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三百首鑒賞辭典》精選宋詩近三百首,其中有梅堯臣、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各篇佳作。還反映了宋代三百余年詩風(fēng)的變化,折射出社會巨大動蕩中文人的心態(tài)氣節(jié),是繼唐詩以后,又一個古代詩歌的高峰。
楊云卿其人不詳,他在淮水之上有一套別墅。僧惠崇乃淮南人,兩人鄰近,因此過從甚密。這首五律便是惠崇至淮上別墅訪楊云卿時所作,寫兩人相攜同游的情致。
首聯(lián)點題,寫過訪。因為兩人居處鄰近,所以惠崇得以屢到淮上別墅訪楊云卿,一個春日的下午,他又去了。賓主二人便相攜向郊野一個亭子走去,那里無遮無攔,正可飽覽野外景色。
頷聯(lián)描寫郊野景致。河,該就是指淮河了。燒痕,火燒草地所留之痕。二人站在野亭之中,縱目遠(yuǎn)望淮河,看到河水沖過山脊(岡)滔滔而來,將那岡勢一斷為二;又游目觀望四野,見那曾被野火焚燒過的草地上,經(jīng)春風(fēng)吹拂,叉長滿了青草,正是“盡放青青沒燒痕”(蘇軾句)了。這一聯(lián)寫景句,原是惠崇取唐司空曙、劉長卿二人的詩句合成,故頗為人所詆,有人便公然譏其犯古,作詩嘲日:“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不是師兄多犯古,占人詩句犯師兄!保ㄋ嗡抉R光《溫公續(xù)詩話》,后兩句宋劉斂《中山詩話》中又作:“不是師偷古人句,古人詩句似師兄。”)直到明代,王世貞還在批評:“剽竊模擬,詩之大病!酥粮罹Y古語,用文已陋,痕跡宛然,如‘河分岡勢’、‘春入燒痕’之類,斯丑方極!保ā端囋坟囱浴肪硭模┢鋵崳」湃嗽娋淙胗诩涸姴⒉蛔曰莩缡,而這種手法亦不應(yīng)簡單歸為“犯古”、“剽竊”,倒是劉斂之說較為合乎情理,他在引上述嘲詩后,又說:“杜工部‘峽束蒼江起,巖排石樹圓’,頃蘇子美(即蘇舜欽)遂用‘峽束蒼江,巖排石樹’作七言句。子美豈竊詩者,大抵謂古人詩多,則往往為己得也。”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如向負(fù)盛名的林逋《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lián),便是取南唐江為“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入詩,僅換了兩個字,而后梁翁宏《春殘》頷聯(lián)“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則被小晏原封不動地用人《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一詞內(nèi),也頗為人激賞。由此可見,于古人成句不論有意全取,還是裁剪、點化,只要用得精妙、妥帖,仍屬一種創(chuàng)造,依舊不失為佳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惠崇當(dāng)是看到眼前之景恰與前人詩境相合,于是便隨手拈來兩句構(gòu)成一聯(lián),由于用得得當(dāng)、精警,他還“尤自負(fù)”呢(《溫公續(xù)詩話》)。
頸、尾兩聯(lián)拉歸賓主身上,寫他二人的濃厚游興,亦景亦情;莩、楊云卿兩人久久瞻望四野景色,忘記了時間的流逝,連那專心致志的河邊垂釣者都收起釣具往回走了,他倆卻還不肯挪步。望中抽暇,兩人還一唱一和,即景吟詩抒懷,一首長詩吟罷,只見那臨水已久的白鶴也振翅(翎,鳥的羽毛,這里指鶴翅)飛去了。其時天已向晚,暮色降臨,可惠、楊二人還在意興不倦地觀賞著。他們豈不擔(dān)心,再過會兒歸途難行嗎?不,惠崇心中有底,他輕松地說:“不愁歸路晚,明月上前汀”,月光已灑照在前汀之上(汀,水邊平地),愁什么!詞氣之中,充溢著悠然適意的情調(diào)。
惠崇之詩,在宋初“九僧”中最負(fù)聲名。這首詩寫出了游興的濃厚,情態(tài)的閑適,景物的美好,且吐詞屬語,淺近自然,又有情致,頗見藝術(shù)才華。
(周慧珍)
唐詩中以訪隱不遇為題材的小詩有好幾首。而以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最為后人激賞。讀魏野這首七絕總會令人聯(lián)想到“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詩句,這兩首詩意境確是相似的。詩題中的“隱者’’為誰,人們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隱士,他與不少隱逸者有交往,這里反映的就是詩人生活的這一方面,寫的是隱者相尋,終未得遇。與賈島詩相比,詩題首字易“訪”為“尋”,僅換一字,內(nèi)中含義卻昭然有別。賈島詩中,隱者在“云深不知處”,但畢竟“只在此山中”,還是有目標(biāo)可見的,而此詩中的隱者,行跡更加漂泊不定,難以捉摸。
“尋真誤入蓬萊島”,首句點出尋訪的地點,這位隱士看來是個道士,詩人稱之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見敬仰之情!罢`人”二字,既說明詩人是不知不覺中來到此地的,也表現(xiàn)了他對此幽寂之景的驚異之情!跋泔L(fēng)不動松花老”具體寫所見之景。香風(fēng)不動,松花自落,隱者居處之清幽可見。
第三句“采芝何處未歸來”為一轉(zhuǎn)折。賈島詩中雖略去問句,卻還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現(xiàn),魏野則將發(fā)問的對象也略去了。他自問自答道:滿地白云,杳無行跡,隱者想必采靈芝去了。靈芝,歷來被認(rèn)為是長生不老之藥,長在深山峭壁,采取不易,隱者這一去,何時歸來就難以肯定了。詩人雖未能見到隱者,內(nèi)心卻向往之,他佇立于此,極目遠(yuǎn)眺,隱隱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詩篇已終,余音未了。
在宋初詩人中,魏野的風(fēng)格是近于唐人的!端问贰繁緜髟疲骸耙盀樵娋,有唐人風(fēng)格,多警策句!睂懺L隱者不遇的詩,除賈島一首外,唐人如高駢“落花流水認(rèn)天臺,半醉閑吟獨自來。惆悵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桃開”,李商隱“城廓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樵漁路,日暮歸來雪滿衣”,韋應(yīng)物“幾日驅(qū)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等等,在唐詩葉。都屬上乘之作!耙馕堕e雅’’(蔡正孫語)是這些詩總的風(fēng)格。魏野一生沒有出仕,居處是“清泉環(huán)繞,旁對云山,景趣幽絕”(《宋史》本傳),真宗遣使召之,他“閉戶逾垣而遁”(《宋詩紀(jì)事》卷十),是個真隱上,他寫的《尋隱者不遇》詩,于“閑雅”之外,就更有隱逸之風(fēng)。前人稱他詩風(fēng)“平樸而常不事虛語”(《玉壺野史》),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構(gòu)成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將香風(fēng)引入詩句,更使整個畫面增輝。而這些都顯示了隱者的高潔,表達(dá)了詩人的向往之情。
宋人蔡正孫對這首詩有“模寫幽寂之趣,真所謂蟬蛻污濁之中,蜉蝣塵埃之表”(《詩林廣記》后集卷九十七)的評語,對閱讀此詩,應(yīng)該說是不無啟發(f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