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研究讀本: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研究讀本》從文獻選編、寫作背景、文獻出版和傳播、文本解讀和當代闡釋幾個方面力爭較為全面解讀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一書。《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研究讀本: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研究讀本》從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著作中篩選出一些有關社會主義方面的經(jīng)典論述。對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寫作背景、國內外主要版本的出版和傳播情況給予較為細致的文獻和思想史梳理。梳理和概述國內外對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的研究概況。選取若干篇國內外較有代表性和專業(yè)性的有關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論著。概述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的文本結構和內容。從不同理論視角以專題形式嘗試給予經(jīng)典文本以當代解讀。
薛俊強,男,哲學博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從事馬克思社會歷史觀及其當代性研究,F(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課題2項。在《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哲學動態(tài)》等刊物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導論
第一部分 歷史考證
第一章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寫作的時代背景及其問題意識
一 澄清杜林思想對19世紀后半期德國工人黨思想的有害影響
二 駁斥杜林對馬克思學說的歪曲,重塑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世界觀的本真內涵
三 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學說,指導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
第二章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國外主要版本及其傳播情況
一 英文版、日文版和俄文版的寫作和出版概況
二 法文版的寫作和出版概況
三 德文版的寫作和出版概況
第三章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國內主要版本及其傳播情況
一 新中國成立前的傳播和版本發(fā)行情況
二 新中國成立后的傳播和版本發(fā)行情況
第二部分 研究狀況
第四章 國外研究狀況
一 第二國際和蘇俄東歐時期的研究概況
二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的研究概況
第五章 國內研究狀況
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國內研究概況
二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當代研究概況
第三部分 當代解讀
第六章 文本結構和主要內容
一 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前史(空想社會主義)和理論淵源
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及科學理論前提
三 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現(xiàn)實表征及其未來特征
第七章 重要理論觀點的當代闡釋
專題一 恩格斯與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
專題二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和價值旨趣
專題三 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趨勢的理論闡釋
專題四 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現(xiàn)實表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考
第四部分 經(jīng)典著作選編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托·馮·伯尼克(節(jié)選)
列寧弗里德里!ざ鞲袼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Ⅰ 研究文獻精選
一 伯恩施坦:《科學社會主義怎樣才是可能的》
二 考茨基:《疑問的社會主義對抗科學的社會主義》
三 雷納特·梅爾克耳:《論恩格斯的著作(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的產(chǎn)生、意義和影響》
四 G.A.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
附錄Ⅱ 參考書目
一 中文參考文獻和進一步閱讀書目
二 外文參考文獻和進一步閱讀書目
我們的不可知論者也承認,我們的全部知識是以我們的感官向我們提供的報告為基礎的。可是他又說:我們怎么知道我們的感官所給予我們的是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確反映呢?然后他告訴我們:當他講到事物或事物的特性時,他實際上所指的并不是這些他也不能確實知道的事物及其特性,而是它們對他的感官所產(chǎn)生的印象而已。這種論點,看來的確很難只憑論證予以駁倒。但是人們在論證之前,已經(jīng)先有了行動!捌鸪跏切袆印雹佟T谌祟惖牟胖翘摌嫵鲞@個難題以前,人類的行動早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布丁的滋味一嘗便知。當我們按照我們所感知的事物的特性來利用這些事物的時候,我們的感性知覺是否正確便受到準確無誤的檢驗。如果這些知覺是錯誤的,我們關于能否利用這個事物的判斷必然也是錯誤的,要想利用也決不會成功?墒,如果我們達到了我們的目的,發(fā)現(xiàn)事物符合我們關于該事物的觀念,并產(chǎn)生我們所預期的效果,這就肯定地證明,在這一范圍內,我們對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覺符合存在于我們之外的現(xiàn)實。我們一旦發(fā)現(xiàn)失誤,總是不需要很久就能找出失誤的原因;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行動所依據(jù)的知覺,或者本身就是不完全的、膚淺的,或者是與其他知覺的結果不合理地混在一起——我們把這叫做有缺陷的推理。只要我們正確地訓練和運用我們的感官,使我們的行動只限于正確地形成的和正確地運用的知覺所規(guī)定的范圍,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行動的結果證明我們的知覺符合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觀本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例子迫使我們作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經(jīng)過科學檢驗的感性知覺,會在我們的頭腦中造成一些在本性上違背現(xiàn)實的關于外部世界的觀念;或者,在外部世界和我們關于外部世界的感性知覺之間,存在著天生的不一致。
但是,新康德主義的不可知論者這時就說:我們可能正確地感知事物的特性,但是我們不能通過感覺過程或思維過程掌握自在之物。這個“自在之物”處于我們認識的彼岸。對于這一點,黑格爾早就回答了:如果你知道了某一事物的一切性質,你也就知道了這一事物本身;這時剩下來的便只是上述事物存在于我們之外這樣一個事實;只要你的感官使你明白這一事實,你也就完全掌握這一事物,掌握康德的那個著名的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了。還可以補充一句:在康德的那個時代,我們對自然界事物的知識確實殘缺不全,所以他可以去猜想在我們對于各個事物的少許知識背后還有一個神秘的“自在之物”。但是這些不可理解的事物,由于科學的長足進步,已經(jīng)接二連三地被理解、分析,甚至重新制造出來了;我們當然不能把我們能夠制造的東西當做是不可認識的。對于本世紀上半葉的化學來說,有機物正是這樣的神秘的東西;現(xiàn)在我們不必借助有機過程,就能按照有機物的化學成分把它們一個一個地制造出來。近代化學家宣稱:只要知道不管何種物體的化學結構,就可以按它的成分把它制造出來。我們現(xiàn)在還遠沒有準確地認識最高有機物即蛋白體的結構;但是沒有理由說幾個世紀以后我們仍不會有這種認識,并根據(jù)這種認識來制造人造蛋白。我們一旦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同時也就制造了有機生命,因為生命,從它的最低形式直到最高形式,只是蛋白體的正常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