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的旅日筆記,作者以客觀冷靜的筆調(diào),真實、感性地向讀者講述一個個發(fā)生在日本的生活瑣事,其中,有作者的思考,有作者的感慨,也有作者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為堅持自己的文化價值觀而作出的努力和抗爭。所以說,這雖然是一本以日本為敘寫對象的散文隨筆集,但其中折射出的卻是作者的心路歷程。就像作者在自序中寫的那樣:“我是為散文而生的。我用一種背對時代的姿勢,孤獨地跋涉在異國,掙扎在思想的泥濘之中。我為尋找精神支點而寫作,為尋找價值寫作;為閱讀日本寫作,為閱讀自己寫作。把愛國、思鄉(xiāng)變成自己的私情,把‘公共話語’變成‘私人話語’——是我寫作中遵循的原則。我在日本人鄙視的眼光里成熟起來、豐滿起來、透徹起來!
本書以大量新的、由世界上各資深機構(gòu)發(fā)布的宏觀經(jīng)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以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為背景,分別從消費品零售增長率、進出口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就業(yè)、外匯儲備、財政赤字、金融機構(gòu)貸款余額以及證券市場等幾個方面,以各種量化指標進行衡量和評估,并最終給出一個風險指數(shù)。在此基礎(chǔ)之上,本書還進一步對我國宏觀經(jīng)濟的運行和發(fā)展做出預測和前瞻,這對于我們廣大從事經(jīng)濟工作的讀者來說,具有較強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客寮聽蟬》:
京都四季物語:春櫻之卷櫻花,春的卷首語。
一去東瀛,為的是——在櫻花樹下踏歌。那種境界,唯有獨立東風看牡丹,或者斜倚江南的小閣,對半湖煙水聽殘荷的雨聲可以比擬。為了見到夢中的櫻花樹,我來到日本京都。
京都清水寺向陽石階前的櫻花——開了;哲學小道傍山根的櫻花——開了;鴨川兩岸水邊的櫻花——開了;滿京都的櫻花一起響亮地喊出口號——我們開了。
二櫻花滿開如辣妹唱搖滾樂。滿枝、滿樹、滿街、滿河川,對著春天的麥克風,發(fā)瘋地勁舞,發(fā)瘋地扭動,彩色的頭發(fā)舞在風里。
一時花山花海,如歌、如雪、如錦、如霞,轟轟烈烈。此時,有人家在花樹下?lián)我话汛蠹t傘,在陽光最燦爛、最安靜的中午,一個穿和服的女子在傘下亭亭玉立,艷麗得像天女下凡,令我不敢正視。
三平時街上,是行走匆忙的日本人,無暇旁顧的日本人,埋頭苦干的日本人。東京、大阪的上班族一出地鐵,像大峽谷的瀑布,飛流直下公司。
匆匆的腳步,律己的生活,在城市殘冬的苦澀中,他們渴望有一種花,開遍世界,染紅世界,芬芳世界;紅得像火山熔巖的花,把一年的郁悶發(fā)泄出來——這就是櫻花了。
為了這一刻,京都的八阪神社公園,櫻花還沒有開,日本人和日本公司已提前在櫻花樹下鋪塑料布,爭奪賞花地盤。有時難免在櫻花樹下動粗動武,不可開交,有的在地上寫字“告地狀”,警察火速趕來維持秩序。
報紙、雜志、電臺、電視,爭相播報櫻花開放的消息,播報由北向南移動的“櫻花前線”。日本國民關(guān)注櫻花的程度,超過了日本的首相選舉。
四當櫻花滿開,花訊潮水般地涌過來,家家戶戶打開窗子,把衣服、被子曬出去,感受花的氣息;然后傾城出動,舉國若狂地追逐櫻花的芳蹤。宴罷紅云歌絳雪,東皇第一愛櫻花。
此時,鳥從樹上飛起,翅膀振落花瓣;人在樹下走過,肩頭碰落花瓣。賞花的、觀光的、湊熱鬧的、各國旅游的、攜壺的、背相機的、男女相依的:人人同唱櫻花歌。
此時,花下的行人最多;行人中,女人比男人多;女人中,穿和服的女子,比不穿和服的女子多;穿和服的女子,京都比東京多。
五鴨川的三條、四條,掩映在櫻花樹兩岸,是一片亭臺樓閣,京都著名的繁華綺麗之地。
有佳人三千,鶯啼比鄰;香巢愛窩,燈紅酒綠。
從東岸花間小路歸來,走過沿河的先斗町,左顧右盼。人醉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此時,憑欄可以把盞,臨樓可以吹簫;臥醉可以聽鼓,卷簾可以窺人——這就是蓬萊仙境;這就是以中國南宋臨安為摹本的——京都的櫻花節(jié)了。
六櫻花落后,賞花人又回到生活,回到辦公室,回到苦澀的人際關(guān)系中。一絲不茍,默默地工作;忍受痛苦,過節(jié)儉的生活。
但有花的時候,不能沒有酒;有酒的時候,不能沒有歌;有歌的時候,不能沒有醉;櫻花樹下,到處可以看見醉倒的男人,總有美人扶著回家。
呼朋喚友,攜壺高歌,縱情狂歡;舞在花下,醉在花下,享受在花下;用南風、用四月、用酒、用忘我的境界,去釀造生命的美麗。
春風吹開了花,也吹折了花;春光的花世界,又被春光收拾去;春天成了酒,梅子腌漬起回憶。
直到柳也慘慘,水也潺潺;春也過頭,鳥也啼瘦;櫻花也卷起行囊回家,幾天后便消失在鴨川河邊;它們和傷感的情緒一起,進入日本文學,變成和歌和俳句的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