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吉·馬奇歷險記》是貝婁的成名作,也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馬奇是來自貧民窟的猶太少年,自小起周圍的各色人等都想支配他的命運。因為貧困,他從事過許多職業(yè),但只要發(fā)現(xiàn)有被控制的危險,他便立即抽身走開。他雖然沒有失去自由,但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他曾想到美麗的大自然中辦一所孤兒院,把愛播向人間,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小說結束時,他成了倒賣戰(zhàn)爭剩余物資的掮客。
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2005),美國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1924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1933年,貝婁考入芝加哥大學。兩年后,轉入西北大學,于1937年畢業(yè),并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之后長期在大學執(zhí)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奧吉·馬奇歷險記》使貝婁一舉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其后,他陸續(xù)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賽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禮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這些作品袒露了中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苦悶,從側面反映了美國當代豐裕社會的精神危機。此外,貝婁還出版過諸多中短篇小說集、劇本,以及游記。
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貝婁集學者與作家于一身,他在創(chuàng)作上繼承了歐洲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某些傳統(tǒng),并采用了現(xiàn)代主義的一些觀念和手法,極富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滿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一次普利策獎;1968年,法國政府授予他文學藝術騎士勛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對人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貝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