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被病痛折磨,父母常滿懷焦慮又束手無策。其實,解決之道就在你的手上。學會小兒按摩,在家里推推按按就可以緩解孩子的病痛。平時多給孩子做按摩,還有保健強身的效果。
本書介紹了小兒按摩的基本知識、80個小兒特效穴位、6種保健按摩法和17種小兒常見病按摩法。*大的特點是活頁裝訂,可以按孩子所患病癥,抽出會用到的穴位頁面,照圖練習按摩手法。每個穴位都配有真人定位圖和按摩手法圖,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生病,生病了少吃藥少打針不輸液,但又不知道如何進行日常保健,其實,小兒按摩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防病祛病的方式。跟大多數(shù)新手父母一樣,沒有成為育兒圖書編輯之前,我知道小兒按摩好,但總覺得普通人操作不了,后來才知道其實沒有中醫(yī)基礎,也能學會小兒按摩。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按摩分流派,不必因方法不同而糾結,適合孩子的,能把孩子的病治愈的就是好方法。本書就是一本非常實用且有效的小兒按摩指導圖書,具體有以下特點:
1.全面:80 個小兒特效穴位、17 類小兒常見病按摩法、6 種保健按摩法,常用的穴位、常見的病癥,全都能查到。
2.實用:每個穴位均配有按摩視頻,掃碼即可觀看。沒有中醫(yī)基礎,也能學會小兒按摩。
3.精準:精美真人演示圖,定位精準,按摩手法介紹詳盡。
4.高效:通過穴位查找主治病癥,通過病癥反搜特效穴位,檢索更人性化,使用超便捷。
5.貼心:活頁裝訂,方便取下。一穴一頁,圖片超大,可以直接當掛圖使用。
辛海,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國醫(yī)科普優(yōu)秀傳承人獎獲得者,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全民健康促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學會仲景學說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學會師承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治未病辦公室主推的中醫(yī)治病專家和經(jīng)絡穴位食療養(yǎng)生專家。名醫(yī)張錫純的四傳弟子,中醫(yī)理論根基深,中醫(yī)臨床療效好。畢業(yè)于北京中藥大學針灸專業(yè)。長期從事大眾健康普及工作,已經(jīng)做各類健康講座和養(yǎng)生系列培訓220多場次,累計培訓各類學員近2萬人次。已經(jīng)在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8篇,其中作為*一作者在*家級醫(yī)學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8篇,作為主編出版3本醫(yī)書,分別是《找準病根治對病》、《養(yǎng)生堂本草綱目中藥養(yǎng)生速查全書》和《周耀庭臨床經(jīng)驗集》。
小兒穴位,孩子隨身攜帶的靈丹妙藥 7
學會小兒按摩,讓孩子少吃藥、少打針 7
按摩即用藥,捏捏按按百病消 7
沒有中醫(yī)基礎,也能學會小兒按摩 7
小兒按摩尤其適合5歲以內(nèi)的孩子 8
按摩分流派,不必因方法不同而糾結 8
小兒按摩取穴、手法輕松學 9
孩子有著與大人不同的特定穴位 9
找穴位時這樣量“尺寸”,又快又準 9
理解一些“專業(yè)術語”,用時不忙亂 10
怎樣選擇適合孩子的按摩潤滑劑 10
小兒按摩的基本手法 11
小兒按摩常用的復式手法 21
初學小兒按摩,你需要了解的知識 27
這些情況下不能給孩子做按摩 27
按摩前后及按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7
給孩子按摩穴位要注意先后順序 28
注意按摩力度,須輕柔均勻 28
按摩不能替代藥物治療 28
關于按摩時間和按摩頻率 28
從頭到腳,勝過補藥的80個小兒特效穴位 29
頭面頸項部穴位 29
天門——疏風解表,鎮(zhèn)靜安神 29
坎宮——醒腦明目,止頭痛 30
太陽——清熱解表,止頭痛 31
印堂——祛風通竅,醒腦安神 32
牙關——疏風通絡,開竅止痛 33
山根——開竅定神 34
人中——醒神開竅 34
迎香——宣肺氣,通鼻竅 35
百會——安神鎮(zhèn)驚,升陽舉陷 35
耳后高骨——疏風解表,治感冒頭痛 36
風池——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 37
天柱骨——祛風散寒,降逆止嘔 37
上肢部穴位 38
脾經(jīng)——清熱利濕,健脾胃 38
肝經(jīng)——平肝瀉火,解郁除煩 39
心經(jīng)——清熱退心火 40
肺經(jīng)——宣肺清熱,補肺氣 41
腎經(jīng)——補肺益腦,溫養(yǎng)下元 42
大腸——清熱止瀉,治濕熱便秘 43
小腸——清熱利尿 44
腎頂——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45
腎紋——祛風明目,散瘀結 45
四橫紋——治小兒疳積的要穴 46
小橫紋——退熱消腫,散結 47
掌小橫紋——治療咳嗽的特效穴 48
十宣——清熱,醒腦開竅 48
胃經(jīng)——和胃降逆,瀉胃火 49
板門——健脾止瀉,消食化滯 50
內(nèi)勞宮——清熱除煩,治口瘡 51
內(nèi)八卦——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52
小天心——清心安神的要穴 53
大橫紋——行滯消食,化痰散結 54
老龍——醒神開竅 55
總筋——鎮(zhèn)驚止痙,治夜啼 55
五指節(jié)——安神鎮(zhèn)驚,祛風化痰 56
二扇門——發(fā)汗的特效穴位 57
二人上馬——補腎滋陰,利水通淋 58
外勞宮——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 59
端正——降逆止嘔,止瀉 59
威靈——急救要穴 60
精寧——行氣、破結、化痰 60
一窩風——溫中行氣,止痹痛 61
外八卦——寬胸理氣,通滯散結 61
膊陽池——止頭痛,通利大小便 62
三關——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 62
天河水——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63
六腑——清熱,涼血,解毒 64
胸腹部穴位 65
天突——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65
膻中——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66
乳根——化痰止咳,消食化滯 67
乳旁——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67
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68
脅肋——順氣化痰,除胸悶 68
腹——理氣消食,健脾和胃 69
臍——溫陽散寒,補益氣血 70
丹田——治腹痛、遺尿、脫肛 71
肚角——理氣消滯,止腹痛 71
天樞——止瀉特效穴 72
腰背骶部穴位 73
肩井——宣通氣血,發(fā)汗解表 73
大椎——清熱解表,治感冒咳嗽 74
風門——解表通絡,止咳平喘 75
肺俞——宣肺止咳,降氣化痰 76
脾俞——健脾胃,祛水濕 77
腎俞——滋陰壯陽,補益腎元 77
脊柱——理氣血,通經(jīng)絡 78
七節(jié)骨——止瀉又通便 79
龜尾——調(diào)理大腸,止瀉通便 79
下肢部穴位 80
箕門——清熱利尿 80
百蟲——疏通經(jīng)絡,止抽搐 80
膝眼——通經(jīng)活絡,息風止搐 81
前承山——息風定驚,行氣通絡 81
足三里——健脾和胃,調(diào)中理氣 82
三陰交——通血活絡,利濕熱 83
解溪——解痙攣,止吐瀉 84
大敦——治驚風、四肢抽搐 84
豐隆——化痰平喘 85
委中——通經(jīng)活絡,息風止痙 85
仆參——舒筋活絡,安神 86
昆侖——主治頭痛,驚風 86
后承山——通經(jīng)活絡,息風止痙 87
涌泉——滋陰退熱,降逆止嘔 88
常做保健按摩,孩子少生病、身體棒 89
健腦益智按摩法 90
固表止汗按摩法 91
按走常見病,做孩子的家庭按摩師 93
鎮(zhèn)驚安神按摩法 92
科學增高按摩法 92
發(fā)熱 93
風寒發(fā)熱 93
風熱發(fā)熱 93
肺胃實熱 93
陰虛發(fā)熱 93
咳嗽 94
風寒咳嗽 94
風熱咳嗽 94
內(nèi)傷咳嗽 94
感冒 95
風寒感冒 95
風熱感冒 95
暑濕感冒 95
哮喘 95
寒性哮喘 95
熱性哮喘 95
百日咳 96
風寒型百日咳 96
風熱型百日咳 96
痰熱型百日咳 96
脾肺氣虛型百日咳 96
流涎 97
脾胃虛寒型流涎 97
脾胃氣虛型流涎 97
脾胃積熱型流涎 97
心脾郁熱型流涎 97
腹痛 98
寒痛 98
傷食痛 98
蟲積腹痛 98
便秘 98
實性便秘 98
虛性便秘 98
嘔吐 99
寒吐 99
熱吐 99
傷食吐 99
疳積 99
積滯傷脾型疳積 99
氣血兩虧型疳積 99
厭食 100
脾失健運型厭食 100
胃陰不足型厭食 100
脾胃氣虛型厭食 100
盜汗 100
心陰虛型盜汗 100
肺陰虛型盜汗 100
腎陰虛型盜汗 100
夜啼 101
脾寒型夜啼 101
心熱型夜啼 101
驚恐型夜啼 101
乳食積滯型夜啼 101
腹瀉 102
寒濕型腹瀉 102
濕熱型腹瀉 102
傷食型腹瀉 102
脾虛型腹瀉 102
驚恐型腹瀉 102
遺尿 103
腎氣虛型遺尿 103
脾肺氣虛型遺尿 103
肝經(jīng)濕熱型遺尿 103
佝僂病 104
脾胃虛弱型佝僂病 104
腎氣不足型佝僂病 104
咽炎 104
外感風熱型咽炎 104
肺胃熱盛型咽炎 104
肺腎陰虛型咽炎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