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選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市面上已很難見到此書。這是學界第一部三蘇作品分體選集,對研究三蘇,尤其是對推動蘇洵、蘇轍的全面研究影響巨大。
《三蘇選集》請曾棗莊教授對原書作了?毖a充處理,作為“曾棗莊三蘇研究叢刊”之一,重新推出。
無名氏《史闕》載:“軾、轍登科,明允(蘇洵)日:‘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辈徽摗妒逢I》的記載是否屬實,三蘇父子的經(jīng)歷確實如此。
蘇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少不喜學,年二十五始知讀書,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但二十九歲舉進士不中,三十七歲舉茂才異等亦不中。他在《上韓丞相書》中說:“及長,知取士之難,遂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術(shù)!彼贇Я藬(shù)百篇舊稿,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七八年后又開始著書,并一發(fā)不可收拾,寫出了《幾策》《衡論》《權(quán)書》等堪稱“王佐才”的名著。后經(jīng)知益州張方平推薦,他送二子入京應(yīng)試,成了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座上客。先后任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編纂太常寺禮書,直至去世。蘇洵是大器晚成,即使他以文章名動京師后,仍未被重用,“書雖成于百篇,爵不過于九品”(《老蘇先生會葬致語》)。
與蘇洵相反,蘇軾兄弟卻是大器早成。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字子由,號潁濱遺老。他們在父親的精心培養(yǎng)下,于嘉祐二年(1057)-舉進士及弟。對他們兄弟來說,取得功名確如“拾芥”一般容易,“不足以騁其逸力”(張方平《文安先生墓表》)。
詩選
蘇洵
上田待制
憶山送人
途次長安上都漕傅諫議
又答陳公美三首
丙申歲余在京師,鄉(xiāng)人陳景回自南來,棄其官,得太子中允。景回舊有
地在蔡,今將治園囿于其間以自老。余嘗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
買地筑室,以為休息之館,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詩,遂道此意。景回
志余言,異日可以知余之非戲云耳
歐陽永叔白兔
老翁井
答二任
游嘉州龍巖
題白帝廟
襄陽懷古
昆陽城
與可許惠所畫舒景,以詩督之
九日和韓魏公
送蜀僧去塵
顏書
蘇軾
郭綸
初發(fā)嘉州
戎州
舟中聽大人彈琴
黃牛廟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類為比,仍不使
皓白素等字,次子由韻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即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
一篇寄之
和子由澠池懷舊
王維吳道子畫
次韻子由岐下詩
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后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
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diào)水符
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
聊為和之(選四)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泗州僧伽塔
龜山
游金山寺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施二僧
戲子由
都廳題壁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選一)
望海樓晚景五絕(選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