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職場勵志類圖書,主要從作為一個員工最基本的應有的態(tài)度開始,把職業(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來做,認識到態(tài)度的力量,樹立起正確、端正的態(tài)度,從而讓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來決定自己的職業(yè)高度;時刻抱有一顆“責任之心”,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絕不做“差不多”員工,潛心蟄伏以厚積薄發(fā)來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完美執(zhí)行,將執(zhí)行力貫徹到位,最終讓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常規(guī),跳出自我局限,以高效的創(chuàng)新力為企業(yè)帶來無窮的效益等八個方面詳細展開來論述。本書不僅觀點新穎透徹,案例生動活潑,更主要的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操作性極強,對廣大讀者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王明軍,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
中國資深企業(yè)教練師
企業(yè)人崗匹配資深導師
全國優(yōu)秀質(zhì)量管理小組成員
國家工程建設質(zhì)量獎獲得者
世通建筑勞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有三十余年的國企、私企管理經(jīng)驗,對教練型領導力及九型人格有深入研究。通過對企業(yè)全系統(tǒng)的人崗匹配,能迅速把人力資本在各崗位上的工作效率放大數(shù)倍。
服務過的企業(yè):酒仙網(wǎng)、格力集團、中建、中鐵、中冶、中煤、北京建工等。
1984年,青島港組建集裝箱公司,許振超當上了第一批橋吊司機。許振超又開始鉆研上了。橋吊作業(yè)有一個高低速減速區(qū),減速早了裝卸效率下降,減速太遲又影響貨物安全。于是,他帶上測試表反復測試,終于成功地將減速區(qū)調(diào)到最佳位置。以前一臺橋一小時吊14-15個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個箱子,使作業(yè)效率提高了25%。
1991年,許振超當上了橋吊隊隊長。他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橋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時速度太快,吊具與集裝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這么操作不僅橋吊容易出故障,貨物也不安全,必須做到無聲響操作。
司機們一聽炸了窩。集裝箱是鐵的,船是鐵的,拖車也是鐵的,這集裝箱裝卸就是鐵碰鐵,怎么能不響呢?
許振超沒多解釋,自己動手練起來。他通過控制小車水平運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間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掃集裝箱邊角,下瞄船上裝箱位置一點,手握操縱桿變速跟進找垂線。打眼一瞄,就能準確定位,又輕又穩(wěn)。然后,他專門編寫了操作要領,親自培訓骨干并在全隊推廣,以事實說服司機們。就這樣,無聲響操作又成了許振超的杰作、青島港的獨創(chuàng)。
當了隊長的許振超,除了開好自己的橋吊,還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隊里的一臺橋吊控制系統(tǒng)發(fā)生了故障,請外國廠家的工程師來修。專家干了12天,一下子掙走了4.3萬元。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許振超。他想,如果自己會修,這筆錢不就省了嗎?
然而,橋吊的構造很復雜,涉及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等6門學科,就是學起重機械專業(yè)的大學生也至少得兩三年才能夠處理一般性故障。許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為了攻克這門技術,他像著了魔似地刻苦鉆研,終于他發(fā)現(xiàn),所有的技術難點都集中在一塊塊控制系統(tǒng)模板上,而這正是外國廠家全力保護的尖端技術——不僅沒提供電路模板圖紙,就連最基本的數(shù)據(jù)也沒有。
許振超偏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著借來的備用模板,一頭扎進自己的小屋里。一塊書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鑲嵌的上千個電子元件,另一面是彎彎曲曲的印刷電路,這樣的模板在橋吊上一共有20塊。為了分辨細如發(fā)絲、若隱若現(xiàn)的線路,許振超專門用玻璃做了個支架,將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燈泡,通過強光使模板上隱形的線路顯現(xiàn)出來,然后一筆一筆繪制成圖。光分辨這兩千多個焊點,已夠麻煩了,要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連接更麻煩。一個點前后左右可能有四條連線,而且每條連線又延伸出兩條連線,兩條再變成四條,最多的變成20-30條連線,每個點、每條線,許振超都要用萬用表試了又試,一條線路常常要測試上百個電子元件,直到最終試出一條通路來。這樣精細的活,特別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許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塊,敷上一會兒。接著再干,每天晚上堅持千三個多小時。
就這樣,許振超用了整整四年時間,一共倒推出了12塊電路模板,畫了兩尺多厚的電路圖紙,終于攻克了技術難點。這套模板圖紙后來便成了橋吊司機的技術手冊,成了青島港集裝箱橋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臺橋吊上的一塊核心模板壞了,許振超跑到電器商店花8塊錢買了一個運控器,回來換上后橋吊就正常運作了。而這要是在以前,換一塊模板得花3萬塊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