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經氣化為基礎,融通歷代各家代表性學說,形成了以“五法”(標本法、聚類法,抓獨法、平脈法和截斷法)為代表的中醫(yī)理法方藥一氣貫通,以簡馭繁的實戰(zhàn)性極高的辨證論治模式。同時,本研究特別強調病證癥有機結合,形氣神一起同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希望借此研究成果的更多臨床實踐和運用,最終實現中醫(yī)學理論方面的寒溫一統(tǒng)、內外一統(tǒng)、古今一統(tǒng)甚至中西一統(tǒng)
本書的出版,必將極大地推動中醫(yī)臨床理論學習尤其是傷寒雜病論學習和交流的深入,具有非常大的現實和長遠意義,本書值得每一個中醫(yī)界同道研讀。
吳雄志,男,醫(y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腫瘤治療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xié)會康復部副部。1996年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998年考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對中藥抗腫瘤復發(fā)與轉移、中藥逆轉腫瘤耐藥與原發(fā)性肝癌的綜合治療有一定研究。發(fā)表論文多篇,先后著有《中醫(yī)脾胃病學》和《腫瘤中醫(yī)治療及醫(yī)案精選》。
前言
第一章傷寒概論
一、如何學習中醫(yī)1
二、中醫(yī)的歷史與演變2
三、《傷寒論》的辨證論治體系3
四、證的本質4
五、六經辨證法5
六、六經辨證的特點6
七、《傷寒雜病論》研究的代表學說9
八、我們研究《傷寒雜病論》的特點22
第二章認識生命
一、生命本源31
二、六經化生36
三、答疑篇42
第三章標本法
上篇標本源流44
一、為何研究標本中氣44
二、五運六氣45
三、標本源流48
四、標本中氣的時空模型49
五、標本配屬53
六、標本位紀55
下篇標本論治56
七、形氣一體56
八、標本從化57
九、六經氣化60
十、生化氣交68
十一、六經氣位70
十二、小結71
第四章聚類法
一、辨陰陽總綱72
二、辨病發(fā)何經73
三、辨證用方藥79
四、三陽傳變,三陰遞進81
五、六經為病欲解時81
第五章平脈法
上篇平脈法總論83
一、遍診法85
二、陰陽脈法87
三、五行脈法91
四、氣運脈法92
五、十二脈法94
六、伏氣脈法95
七、血證脈訣96
八、腫瘤脈法97
九、真臟脈訣97
下篇平脈用藥法98
一、脈學原理98
二、左手脈法103
三、右手脈法108
四、小結109
五、答疑篇111
第六章奇經八脈
一、陰維與陽維115
二、陰蹺與陽蹺116
三、沖脈118
四、任脈119
五、督脈120
六、帶脈121
七、八脈用藥法122
八、小結125
九、答疑篇125
第七章抓獨法
一、抓獨法的特點127
二、抓獨的方法131
第八章截斷法
一、六經傳變142
二、截斷法147
三、小結163
四、答疑篇164
第九章醫(yī)學一統(tǒng)
一、寒溫一統(tǒng)168
二、寒涼派170
三、攻下派171
四、滋陰流派與溫補流派172
五、扶陽派174
六、補土派175
七、中醫(yī)一統(tǒng)176
八、醫(yī)門發(fā)揮177
九、補論:醫(yī)學一統(tǒng)182
……
第十章五法歸一
第十一章解熱法
第十二章太陽病篇
第十三章少陽病篇
第十四章太陰陽明病篇
第十五章少陰病篇
第十六章厥陰病篇
第十七章三陰死證
第十八章六經在經
第十九章虛勞篇
第二十章七情為病
第二十一章陰陽交、陰陽易、陰陽毒
第二十二章用藥法
第二十三章陰陽大論
第二十四章傷寒傳心
第二十五章《傷寒雜病論研究》歌訣
版權頁:
朱丹溪的《格致余論》提出“陰常不足,陽常有余”的觀點,或者說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為什么會“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呢?因為火分君火和相火,而水只有一個, “一水不勝二火”,所以朱丹溪認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他提倡滋陰降火,后世稱之為“滋陰派”。他的理論有沒有道理,我們要思考。我們看腎臟,腎為水臟,首先有腎氣虛,然后導致腎陰、腎陽虛,進一步發(fā)展則導致腎精虧虛,最后累及奇經八脈。腎陰虛、腎陽虛的背后是腎精虛,因為陰陽是腎精之變化,由腎精化生出腎陰、腎陽。腎陰、腎陽虛指的是氣化,腎精虛指的是形質。雖然腎陰、腎陽都為腎精所化,但腎精屬陰,即我們講的陰精。所以腎陰、腎陽虛的本質都是腎精虛,這就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原因所在。
如果認識到腎陰、腎陽虛的本質都是腎精虛的話,我們就能理解金匱腎氣丸其實就是由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而來了,這就是我們講的“陰中求陽”。溫腎陽的時候會從六味地黃丸加減,而如果要養(yǎng)腎陰的話,不可能從四逆湯中加減。那么如何理解“陽中求陰”呢? “陽中求陰”是因為滋陰藥滋膩呆滯,需要陽氣運化,所以反佐點溫陽的藥而已余”。道理就在于此,來自哪里?來自金匱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