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為《新編儀禮圖之方位圖》(兇禮卷),《儀禮》中專言兇禮者凡四篇,即第十一篇《喪服》、第十二篇《士喪禮》、第十三篇《既夕禮》以及第十四篇《士虞禮》
。
《喪服》,據(jù)鄭玄《注》說,是記天子以下,死而相喪,衣服年月,親疏隆殺之禮也。喪必有服,所以為至痛飾也。不忍言死而言喪
。簡單來說就是古時候死了人,活著的人為死者服喪,根據(jù)與死者遠近親疏和尊卑關(guān)系的不同,所穿的喪服以及服喪期限的長短也不一樣,這方面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而本篇就是記載這種喪服制度的
。
《士喪禮》,記載古代士死后,其子(亦恒為士)為其辦喪事的禮儀!妒繂识Y》專言士階層之喪禮,并不普遍適用于其他階層,故以士名篇。本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人死后第一天,為死者招魂,國君和親友向死者贈衣,為死者沐浴含飯,以及襲尸,設(shè)重等禮儀;第二,記第二天小斂和小斂后為死者設(shè)奠的禮儀;第三,記第三天大殮入殯和大殮后為死者設(shè)奠的禮儀,同時兼記君視大殮的禮儀;第四,記第四天成服后,從第五天開始朝夕哭的禮儀,同時兼記朔月奠和薦新的禮儀;第五,記筮宅、視槨和卜葬日等禮儀。
然本篇所載之禮,到卜葬日并沒有結(jié)束,本篇與下篇實際是一篇,古人因其簡策繁重而分為上下兩篇,本篇之《記》亦總置于下篇之后。
《既夕禮》,實則《士喪禮》之下篇,記載啟殯后直到下葬的禮儀。而所謂的《既夕禮》,不過是取篇首兩字為其篇名,并無深意,與有司撤同例,似不必有禮字,然舊本俱有,今一仍其舊。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本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記載啟殯遷柩朝祖廟之禮儀;第二,記葬前準備,如載柩、飾柩車、陳明器等等,同時記國君和賓赗、奠、賻、贈等禮儀;第三,記朝祖廟的第二天設(shè)大遣奠后,柩車出行直至下葬;第四,為《士喪禮》和《既夕禮》兩篇的《記》文,補經(jīng)之所未備。
《士虞禮》,虞是葬后祭名。鄭玄認為:虞,安也。骨肉歸于土,精氣無所不之,孝子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朝葬,日中而虞,不忍一日離。由此可知,虞祭是一種安定死者精氣,以免其彷徨飄泊的祭祀。虞祭的時間就在葬日當天的中午,即父母葬后,當天中午就要馬上迎父母之神于殯宮而祭之,以安其神,這是因為孝子一天也不忍心離開親人的魂神。如果說上兩篇所記之士喪禮是送形而往,即將死者的形體送到墓地安葬,那士虞禮就是迎魂而返,將死者的精氣迎回殯宮,進行祭祀。親人的軀體已不可再見,而親人的精氣永存于天地,而祭祀是溝通生者與逝者的方式,既可以表達子女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同時祈求列祖列宗的福佑。本篇共分為兩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記載了虞祭的全過程,其重點在于饗神和祭尸;第二部分為《記》文,補經(jīng)之所未備,且同時記及虞祭的卒哭、祔、小祥、大祥、禫等祭,以及虞祭和其他諸祭所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