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不少字,提筆為自己的書寫序還是第一次。
先感謝讀者朋友們的厚愛,讓我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寫手能夠接二連三地將文字變成鉛字,尤其這套《唐史并不如煙》出到了第六冊,按照計劃,還會有第七冊,相信就在不遠的將來。
坦白地說,我的這套通俗唐史系列是受了《明朝那些事兒》影響,這一點毋庸諱言,當年明月創(chuàng)造性地開創(chuàng)了通俗寫史,引領了一時風潮,而我恰在這個時候加入了這個行列。至于我的書名,見多識廣的人應該會聯(lián)想到章詒和先生的《往事并不如煙》,沒錯,我在起書名的時候借鑒了章先生的書名。
在《往事并不如煙》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看到了立體的史良,看到了有煙火味的羅隆基,這些人物的形象區(qū)別于歷史課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章先生用她的筆告訴我們,這些人物曾經如此這般生活過。
受章先生影響,我力圖在我的書中讓一個個人物活起來,讓他們不僅是平面的,更是立體的,讓他們活在大時代中,同時更關注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命運,這既是為古人,也是為我們自己。
試想,當我們告別這個世界,如果后人僅僅憑借我們的檔案和履歷了解我們,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們不只有生卒年月,不只有所謂的大事記,我們更有一個平常人的喜怒哀樂。在這個世間,我們哭過,笑過,奮斗過,頹廢過,每個人都曾經是自己人生戲劇的主角,如果將我們的人生濃縮提煉,何嘗不是一幕幕人生大劇?
時針撥到2009年4月,《唐史并不如煙第一部:大唐開國》面世,我是一個俗人,也有名利之心,也期待自己的書能有洛陽紙貴的效果。略顯遺憾的是,由于上市推廣并不到位,這套書沒有成為一時無兩的絕對暢銷書,反而成了書店的常銷書,看過的人紛紛好評,但沒看過的人還是沒看過。在這個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身為一個普通作者,我又能怎樣呢?
有意思的是,隨著唐史系列的出版,出版方的糾結也在與日俱增,甚至幾次開會研究,為什么此書不如預想那般紅呢?明明具備了暢銷的潛質,為什么登不上暢銷書排行榜呢?幾次研究下來,出版方得出結論,書名沒取好,需要重新取名,重新包裝上市。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如果重新包裝,那么已經推出的幾本怎么辦?就這樣,在矛盾中,唐史系列出到了第五本。
最終在中國文史出版社梁玉梅編輯的穿針引線下,唐史系列第六本《元和中興》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并且該系列迅速再版。
此時喧囂的通俗歷史熱已成過去式,而我既不迷戀所謂的熱潮,也不懼怕所謂的低谷,無論熱潮還是低谷,我還是我,我只想安安靜靜寫字,安安靜靜在書里與古代人物對話。
時代與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的時間變得忽快忽慢,當我們回憶過去時,往往感覺就發(fā)生在昨天,而當我們回憶近一兩年甚至近半個月的事情時,甚至會有過去好久、恍如隔世之感,這一切都是因為科技進步和信息爆炸。當一切信息都碎片化后,我們的記憶也支離破碎,到最后,能記住的又有多少呢?
科技對出版的沖擊顯而易見,科技對作者的沖擊也前所未有,但只要心中有堅守,什么時候都不會迷茫,也不會隨波逐流,到后來你會發(fā)現(xiàn),就這樣安安靜靜挺好。其實,無論多大的沖擊,人總是要看一點歷史的,我們得知道我們出發(fā)的路通向何方,更需要知道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
最后用一點篇幅感謝一下家人吧,如果沒有他們的引領和支持,我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有唐史系列。
我的母親李家華女士1953年出生,1960年入學,1966年小學畢業(yè),因為家庭的原因沒能繼續(xù)求學,至今引以為憾。據(jù)母親回憶說,小學畢業(yè)時她的數(shù)學和語文考試成績都是滿分——100分,本可以進入中學繼續(xù)求學,無奈外祖父患病在身,一家老小全靠外祖母里里外外支撐,雖然彼時上學學費可以全免,但還需要有一套住宿被褥,就是這套被褥難倒了母親一家人。當然其中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那時農村盛行“女孩讀書無用”論,又恰好同村有一位中學畢業(yè)的女生回村務農,這些背景成為母親繼續(xù)求學的絆腳石,最終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止步于小學。
正是因為這段經歷,母親在我求學的道路上支持得最為堅定,她說,只要我愿意讀,她就一直供下去,無論讀到哪一步。在母親的支持下,我一路走來,從大學本科讀到了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如果不是我對學業(yè)有所厭倦,相信她會支持我讀完所有能讀的階段。
略顯遺憾的是,盡管讀了七年建筑專業(yè),畢業(yè)后我卻進入了與建筑毫無關系的電視行業(yè),并且在電視行業(yè)一待就是十幾年,希望這不算辜負母親的期待。
從2002年工作至今,同大多數(shù)游子一樣,每年回去的時間寥寥無幾,我成家立業(yè)向著四十歲奔去,母親也在歲月中漸漸老去。以前讀龍應臺的文章無感,現(xiàn)在再讀,不覺淚濕眼眶。龍應臺寫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與子女是緣分,我們要做的是珍惜緣分,無論此生好與不好,下輩子都不一定能再相見。
在這里,同時感謝我的岳父、岳母以及妻子,如果不是你們無私付出,我哪里有時間這樣一本一本寫下去。
當然也感謝我的父親,如果沒有你,哪里會有我?
最后對女兒說幾句,孩啊,為父不求你多成功,不求你多富貴,只求你能健康快樂,平平安安,做一個普通人,過平常的生活,這也就夠了。
至于我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方向,還是會聚焦唐朝,我一直想寫一部與眾不同的歷史小說,并且一直在儲備,希望很快就有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那一天。
曲昌春,知名歷史作家,媒體記者,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現(xiàn)任職于中央電視臺。自幼酷愛歷史和文學,致力于通俗歷史的寫作,對唐代歷史尤為感興趣,造詣頗深。主張人性化寫史方式,以現(xiàn)代視角審視解讀歷史。出版歷史類著作多部,其中《唐史并不如煙》系列憑借著極高的寫史水準,一經面世便持續(xù)熱銷,積累了龐大的忠實讀者群體,他也因此被粉絲們親切地稱呼為“神筆曲大”。
《唐史并不如煙(第1部 大唐開國 修訂版)》:
酒,毒酒!
月,冷月!
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二日,唐朝最后一個皇帝李枧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街頭,他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只是沒有想到來得這么快。
屈指算來,也就是一年前,李祝接到了權臣朱溫的明示:小李,該禪讓皇位了。
“禪讓”,多么崇高的一個詞語,此時卻變得俗不可耐,從北周到隋,從隋到唐,從唐再到朱溫的后梁,每一次權力的交替都以“禪讓”為名,一切看上去很美,一切又看上去那么俗,因為誰都知道,所謂“禪讓”就是虛張聲勢的一個名詞,權力交替哪次不是赤裸裸的搶奪,所謂“禪讓”就是皇帝的新裝。
于李祝而言,這個皇帝當又何喜,不當又何憂,原本他就不想當,在他父親李嘩的末期,唐王朝已經到了終點,父親和自己都不過是朱溫手里的稻草人,除了煞有介事地以天子之名嚇唬一下藩鎮(zhèn),剩下的作用估計就是恐嚇一下麻雀了。
父親李曄已經死于朱溫之手,自己這個皇帝則是比父親還要傀儡的傀儡,盡管在自己手上唐朝又延續(xù)了三年,然而這三年何嘗不是行尸走肉的三年。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唐王朝在李祝手上何嘗不是一個活死人。
李祝知道,朱溫肯定要動手,唯一的區(qū)別只是時間早晚。
接到朱溫的指示之后,李祝馬上下詔,禪讓皇位,沒想到居然遭到了朱溫的再三拒絕,此時的李祝只有一個權力,那就是不準朱溫拒絕,“強迫”朱溫取代自己當皇帝,這是什么權力呢?這恐怕是最無可奈何的權力,也是最欲哭無淚的權力。
公元908年四月二十二日,朱溫建立后梁,改名為朱晃(取日之精華),改年號為開平,從這一天開始,中國大歷史中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結束了,從公元618年開始的風云近三百年的王朝終結了。
一個風云數(shù)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畫下最后一個句號的,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孤魂野鬼。李祝正是那些孤魂野鬼的代表之一。
看著眼前的毒酒,李祝沒有選擇,他只能選擇喝,盡管這個選擇很難,但事已至此,他反而更加釋然。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等死,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的結局,而是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不知道死亡的方式。現(xiàn)在答案揭曉了,樓上那只始終懸著的靴子終于落了下來,心中那塊忐忑不安的石頭也終于落了地,而這杯毒酒也到了入肚為安的時候。
從北周到隋,從隋到唐,從唐到后梁,世事的變換就是一杯毒酒。北周靜帝宇文闡,隋朝恭帝楊侑,唐朝哀帝李祝,他們的結局都是一杯毒酒,他們的先祖?zhèn)冊趺匆膊粫氲,他們綁架了皇位,而皇位也綁架了他們的子孫,他們騎到了皇位這只老虎身上,而他們的子孫最終還是要被這只老虎吞噬。
杯空,酒殘,月冷,星稀。
一個孤寂的身影在月夜中倒地,一個人的人生在無聲無息中終結,一個王朝的輝煌以一杯殘酒作為結束,從此歷史翻過新的一頁,從此唐朝已成背影,已是往事。盡管人不能改變很多東西,但時間會改變一切,時間會漸漸擦去唐朝的痕跡,直到那一切徹底成為歷史。
不過,無論過去多少代,多少年,透過歷史的塵埃,拭去歲月的浮塵,在不經意間卻會發(fā)現(xiàn),其實唐史并不如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