3卷,主要講述18世紀的歐洲如何成為當時世界有影響力的地區(qū)。
18世紀是歐洲蓬勃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從文藝復興時期到17世紀晚期,歐洲完成了全面轉型,到了18世紀,歐洲逐漸發(fā)展為當時世界有活力,同時也有影響力的文明地區(qū)。
18世紀,歐洲人已經開始在世界各地投資。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建立了連接大西洋和各個大陸的貿易網絡,亞洲、非洲和美洲成為他們的商品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發(fā)達的海外貿易反哺了國內經濟,歐洲國家有足夠的實力來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人口也得到快速增長。18世紀雖然有時農業(yè)歉收,但是饑荒帶來的高死亡率明顯下降,貧困、犯罪等社會問題也得到有效控制。
啟蒙運動與政治文化也是這一時期格外引人關注的主題。啟蒙運動為歐洲帶去理性精神,改變了城市精英的知識體系與公共生活方式。它還對政治領域造成深遠的沖擊,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盧梭的政治理論使歐洲人第yi次開始思考,政治對普通人和精英階層來說分別意味著什么?從啟蒙時代開始,歐洲逐漸由早期現代向現代過渡。
【關于本書】
1、 了解18世紀歐洲的必讀,生動講解歐洲如何成為當時世界有影響力的文明地區(qū)。
18世紀是歐洲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書中講述了海外貿易、啟蒙運動、新理念帶來的改革以及19世紀到來前歐洲社會的現代化轉型,解讀了歐洲如何成為當時世界有影響力的地區(qū)。
2、 美國一流學府的杰出學者寫給大家的入門讀物,對啟蒙運動的解讀格外精辟。
伊塞·沃洛克和格雷戈里·布朗是美國著名學府的杰出歷史學家,尤其擅長研究法國大革命史和啟蒙運動史,本卷匯集了二者的研究精華,對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做了尤其精彩的描述。
3、 自1982年初版以來,歷經30年仍是讀懂18世紀歐洲的通識讀本。不論是學生族還是業(yè)余愛好者,都可以零壓力自助學習。
【關于套裝】
1、 6卷本歐洲通史,完整講述歐洲500年文明興衰歷程。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到工業(yè)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與歐盟……你想要了解的歐洲歷史全在這里。
2、 讀懂歐洲的必備入門,歐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級教科書。自初版以來距今約50年,新老兩代美國人通過這套書讀懂歐洲。
3、 美國歷史學會首位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費利克斯·吉爾伯特主編,3代學術領袖再版修訂,強大學者陣容保障經典品質。
4、 再版修訂,全新問題,全新解讀。針對半個世紀里歐洲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以及讀者感興趣的新的話題,《現代歐洲史》系列進行了全新修訂,例如印刷術與出版審查,城市精英與中產階級,18世紀歐洲人的政治生活方式,冷戰(zhàn)時期的歐洲國際關系格局等。
5、 既適合考研族、學生黨、教師,也適合更廣大普通讀者的歐洲史入門讀物。
初版前言
在18 世紀開始之前,幾個曾經輝煌一時的世界級大國各自衰落,其中包括位于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Mogul Empire),從北非延伸至歐洲東南部的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以及無與倫比的中國大清帝國。相較之下,數個歐洲國家在近代早期蓬勃發(fā)展。從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到17 世紀晚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一馬當先,荷蘭和英國緊隨其后,最后法國也加入其中,都通過在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進行大量的商貿活動積累了巨額財富。進口原材料和出口制成品的需要促使這些國家發(fā)展了更廣闊的商貿網絡,亞洲和非洲(包括成為非洲奴隸貿易前哨的非洲地區(qū))成為它們新的貿易對象,而美洲成為它們的殖民地。在18 世紀初始,幾個歐洲強國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世界帝國。在18 世紀期間,這種趨勢將越發(fā)明顯。而本書的主題之一,毫無疑問,就是解讀這段歐洲主導世界的歷史。
歐洲政府和歐洲人之所以能夠產生這樣大的影響,部分是因為這些國家的逐漸集權帶來了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統(tǒng)一。從5 世紀羅馬滅亡到15 世紀,歐洲各國中央政府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的權力一度被削弱,變得極為有限。在這個時代,統(tǒng)治權在很大程度上為擁有特權的貴族精英所把持,他們往往分屬于敵對的陣營,效忠和保護不同對象。但是從16 世紀初到我們所研究的18 世紀,這種通常被稱作“封建的”(feudal)政治體制在一些地方讓位于“新君主”(new monarchs)的統(tǒng)治。這些君主們用幾代人,或經幾個世紀的時間用強力手段一統(tǒng)王朝,開始建立直接聽命于他們的國家,并謀求資源支持政府的各種功能,例如國防、領土擴張、維護國內秩序,以及獲取經濟和外交利益。在18 世紀,這些國家對內鞏固政權,對外擴大歐洲影響的長期過程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不管結果如何,歐洲政治和歐洲人成為了那段世界歷史中最有影響力的力量。
18 世紀同時也是歐洲人口總量開始在世界歷史中占據更主要地位的重要轉折點。在18 世紀開始的幾十年,歐洲的人口保持在1.05 億左右,與此同時,世界人口在17 世紀中期和18 世紀早期增加了大約20%,達到約6 億。但是從18 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每年的新生人口增速明顯,大大高于死亡率。最終,在1750 年至1850 年間,歐洲人口翻了一番。在18 世紀前,歐洲的食品供應量停滯不前,每過幾年就有部分地區(qū)發(fā)生饑荒,大量歐洲人罹患慢性疾病,文化水平低下,文化期待極少。在18 世紀,歐洲擺脫了這些由傳統(tǒng)而貧困的社會帶來的桎梏。雖然還沒有辦法完全克服這些障礙,但是西歐各國還是成為世界史上首先做到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國家:生產足夠的食物,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并將人均壽命提高到足以維持連續(xù)三代人口增長的水平。這個轉變是隨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的關鍵——人口總量、經濟、社會關系、統(tǒng)治方式和文化的延續(xù),而18 世紀也因此成為歐洲和世界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
從很久以前,人們對18 世紀歷史研究的主要關注點,就是描述歐洲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變化。在思想史中,人們把理性時代看作早期現代和現代時期的分界線。近年來,對文化史和文學史的更多研究顯示,這漫長的18 世紀即便不能被稱作“現代世界的創(chuàng)世記”,也至少是演變出現代“意識”(consciousness)和產生“現代自我”(modern self)的關鍵時期。[1]外交史學家們將18 世紀看作第一個“國際關系系統(tǒng)”的形成時期,[2]或者從更大范圍來說,是從1648 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到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之間的時間。在這兩個事件中,前者結束了三十年戰(zhàn)爭(Thirty Years War),后者結束了拿破侖戰(zhàn)爭(Napoleonic War)。近年來,經濟史學家認為,在18 世紀,是西歐人改進使用勞動力和土地謀求價值的方式,讓西歐和亞洲自此走上不同的道路的分水嶺。[3]在政治史中,18 世紀最后幾十年在北美、荷蘭和法國發(fā)生的革命用深孚眾望的民主統(tǒng)治和民主制度吸引了所有相關人士的興趣。[4]
然而,所有將18 世紀看作大變革時期的人都須了解,自近代早期變化便已經開始,隨后發(fā)生的不過是這些變化的延續(xù)。對于那些生活在18 世紀的歐洲,特別是東歐和南歐,甚至包括西歐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重心仍舊是農業(yè)、陸上財產和擁有土地的貴族的政治權利。在這個世紀,即便是最富于變化的社會(包括英國、荷蘭和法國)也顯示出一些頑固不變的結構要素,如宗教行為、政治理念和領導體制,以及傳統(tǒng)社會精英的延續(xù)不斷的財富和影響。傳統(tǒng)與進步在18 世紀的歐洲并存,成為兩股互相矛盾的推動力。
[美] 伊塞·沃洛克(Isser Woloch),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主要研究18至19世紀的法國歷史,尤其擅長研究法國大革命史和拿破侖。他先后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畢業(yè)后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教職,曾獲得“杰出教師”嘉獎。他的主要著作《新制度:法國公民秩序的轉變,1789年至19世紀20年代》獲得了美國歷史學會頒發(fā)的“里歐·格什獎”,該獎項主要用于表彰18至19世紀歐洲史杰出著作。
[美] 格雷戈里·布朗(Gregory S. Brown),法國文化史專家學者,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他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亨特校區(qū)以及喬治梅森大學擔任教職,現在是世界知名學府內華達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教授西方文明史、世界史、法國史、啟蒙運動史。
再版序言…………7
初版前言…………10
地 圖…………15
第一章 政府和政治文化
治國方針的概念:君主制國家和帝國…………003
國家權力和絕對專制主義君主…………008
絕對專制主義和法國·勃蘭登堡– 普魯士的興起·哈布斯堡君
主國·俄國·南歐
衰落與轉型中的國家…………040
北歐:瑞典與波蘭的衰落·奧斯曼帝國
英國政治與政府…………047
喬治三世繼位時的英國政治·英國政府與公共財政
結論…………065
第二章 戰(zhàn)爭、外交與國際競爭
18 世紀歐洲的戰(zhàn)爭與和平:各國關系…………069
《烏得勒支和約》·喬治國王的戰(zhàn)爭·帝國大戰(zhàn):七年戰(zhàn)爭·第一次瓜分波蘭和
東歐的戰(zhàn)爭·外交文化和外交活動
18 世紀歐洲的軍事、政府和社會…………088
軍隊生活·策略、戰(zhàn)術和技術
第三章 社會秩序
鄉(xiāng)村社會…………109
歐洲東部和中部的領主和農奴·西歐的莊園主和農民·農民社區(qū)·土地改革:
一個時代的失敗
貴族時代…………134
貴族精英譜·英國上層階級:貴族和紳士·貴族和國家
城市社會…………152
城市精英·工作者的世界
第四章 人口與經濟變化
人口增長…………170
歷史人口統(tǒng)計·死亡率·健康和營養(yǎng)狀況·婚姻模式和出生率·避孕的開始
經濟發(fā)展…………191
持續(xù)增長·貨幣與信貸·全球經濟·大西洋奴隸貿易和種植園
奴隸制度
英國結構性變革的開端…………212
農業(yè)革命·工業(yè)化的開始
第五章 貧困和公共秩序
掙脫貧困的艱難努力…………226
家庭經濟·從貧困到赤貧·窮人和歐洲大陸各國政府·英國《濟
貧法》·流浪兒童
犯罪和懲罰…………246
司法機制·酷刑與懲罰·犯罪行為·偷獵和《狩獵法》·權利與
騷亂
第六章 啟蒙運動
啟蒙思想家和啟蒙運動…………274
百科全書和啟蒙思想·《百科全書》:出版和抵制
啟蒙運動的主題:理性、自然和宗教…………282
自然神論和經驗主義·啟蒙運動與更廣闊的世界·啟蒙運動政
治理論的道德基礎:孟德斯鳩·敗類之敵:伏爾泰·盧梭:道
德、自然和情感·女性、性別和道德·瑪麗· 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女權辯護》…………308
經濟人…………309
經濟理論:奢侈品和商業(yè)·重農主義和自由放任主義·亞當· 斯密:勞動的社
會價值
其他啟蒙思想…………319
唯物主義:極端還是功利的啟蒙思想·唯心主義:德意志啟蒙運動思想
第七章 啟蒙運動中的世界:公共領域
“公共”的理念及公共領域的形式…………328
沙龍、文學聚會和咖啡館·啟蒙時期的科學和文學學會·啟蒙運動時期的科學和殖
民地社會·中等和高等教育機構·法律和醫(yī)學教育:對傳統(tǒng)的堅持·共濟會
文化表達的多樣性…………353
公共劇院和劇院的公眾·戲劇創(chuàng)作的轉變·藝術和音樂·流行文化
印刷品的使用:擴散和抵制…………367
文學、宗教和初等教育·一場閱讀革命?·著作者的身份·英國和法國的圖書
印刷和銷售·歐洲其他地方的公共領域及鎮(zhèn)壓·結論
第八章 教會與宗教生活
宗教多樣性:寬容與褊狹…………397
18 世紀的歐洲天主教會·高盧教會:法國天主教·法國高盧教會遭遇挑戰(zhàn)·天
主教徒普遍的宗教習俗
新教主義復興420
普魯士的虔敬運動·哈布斯堡帝國的虔敬派·英國循道宗·英格蘭民眾的宗教
褊狹·女性虔敬派教徒和循道宗教徒
18 世紀歐洲的猶太教與伊斯蘭教437
猶太教·伊斯蘭教的形象和現實
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和廢除奴隸貿易443
第九章 民主革命的前夜
舊秩序的崩潰451
第二次瓜分波蘭·俄羅斯的普加喬夫起義·荷蘭愛國者的革命運動
民主革命的轉折點…………466
英帝國的民眾和改革者·北美殖民地的暴動
法國大革命的到來,1774—1789…………478
社會沖突日益尖銳·法國大革命的文化源頭·改革的失敗
大革命的前夜,1787—1789…………487
民眾騷亂與革命的爆發(fā)
注 釋…………500
推薦閱讀…………514
專有名詞對照表…………538
城市精英
大部分貴族居住在農村地區(qū)的莊園中,但是較為富有的貴族在城市,特別是在皇室所在地的首都也有住所。那些有權直接面見皇室首腦的貴族被稱為宮廷貴族。他們熟知如何消費才能引人注目,身邊總是圍著一群仆人和侍從。無論在凡爾賽、馬德里、維也納和圣彼得堡,還是在較小的德意志地區(qū)和意大利的公國的首都,這些貴族都同樣地在歌舞、賭博、大吃大喝和競相攀比中度日。這種奢靡的生活方式意味著大筆支出和大額短期債務,毀掉了不止一個受人尊敬的貴族家庭,但是貴族們仍認為這是在為未來投資。在當時的社會,最上層貴族的常規(guī)生活是謀得一份閑職,領取津貼,然后結一門門當戶對、惠及子女的有利親事。宮廷貴族普遍游手好閑甚至生活放蕩,在他們的生活中,外表和禮儀高于一切。不過,與教會的高級神職人員一樣,他們是最能承擔支持藝術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的人了。他們購買書籍,雖然不總是會讀;觀看歌劇、音樂會和戲;委托藝術家為他們創(chuàng)作畫作,譜寫室內樂;造建豪華的莊園大宅或城市住宅——那些得以幸存至今的已成為珍貴的國家文物。這種奢侈消費、高雅文化和炫耀之風,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各國首都的社會風氣。
東歐各國首都之外的城市文明發(fā)展相對落后。波蘭、俄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片區(qū)域幾乎沒有任何大規(guī)模的城鎮(zhèn),與當時處處皆是灘涂地帶的弗吉尼亞相似,弗吉尼亞幾乎沒有城鎮(zhèn),當地文明是從各個種植園孕育出來的。但是在西歐和中歐,社會發(fā)展經歷了又一個漫長而輝煌的過程。一些城市吹噓當地憲章的歷史與最古老的貴族家庭的家譜歷史一般久遠,并由此產生一種自豪感。某些城市因當地有名的貴族統(tǒng)治家庭而聞名,所以這些家庭被稱為城市貴族階級。荷蘭和瑞士的城市、德意志北部漢薩同盟城市,以及意大利古老城市熱那亞和威尼斯,都是貴族商業(yè)活動的聚集地。他們現在成立了自治的寡頭政治體制,就如普魯士的容克領主和法國的上層貴族。城市貴族的生活方式與領主貴族截然不同。例如在荷蘭,大約2000 個統(tǒng)治階層的家族主管地方議會,并利用議會獲得地方土地資產的使用權。面對社會上關于荷蘭貴族導致曾經一度輝煌的國家走向經濟和政治的衰落的廣泛傳言,所謂的城市“資產階級紳士們”開始倡導有序、節(jié)約和體面的家庭生活方式,將自己與那些懶惰放縱的領主貴族區(qū)分開。[15]
在西班牙、法國和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區(qū)以及意大利北部,上層貴族家庭站在城市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上層貴族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分別在城市和鄉(xiāng)村地區(qū)擁有兩套房產。貴族們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大大地幫助了在奢侈品、食品和家居服務等領域工作的工人們。法國北部城市巴約(Bayeux)是一座以大教堂聞名的城市,同時也是當地農業(yè)地區(qū)的小型行政中心,據統(tǒng)計,當地貴族家庭多達100多個,其貴族總人數接近1.3 萬。這其中包括了當地最大富豪和重要皇家地方官員等,他們在共濟會內組建了獨立的社會組織。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法國南部朗格多克的地區(qū)首府圖盧茲,議會的貴族行政官是當地有名的富豪之一,擁有該地區(qū)44% 的寶貴土地。他們構成獨有的文化和社會圈,并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只與其他家族的貴族階層通婚。在西班牙,大部分貴族家庭并不常住在鄉(xiāng)村別墅,只靠它們獲取固定收入。他們在常住的城鎮(zhèn)市議會起主要作用,并利用特權銷售本家族土地生產的商品,以此獲取高額利潤。
非貴族精英,即資本家的主要職業(yè)為市議會的政府官員,自由職業(yè)者(比如律師、建筑師和醫(yī)生),批發(fā)商和零售商,富裕的領主(他們完全無須從事任何職業(yè),只需定期收取租金費用或投資利息就可以獲得高額收入)。從事上述這些職業(yè)的人群如果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或購買貴族頭銜,便可以被授予貴族頭銜。大部分資本家當然不屬于真正的貴族之列,他們身上有獨特的城市文化特征,特別是在英國、法國、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和荷蘭等地區(qū)。在巴約,中產階層占納稅人總數的25%,大部分都在城市之外擁有土地。最為富裕的資本家是處在貴族、教會和國家之間的中間商,各種巨額收入都經過他們之手,他們的身份可能是:莊園租金的收取人、皇家稅的收取人、法院官員、牛奶和乳制品的大批發(fā)商。聰明的城市資本家知道如何開發(fā)鄉(xiāng)村地區(qū)而獲得收入。一位著名的法國歷史學家總結,法國北部城市博韋(Beauvais)資本家財富的主要來源包括:土地所有權,國家津貼,給一些粗心大意、誠心悔改的地方貴族和窮苦農民的私人貸款。[16]
然而非貴族精英們不僅僅是寄生于舊制度的中間商。資產階級提供商業(yè)服務,投資資本市場,以及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謀求社會職位,這構成了西歐社會的顯著特征。這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港口城市和主要的商業(yè)中心,批發(fā)商和零售商的獨特文化在商業(yè)協(xié)會或合資的貿易公司等社會組織中得到蓬勃發(fā)展。作為年輕商人,他們被不斷地灌輸大量商業(yè)知識,比如記賬、外匯匯率、度量衡和海關業(yè)務等,這些內容只有業(yè)內人士才能了解。在更為成熟的經濟活動中,商人主要關心尋找可獲利的投資機會。雖然商業(yè)財富是流動性的,有學者將其稱為“資金流動”,當商人尋求商業(yè)機會回報最大化時,資金更多和更為富裕的商人也在尋找由政府投資或壟斷支持的投資機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很多商人與貴族和即將成為貴族的平民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后者希望從土地出租或養(yǎng)老金方面獲得穩(wěn)定收入,而不是以從事高風險活動來謀求高額利潤。[17]
事實上,商人的確在自我思維和生活方式上明顯不同于貴族,資產階級通過買賣獲取貴族頭銜。商人則通常將追求社會認可和保持節(jié)約這一美德的外部形象相互結合。一位歷史學家曾經恰當地描述,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實現節(jié)約和有度的奢侈”。商人和其他包括官員或律師資本家精英們相處得并不是那么和諧,經常與他們爭奪城市社會的主動權。一些富豪最終還是會退休,這時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去追求一些更為文雅的職業(yè),但最終他們的家族產業(yè)還是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商人家庭也是一些特殊商品的狂熱消費者,從進口食品到高端家具、服裝和瓷器,他們往往特別蔑視那些過分炫耀財富和權力的商品。[18] 18 世紀的最后幾十年,截然不同的商業(yè)風氣深深地影響了非貴族精英的社會身份,他們被看作一群擁有愛國主義精神、自律,而且熱心公益事業(yè)、尋求共同利益(尤其是對當地政府機構和文化而言特別重要)的集體存在,他們愿意甚至采取行動去打造一個全新的社會面貌。這種精神主要來源于公民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宣揚用進步的、以商業(yè)化為目的的經濟眼光去思考問題,因此商人經常將自我放縱的宮廷貴族當作反面例子。這些貴族揮霍無度,濫用政府權力,最終威脅到國家的發(fā)展,使其陷入道德墮落和政治衰退的局面。與這些貴族相反的是一群愛國者和貴族精英,他們不會造成任何重大社會沖突,并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將愛國精神融入主要社會團體和組織,最終實現復興國家的目的。[19]
在政治方面,18 世紀的城市不再是中世紀時期的自治市,城市居民或市民與農民的奴役狀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在普魯士,負責城鎮(zhèn)收入和掌控政治力量的城市自治皇室官員受到各方力量的聯合打壓,其中包括貪污受賄、專制主義和寡頭聯合。這種情況也同樣出現在其他專制主義獨裁國家。在法國,各個省份情況不同,卻也出現類似的情況。例如在巴黎,國王任命三個關鍵官員:巴黎地區(qū)的管理者,負責整個皇家政府機構管理;巴黎警方的中將,負責監(jiān)管地方檢察官和委員;市場主管(或市長),負責工會及商業(yè)法規(guī)的實施。這種皇室干預模式出現的目的就是精簡地方辦公區(qū)域。從17 世紀開始,皇室通過提高稅收迫使城市官員購買自己的辦公室;18 世紀初,英國皇家政府設立了新辦公室,規(guī)定由地方官員自己購買。
就市政府的管理本身來說,小規(guī)模的地方寡頭整體嚴格控制了地方政府辦公室。一些官員貪污受賄,一些被收買籠絡,還有一些獲得當地城鎮(zhèn)的商人和專業(yè)性公司的授權。不管是采取何種形式,通常以婚姻聯盟建立互助關系的富人們完全控制了地方政府。他們自行分配贓物或財產,有時他們一想到皇室官員掌握大量實質性權力,其掠奪行為就更為過分。舉例來說,在法國北部城市蘭斯的大教堂和制造業(yè)城鎮(zhèn),著名商人、貴族和皇室官員與六名文書顧問在市議會共享權力;但在紡織中心特魯瓦,市參議員均是法官、富有領主和商人,工匠和零售商無權參與議會,但其實他們是應該被列入其中的。[20]
倫敦,歐洲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是市政自治衰落的一個顯著的例外。像英國議會、倫敦城市政府,也有兩個機構——參事議政廳和政務議事廳。25 名市參議員直接歸市長管理,是從倫敦1.2 萬至1.5 萬名自由納稅人中選舉出來的。每位參議員也在倫敦法院擔任法官。政務議事廳由市參議員和每個區(qū)選出的任期為一年的210 名地方納稅人組成。年度選舉必須確保議員鄰里關系融洽,這是其主流。在18 世紀,英國議會成為倫敦最高行政機構。最后,英國倫敦同業(yè)公會的會員,即職業(yè)和專業(yè)團體的成員,其中包括三分之二的納稅人,投票選出市長、四個下議院成員,以及倫敦和米德爾塞克斯郡的行政長官。以上這種選舉制度使得有產階級倫敦市民可以享有廣泛的自治權。[21]
大多數其他歐洲城市居民也享有重要的自治權,只是相對不如倫敦那么廣泛。在德意志,數以百計的中小城鎮(zhèn)不受專制主義約束,還保留著一定程度上的自治。這些城鎮(zhèn)幾乎沒有匿名市民,以及大城市的流動性,人口控制在5000 至15000 之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和基本維持自給自足,不在皇室或貴族的影響范圍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受到神羅馬帝國法規(guī)和傳統(tǒng)的保護,既不受外界野心勃勃的努曼諾爾帝國(Númenor)的干涉,國家貴族或當地平民的寡頭政治也無法對其起主導作用。此外,這些城鎮(zhèn)不存在被剝奪權利的工人,大部分成年男性都是自由公民的身份。每一個城鎮(zhèn)都有自己獨立的管理機構,是公民們真正的家鄉(xiāng)。雖然一些國家,比如巴伐利亞和符騰堡,企圖進行城鎮(zhèn)的統(tǒng)一管理,但他們并沒有制定當地選舉和管理機構的形式。但這些政治體制基本框架類似。大部分城鎮(zhèn)都設立了一個行政委員會或上議院(由6 至12 名終身制市參議員組成)和一個下議院(議會成員為25 至100 名不等),他們的主要職能是監(jiān)管機構、選舉團和高層機構的下屬分管部門。這些議會成員并不是明顯的統(tǒng)治階層。比如倫敦的市議員,他們是工匠和商人的代表。德意志城鎮(zhèn)的市民是歐洲城市工匠的最后政治擁護人之一。[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