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作品完成于與1817年8月,舒伯特在二十幾歲創(chuàng)作這首奏鳴曲時,已經(jīng)完成了他的第四、第五交響曲,并譜寫了幾首鋼琴奏鳴曲,寫作奏鳴曲的經(jīng)驗至此已相當成熟。事實上,這首作品采用鋼琴、小提琴協(xié)調(diào)演奏,但鋼琴部分明顯地較為卓越,因此,這首奏鳴曲亦被冠以二重奏之名。其和聲與節(jié)奏都深具魅力,全曲貫穿著舒伯特風格的優(yōu)美旋律,為此也有不少人稱這首作品為洋溢著舒伯特獨創(chuàng)風格的奏鳴曲。
這首奏鳴曲具有比較典型的舒伯特音樂風格,典雅而富有歌唱性。它感情豐富、浪漫抒情,深受人們的喜愛,是音樂會上經(jīng)常演奏的曲目。
編著者對作曲家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特點作了簡明扼要的概述,并對每一個樂章的結(jié)構(gòu)、音樂特點、技能技巧、音樂形象等各方面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附以譜例說明,讓讀者一目了然,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音樂內(nèi)容、理解作曲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掌握演奏技巧。。
上臺演奏是學習小提琴必須經(jīng)歷的實踐過程,而同演奏家們一樣,小提琴學習者在舞臺上演奏的曲目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協(xié)奏曲、奏鳴曲、大型樂曲等。那么作為小提琴學習者教材的樂譜和演奏家使用的樂譜有什么不同呢?演奏家們常常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弓法和指法,這些具有個性特點的弓指法對于還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來說是否合適呢?是不是名氣大的演奏家編定的弓法和指法就一定是最好的呢?不一定!也許這位演奏家手特別大,那么他使用的弓法和指法對手小的人而言就未必合適了。對小提琴學習者來說,需要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能夠引領學生形成規(guī)矩準繩的循序漸進的指導意見。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世紀音樂的李世欽編輯向我提議能否把您幾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作一總結(jié),在教學樂譜中體現(xiàn)?我考慮再三,欣然接受。這個契機促使我對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進行了回顧、思考,將這些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jié)并將其落實在新的教學樂譜上。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摒棄時代久遠的老版本中的陳舊指法或者對入門者過難的指法,同時也征集采納了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所用的比較好的弓法和指法。
在與編輯的溝通中,他還提出,希望在樂曲前提供一些有關樂曲背景的概述文字,這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一點使我想起一位德國專家所指出的中國小提琴學習者普遍存在的缺點讀譜不細,有的學生甚至連速度標記、表情記號都不看,只管拉音符,更不要說對樂曲的歷史時代和地域背景的了解了。我想,為每首樂曲寫概述雖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這對我國小提琴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音樂文化缺失現(xiàn)象或許會有幫助。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828年),奧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的創(chuàng)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 。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敘事曲、充滿戰(zhàn)斗性的愛國歌曲,也有源于民間音樂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鱒魚》《菩提樹》《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羅米修斯》《致音樂》《迷娘之歌》《紡車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戰(zhàn)斗中的祈禱》《劍之歌》《戰(zhàn)士之歌》等,主要歌曲匯有3部歌曲集 :《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tǒng),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丁芷諾,江蘇昆山人,生于上海。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學科帶頭人,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女兒。多年來她改編了深受中外聽眾歡迎的弦樂四重奏、小提琴齊奏、弦樂合奏等曲目。其中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寫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強化訓練教材》一書,被評為文化部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國家教委教學二等獎。她長期關心小提琴教學工作, 著有相當數(shù)量的專論。吳正瑜,丁芷諾的學生,上海愛樂樂團的首席、英國BBC愛樂樂團客座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