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知來歷的年輕孕婦昏倒在街上,人們把她送進了貧民收容院。第二天,她生下一個男孩后死去。這個孤兒被取名奧立弗·退斯特。十年后奧立弗成了棺材店的學徒。他不堪虐待,逃到了霧都倫敦,不幸落入賊幫手中。小小的孤兒在逆境中掙扎,幸而他由于本性善良而得到了善良人的幫助。他一次次化險為夷,終于能和愛他的親人團聚,他神秘的出身也真相大白。
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的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就是經(jīng)典?梢哉f,進入“世界文學名著百部”的這一百部書,是經(jīng)過幾代編者和讀者遴選的結晶,不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且其受歡迎的程度也自不待言。但作為推薦書目,有兩點還須說明:
其一,重要性。對人的教育,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不僅僅來源于教師和家長的倫理說教,還來源于對社會事件和人類活動的認知和接受。作為智育和德育教化的輔助手段,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這也是教育部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選定百余部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作為必讀書目的宗旨。文學作品是通過藝術形式和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它猶如一面鏡子,對開啟人的心智,選擇人生取向,都具有參照價值。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達到汲取精神力量的效果。在心靈被觸動的剎那間,人的思想和品格會發(fā)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從而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充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
另外,作為精神享受或娛樂的一種方式,閱讀也是生活的高雅選擇。再則,閱讀對于提升人的文化素質(zhì)和語文能力的作用不容小覷。
其二,必要性。我們編選的這套書,多是譯壇新秀的重譯本,有人可能說,一遍遍地重譯,意義不大。這種論調(diào)完全是對翻譯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際缺乏認識的一種偏見。眾所周知,世界各民族語言之間的翻譯文化活動已越千年,中國開始大量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歷史亦逾百年。各國彼此互譯文學名著不僅成為翻譯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實,也已成為翻譯文學不斷繁榮的象征。一部文學名著在某種語言或幾種語言的譯本超過百種的,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盡管中國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數(shù)量,但有幾種譯本乃至幾十種譯本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少見。隨著中國翻譯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和時間的推移,譯本愈來愈多將是大勢所趨。
別說是不同語言的異域文化,就是本民族古代文化典籍的現(xiàn)代.語言譯本不也是層出不窮嗎?《論語》《老子》《莊子》等的白話文譯本何止百種?
外文譯本的不斷推陳出新并不意味對前人翻譯成果的否定或貶低,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用更貼近時代的語言重新表達。試問,現(xiàn)在的年輕讀者還能去看上個世紀初的林譯小說嗎?五四時期用白話文翻譯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現(xiàn)在人們讀起來也會覺得很拗口。甚至大文豪魯迅、郭沫若的譯文現(xiàn)在讀起來,有時也令人皺眉頭。
任何一種語言都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fā)展,而文學作品是反映時代的定型產(chǎn)物,它只能作為文化遺產(chǎn)而存續(xù)下去。對于一部外國文學作品,如果二三十年沒有出現(xiàn)新的譯本,前人的譯本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缺乏語言當下的時代感,就會出現(xiàn)翻譯文化滯后于時代發(fā)展的狀態(tài)。文學翻譯不是一枝獨秀的花壇,而是百花爭妍的園圃,萬紫千紅應是它的本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眾閱文學館:霧都孤兒》:
接下來的八個月,或許說是十個月,奧立弗成了一種有組織的背信棄義與行為欺詐的犧牲品,他是用奶瓶養(yǎng)大的。濟貧院當局按規(guī)定把這名孤兒嗷嗷待哺、什么都沒有的狀況上報教區(qū)當局。教區(qū)當局一本正經(jīng)地查問濟貧院方面,眼下“院內(nèi)”是否連一個能夠為奧立弗提供照料和營養(yǎng)的女人也騰不出。濟貧院當局恭敬地答復說:“騰不出來。”鑒于這一點,教區(qū)當局很慷慨地決定,把奧立弗送出去“寄養(yǎng)”,換成另一種說法,就是給發(fā)落到三英里以外的一處分院去,那邊有近30個違反了濟貧法的小罪犯整天在地板上打滾,毫無吃得太飽、穿得過暖的憂愁,有一個老太婆給他們以親如父母的管教,老太婆把這幫小罪犯接收下來,是看在每顆小腦袋一星期補貼六個半便士的分上。假設一星期七個半便士,可以為一個孩子辦出一流的伙食,七個半便士可以買不少東西了,足以撐壞一只小肚子,反而不舒服。老婆娘足智多謀,閱歷非淺,很懂得調(diào)理孩子,更有一本算計得很老到的私賬。就這樣,她把每周的大部分生活費用在自己的身上,用在教區(qū)新一代身上的津貼也就比規(guī)定的少了又少。她竟然發(fā)現(xiàn)深處自有更深處,證明她自己可以當一個很出色的實驗哲學家。
人人都知道另一位實驗哲學家的佳話,他自有一套馬兒跑得好也能不吃草的高見,還驗證得活龍活現(xiàn),把自己一匹馬的飼料降到一天只喂一根干草。毫無疑問,要不是那匹馬在把要獲得第一份可口的空氣飼料之前一天內(nèi)_命嗚呼,他早就調(diào)教出一匹什么東西都不吃的烈性駿馬來了。接受委托照看奧立弗·退斯特的那位女士也信奉實驗哲學,有幸的是,她的方法實施起來也有極其相同的結果。每當小孩們已經(jīng)訓練得可以依靠低劣食物,靠著少得不能再少的一部分活下去,十個有八個半會出現(xiàn)這種的情形:或者在饑寒交迫下病倒在床上,或者一不留神掉進了火里,或者就是偶然之間給嗆得半死,只要出現(xiàn)其中任何一種狀況,可憐的小生命一般會被召到另一個世界,與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先人團聚。
在翻床架子的時刻,沒有看見床上還有教區(qū)收養(yǎng)的一名孤兒,竟然連他一塊倒過來,或者正趕上洗洗涮涮的時刻一不留神把孩子給燙死了——不過后一種事故很罕見,洗洗涮涮一類的事在寄養(yǎng)所里幾乎絕無僅有——發(fā)生這樣的事,偶爾會吃官司,但并不少見。陪審團可能會心血來潮,提出一點棘手的疑問,要不就是教區(qū)居民公然聯(lián)名提出抗議。不過,教區(qū)醫(yī)生的證明和干事的證言很快就把這類舉動給頂回去了,前者照例把尸體剖開看看,發(fā)現(xiàn)里邊空無一物(這倒是極為可能的).后者則是教區(qū)要他們怎么發(fā)誓他們就怎么發(fā)誓,誓言中充滿獻身精神。另外,理事會定期視察寄養(yǎng)所,總要提前通知,他們要來了,到他們?nèi)サ臅r刻,孩子們個個收拾得又干凈又光鮮,令人賞心悅目,人們還要怎么樣。
這種寄養(yǎng)制度看似不會結出什么豐碩的果實。奧立弗·退斯特的九歲生日到了,眼見得還是一個滄桑瘦弱的孩子,個子不高,腰也很細。然而,奧立弗胸中已經(jīng)種下了剛毅倔強的精神。這種精神有廣闊的空間得以發(fā)展,這要歸功于寄養(yǎng)所伙食太差,說不定正是由于這種待遇,他才好歹活到了自己的第九個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