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山水湘西
《山水湘西》歸集了三十篇有關(guān)湘西山水、湘西文化的散文。作者寫武水、寫酉水、寫鳳凰,寫里耶、寫四方城、寫老司城……寫楠木、寫丹砂、寫醇酒……寫湘西山水、寫湘西歷史、寫湘西人物、寫湘西草木……既注重湘西山水景色的描述和特寫,更看重湘西山水文化的鉤沉和考證。本書可視為湘西風(fēng)光的寫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圖、湘西民俗的辭典、湘西往事的集錦,有血有肉,有枝有葉, 有情有義,值得品讀。
《山水湘西》寫的是湘西山水,又不拘泥于山水的表象,不是簡單地流連山水,而是穿越山水立體透視湘西的大美。萬山層疊、嘉樹蔥蘢、云山煙水、酉水拖藍、匹練落崖、閑云潭影……只是湘西山水直觀的表情,書通二酉、萬馬歸朝、銅柱秋風(fēng)、黔山八部、武山盤瓠、苗疆邊墻……才是山水湘西的靈魂。
《山水湘西》以湘西山水為媒,彰顯的是湘西的古典和厚重;以湘西山水為墨,描繪的是湘西民俗的古艷和斑斕;以湘西山水為奇,展示的是湘西物產(chǎn)的豐阜和奧藏;以湘西山水為寄,頌揚的是湘西人物的大義和風(fēng)采;以湘西山水為根,追溯的是湘西民族的記憶和精神。 《山水湘西》可視為湘西風(fēng)光的寫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圖,湘西民俗的辭典,湘西往事的集錦,有血有肉,有枝有葉,有情有義,值得品讀。
序
一個人邊走邊唱 蔡測海 南語雜,成腔,十里不同音。北話音色一律,成調(diào)。湘西為北話飛地,種植于武陵腹地,染山風(fēng)林語,自成一調(diào)并不稀奇。湘西在習(xí)慣的話語中,是地理名詞,也是歷史名詞,一個煙火綿綿的文化概念。多少歷史煙云的洗練,湘西留下了恒定的淡然,一種山高水長的精神狀態(tài)。 湘西人,窮快活,富安樂。窮時唱:天當(dāng)屋,地當(dāng)鋪,倒拐子當(dāng)枕頭,蓋的是肋巴骨。富時唱風(fēng)流歌,一歌均貧富,一歌平貴賤。 湘西人,得巴楚遺風(fēng),戰(zhàn)士不邀功,官士不邀寵。卑而不賤,敗而不餒,饑而不懶,窮而不愚。湘西人一路走來,若項羽揮師,始終昂揚。 湘西人的底氣,來自湘西族群大起大落的歷史, 來自湘西人吃得苦霸得蠻的個性,來自溪州土司數(shù)百年的誓竭丹誠。 湘西人愛唱、愛走、愛吼。前路漫漫,關(guān)山難越,大吼三聲出困境;古道西風(fēng),木葉蕭蕭,仰天長嘯下三湘。 讀翟非散文集《山水湘西》,正是一個湘西人邊走邊唱邊吼的狀態(tài)。他行走湘西,傾注了激情,十多年的竹杖芒鞋考驗的不僅是激情,更見證了他對湘西山水浸入骨子的摯愛。他寫湘西山水,并非一日之功,湘西山水與他互為映照。 翟非,一個野草般的山里人,快樂行走,從山里到山外,又走回湘西山水。人生緊要關(guān)頭,也曾大吼幾聲,自顧山中回聲,也終于淡定,將項羽之吼化為草鞋上的泥塵,成為一位邊走邊唱的歌吟者,吟山水之歷史,唱文化之山水,歌山水之湘西。 翟非的散文,是湘西韻,湘西調(diào),像湘西歷史一樣起伏跌宕。文氣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重重疊疊,如屈原的《橘頌》一樣悠揚久遠,也如沈從文先生那樣返璞如一塊湘西美石。他寫武水、寫酉水、寫鳳凰、寫里耶、寫四方城、寫老司城……寫楠木、寫丹砂、寫醇酒……寫湘西山水、寫湘西歷史、寫湘西人物、寫湘西草木,寫出人的性情,沉郁歡快,前想后思,涓涓細(xì)流山溪水,穿山透地,一貫千古。 《山水湘西》寫的是湘西山水,又不拘泥于山水的表象,不是簡單地流連山水,而是穿越山水立體透視湘西的大美。萬山層疊、嘉樹蔥蘢、云山煙水、酉水拖藍、匹練落崖、閑云潭影……只是湘西山水直觀的表情,書通二酉、萬馬歸朝、銅柱秋風(fēng)、黔山八部、武山盤瓠、苗疆邊墻……才是山水湘西的靈魂。 《山水湘西》以湘西山水為媒,彰顯的是湘西的古典和厚重;以湘西山水為墨,描繪的是湘西民俗的古艷和斑斕;以湘西山水為奇,展示的是湘西物產(chǎn)的豐阜和奧藏;以湘西山水為寄,頌揚的是湘西人物的大義和風(fēng)采;以湘西山水為根,追溯的是湘西民族的記憶和精神。 《山水湘西》可視為湘西風(fēng)光的寫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圖,湘西民俗的辭典,湘西往事的集錦,有血有肉,有枝有葉,有情有義,值得品讀。 在湘西山水之中,邊走邊唱,是山水之聲,歷史之魂。多少年前,多少年后,我們的鄉(xiāng)愁,只會在這些獨有的湘西韻調(diào)里。 山,天地的筋骨;水,天地的血脈。翟非寫山水有情,寫歷史有意,興象玲瓏,情韻悠然。尋常生活之余,能為言語,多一技,是人生的加法。技不在多,在精,所謂一技之長,精于此道。 2016年8月于長沙 后 記 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毕嫖鬟@方土地歷來就是美不勝收的洞天福地,盡管歷史記憶曾經(jīng)有些模糊,現(xiàn)實某些說法有點主觀,但這些微不足道,大美無時不在。 湘西之美皆凝聚在云山煙水之間,糅合了山水的外在之秀和內(nèi)在之韻。湘西山水不但有形、有勢、有景、有色、有音,更是有情、有趣、有靈、有魂、有道。 湘西美在山之崢崢,紫氣東來。武山高崖上有盤瓠石室,黔山山腳下有八部大王遺址,兩處古跡皆為兩個民族族源本地說做出了最真實的詮釋。澧水源頭大靈山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舊址,是中國紅色革命的搖籃。 湘西美在水之漪漪,善利萬物。酉水支流清水江畔有距今五萬年的茶峒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武水之湄有距今一萬年的河溪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湘西文明源遠流長。酉水曾經(jīng)是八百年楚國通達三江的商貿(mào)通道,曾經(jīng)是大秦帝國一統(tǒng)江山的輸兵要道,曾經(jīng)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苦難深重的苗民上溯武水歷經(jīng)了又一次民族大遷徙,明清王朝憑借武水實現(xiàn)了對湘西苗疆的開化治理,抗戰(zhàn)時期通過武水完成了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悠悠沅江也從湘西款款而過!俺l(fā)枉渚兮,夕宿辰陽。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屈原就是沿著這條江南游,大寫了一段香草美人的千古佳話;“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就是順著這條江貶謫到貴州,誕生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龍場悟道”;“我認(rèn)識美,學(xué)會思考,水對我有極大的關(guān)系”,沈從文也是在這一條江上搖著小船走出了湘西,成為一代文豪。 湘西美在山水凝結(jié)的文化名城,里耶秦城,四方城,老司城,鳳凰城,乾州城,黃絲橋城,一座座古城各抱地勢,各具特質(zhì),各領(lǐng)風(fēng)騷。一座古城深藏著一種文化,秦簡文化,邊墻文化,土司文化……積淀已久的文化從秦磚漢瓦中、從古井淤泥中、從夕陽衰草中走了出來。有了這些文化名城,湘西的歷史格外熠熠生輝,楚楚動人,誰還說湘西是蒙昧、蠻煙瘴雨呢? 湘西美在山水孕育的英雄豪杰,平定倭寇的彭翼南,死守定海的鄭國鴻,渡海抗法的楊岳斌,血灑大沽的羅榮光,赤誠仁善的熊希齡,亦慈亦讓的沈從文……每一位豪杰都有著不凡的故事,有著不拔的毅力,有著不屈的精神。湘西的天空因此而星光燦爛。 湘西美在山水滋潤的物華天寶,往昔有久負(fù)盛名的茶芽、織錦、丹砂、苞茅、麝香、湘西楠木等貢物,今日有古丈毛尖、瀘溪柑、龍山百合三大中國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毕嫖魑锂a(chǎn)帶著大山的靈氣闖出了一片天地,帶來了一片陽光。 “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自古就是君子之為。古人尚且有如此之思如此之志,作為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豈能視而不見無動于衷? 興許就是緣于這種求美識美的沖動,十幾年前,我就有了走遍湘西山水的夢想和行動。既然是沖動,當(dāng)然就沒有過系統(tǒng)思考,沒有計劃,沒有顧慮,更多的是隨意,抱著激情,憑著興趣,由著性子,也許還有點獵奇的心理,風(fēng)風(fēng)火火就在大山的鳥道羊腸中登爬,在密林幽篁中穿越,從湘西之巔的大靈山到湘西之南的鳳凰山,從湘西之西的八面山到湘西之東的羊峰山,從土家族的祖山黔山到苗族的圣山呂洞山,從武水之源到酉水之滸,從沱江之畔到猛洞河之濱。 這種激情式訪問,自然免不了遭遇險情,八面山、天星山、武山的幾次登高遇險至今記憶猶新,心有余悸。不過,由此對王安石那種“世之奇?zhèn)、瑰?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的游山心境倒有了幾分刻骨銘心的體會。 人生一世離不開激情,要徹頭徹尾做好一件大事更得依賴激情。愛默生說過:“偉大的事情沒有熱情是辦不到的!闭娴酶兄x激情,使我在十多年里踏看了湘西絕大多數(shù)山水,有的還是無數(shù)次——比如上上下下羊峰山就有上百次。一次奔走終有一份觸動,一份觸動終有一點徹悟,一點徹悟終有一絲新意,一絲新意終有一番收獲。 在與湘西山水親密接觸中,我不敢說我發(fā)現(xiàn)了美,但我的的確確感受了美,以及美中一些真實的存在,這些存在及時糾正了自身過來對湘西的曲解和誤區(qū),填補了對湘西的無知和欠缺。 面對湘西的大美,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把對湘西山水的所見所思寫下來。盡管寫出來的這些篇章?lián)诫s了個人不少的主觀和情感因素,對勘讀湘西山水文化核心還談不上盡善盡美,但我畢竟攢足了一份嘗試的勇氣,畢竟表達了一份誠懇的認(rèn)識,哪怕這種認(rèn)識只是觸及山水湘西的一點皮毛,哪怕這種認(rèn)識只能仰視山水湘西的某個側(cè)面,哪怕這種認(rèn)識還有意無意地映射出自身的一些膚淺,我都以為值得。 《山水湘西》歸集了三十篇有關(guān)湘西山水、湘西文化的散文(均已公開發(fā)表)。在創(chuàng)作中,我既注重湘西山水景色的描述和特寫,更看重湘西山水文化的鉤沉和考證!独纤境鞘乐姨谩肪唧w闡述了老司城《世忠堂銘》為明代內(nèi)閣首輔劉健所作的由來,《武山》對湘西文化名山武山的變遷和盤瓠石室的位置進行了辨識,《平倭英雄彭翼南》第一次詳細(xì)敘述了永順土司王彭翼南兩度率軍平倭的英勇戰(zhàn)績,《保靖四方城》首次提出了四方城為戰(zhàn)國古城,《湘西酒香》對湘西酒文化演變給予了探討性敘說…… 人到中年,還能重新拾起擱置已久的閑筆,再度咬文嚼字,全在于我人生中一次無可奈何的轉(zhuǎn)遷——2010年從水利部門調(diào)到發(fā)改委,隨著工作崗位的轉(zhuǎn)換,我的思想也隨之而轉(zhuǎn)變,油然而生一種寫作的沖動,沒有想到的是后來居然會磨血成書。現(xiàn)在看來,人生的某些轉(zhuǎn)變中蘊藏著不少轉(zhuǎn)機。 這本拙著能夠付之梨棗,時至今日已歷時六年。六年中,雖有我?guī)捉?jīng)浣濯的心思積累,但更凝聚了眾多不離不棄的支持者、同道者和熱心人的心血。 首先懇謝永順、保靖、龍山、古丈、鳳凰、瀘溪、花垣、吉首地區(qū)有關(guān)單位,永順老司城遺址管理處,龍山縣里耶古城遺址管理處為我創(chuàng)作實地采訪、收集資料提供了極大方便。這是我捕捉寫作素材的源頭。沒有這些支持,所謂的寫作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特別叩謝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譚談對本人的關(guān)愛和鼓勵,欣然為本書題寫書名。恭謝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蔡測海對本人的關(guān)注和厚愛,忙中抽暇為本書作序。 真誠拜謝多元藝術(shù)家重慶我風(fēng)堂掌門人田涌從如何增強文集藝術(shù)感和厚重感的視角提出了極為珍貴的書面建議,可謂是切中肯綮,醍醐灌頂。 深切躬謝湘西民族中學(xué)賈高輝先生,憑著長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xué)的經(jīng)驗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對本書逐篇把脈,并不厭其煩地字斟句酌;十分感謝向宏國先生、彭世貴先生、周懷先先生、孔凡衛(wèi)先生、龍昌舜先生、仲彥先生愉悅通讀全書,從完美和求精的層面提出了建設(shè)性意見,從中受益匪淺。 最后感謝我的親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謝家弟翟星,在我為湘西山水作文之時,他總是不遺余力地為我找尋資料,總是不知疲憊地陪我走山串寨,總是不辭辛勞地為此書出版推介奔波。感謝我的妻子彭蔓菁老師,我輩公職人員創(chuàng)作畢竟有諸多不便,在我連續(xù)筆耕時,她沒有因瑣碎家務(wù)使我分神,更難得的是她為滿足我研讀文獻的需要,在家境并不寬裕的條件下竟然舍得網(wǎng)購大量書籍。不管我寫得怎樣,她始終都是我寫作成文時第一個快樂的讀者。 沈從文先生說過:“凡是來到湘西的,只要肯用一點時間先認(rèn)識湘西,了解湘西,對于湘西的一切,就會作另外看法,不至于先入為主感覺可怕了。” 湘西確實神秘,但不是神化;湘西有點落后,但并不失落;湘西有過自棄,但愈加自信。 但愿這本集子能給想來湘西、來到湘西、愿意認(rèn)識湘西、已然熟悉湘西的朋友帶來一點野趣;也但愿這本集子能成為大家步入或感知綠色湘西、文化湘西的一條小徑。 翟非 2016年6月26日于乾州
翟非,本名翟輝,1968年出生,土家族,湖南湘西永順人,現(xiàn)在湘西自治州發(fā)改委工作。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199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于今已在《中國作家》《中國文學(xué)》《中國民族》《湖南散文》等國家、省級刊物上發(fā)表散文、紀(jì)實作品一百余篇。
序 一個人邊走邊唱 / 001
山水湘西 / 001 酉水濤映 /006 武水滔滔 /019 猛洞河 /035 里耶 /040 煙雨鳳凰 /050 乾州 /070 瀘溪 /082 溪州 /089 下溪州城 /098 老司城世忠堂 /109 酉陽·王村·芙蓉鎮(zhèn) /117 邊城茶峒 /124 保靖四方城 /129 呂洞山 /135 矮寨 /145 大靈山 /152 武山 /159 黔山 /170 崇山 /180 天星山 /187 古丈天橋山 /192 羊峰毓秀 /198 平倭英雄彭翼南 /205 白帝天王 /236 羊峰山上人家 /248 湘西楠木 /254 紫荊花開 /264 家鄉(xiāng)的雪 /270 湘西酒香 /273 主要參考文獻 /281 后記 /289
山水湘西
這是一幀古樸典雅出神入化而又活色生香清麗如初的山水畫卷;這是一部早為荊楚屈原憂憤南渡揚袂長吟仍令后人歌賦不止詠嘆不盡的山水史詩;這是一曲千百年來激蕩五溪的土家擺手長歌與回蕩大山的苗家大鼓交響而成的山水樂章。 這就是地處云貴東緣武陵腹地的湘西,這就是山為魂靈水為血脈的湘西,這就是寫滿山水故事蘊含山水文化的湘西。 這里大山?jīng)]有西部群山那般巍峨雄渾,峰連九霄,但是湘西青山蹻蹻,古老蒼勁,黝黑層積的巖石透露出的老氣蓋住了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峰。湘西山勢崢嶸險峻,山連山,山疊山,山上有山,山外有山,一度荒僻到人們長時間只習(xí)慣于蠻煙瘴雨的稱謂,而不識湘西真面目;然則恰恰就是這片令人生畏起伏跌宕的荒野和使人迷惑百口莫辯的偏見為湘西保留了一份原始純真的風(fēng)貌,歷史曾經(jīng)的疏遠慢待變成湘西豐厚的蓄積,使得湘西一朝有如芙蓉出水華麗轉(zhuǎn)身為當(dāng)今中國魅力城市之一,一時聲名鵲起,不經(jīng)意間成為現(xiàn)代都市人心儀向往的綠色家園。 這里流水比不了長江黃河的洪流浩蕩,氣勢恢宏,然而湘西到處溪溝縱橫,水流決決,“千條溪水萬條溝,山下分支到處流”,水的充沛和清瑩潤澤了一方神奇風(fēng)水;湘西河川的負(fù)累不因荒蕪而趨輕,五溪載負(fù)的文明遠溯楚王伐濮、秦王滅楚,依然不失大江大河氣魄,依然源遠流長。 湘西從來沒有孤獨的山孤寂的水,山是盤瓠,水是辛女,山依著水,水偎著山,如膠似漆,相濡以沫。 山與水的交融和絕配孕育了湘西僻靜而又神奇、粗獷而又優(yōu)美的絕妙景致:碧流穿罅騰空激浪的猛洞河漂流,石門天鑿神秀獨鐘的不二門公園,峭壁凌空林蔭幽蔽的坐龍峽,紅巖森立千姿百態(tài)的紅石林,青黛嶄削夾江高矗的箱子巖,狀若桶形陡峭懸絕的八面山,傲然聳秀純?nèi)翳庇竦难蚍迳,苗民世居萬峰層疊的臘爾山,萬馬歸朝赤心世忠的老司城,綺麗神武長虹吸水的古老黔山,層巒擁翠叢林莽莽的原始小溪,灘聲三疊九曲回腸的酉水風(fēng)光,清流奪翠輕拍疊樓的煙雨沱江,古樸典雅沉博厚重的里耶秦城,奇峰盤古懸溪百丈的德夯奇觀,彩虹浮空雄跨坡頭的矮寨大橋…… 興許是億萬年前造物主的匠心獨運,看似千山阻絕的古老臺地,竟大多為低山、山原、盆地和寬谷,外形嶙峋,腹中曠達;形似幽閉的水系神經(jīng)末梢遍布了崇山峻嶺,成羽狀,成扇形,脈絡(luò)通達,與開放遼闊的長江水系融會貫通。亙古未移的山勢與縱橫交錯的水脈鑄就了湘西山水的永久活性和持久張力,以其充裕的養(yǎng)分滋潤著生于斯長于斯的土著居民,又以其少有的豁達包容接納一批又一批或強悍或孱弱的外來族群和流民。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個長達五百多年諸侯割據(jù)烽火連天的紛爭時期,巴人迫于被征服被奴役的危機帶著川東鹽巴來了,以鹽為媒以誠為信與湘西土著濮人和苗蠻同耕一片沃土。楚人帶著吳起變法成果挾令一批世襲貴族開疆拓土來了,最終如其所愿把它最偏遠的西部軍事城堡設(shè)置在八面山下秦楚交界的邊城里耶,楚文化在這片稀曠原野里開始發(fā)芽滋長,大行其道。 誠然,秦人早就鷹視這方山水,早在運籌帷幄之中,一日大風(fēng)驟起,秦人左手捂著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右手握著司馬錯之謀,舉兵十萬迂回溯烏江,穿密林,下酉溪,吞里耶,輕易完成對楚的合圍,滅楚于睡夢和驚詫之間。一個泱泱江南大國轟然倒下,一個巍巍華夏帝國晏然屹立。從此地廣人稀的湘西不再靜謐不再荒陬,濮人、苗蠻、巴人、楚人、秦人之間漸漸消除隔膜雜居融合。一時間,土著文化、苗文化、濮文化、楚文化、巴文化、秦文化開始碰撞雜糅,凝結(jié)成璀璨奪目馥郁芬芳的里耶文化。里耶秦漢文化歷時雖不是很長,但足以把湘西諸如蠻荒之類的成見撕成齏粉,足以讓大山子孫眉宇間平添幾許儒雅和軒昂。 五代十國時期,又是一個近百年藩鎮(zhèn)稱王戰(zhàn)火迭起的動蕩年代。因湖南戰(zhàn)事相對較少開發(fā)較緩,沃野千里,維民所止,吸引了江蘇、浙江、江西移民源源不斷東遷而來,其中在六朝時曾經(jīng)接納大量北人的江西東遷者又居其十九。不難想象,“質(zhì)樸淳良境最優(yōu)”的湘西又一次成為絡(luò)繹不絕入湘東人的棲居地。江西赤石蠻酋帥彭公爵主引領(lǐng)強兵和族人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以適當(dāng)?shù)拿钟眠m當(dāng)?shù)姆绞竭M駐了湘西,擁兵自重,稱雄一隅八百余年,湘西土家族的形成與這段“高度自治”的特殊時期大有淵源。老司城成就輝煌的這一特定歷史充分展示了山水湘西大度寬宏的超凡氣魄和融化鍵合的超強能力。 凡博大包容并非就是來者不拒,凡融合吸收并非就是唯命是從。 湘西的山有頂天立地堅實可靠的一面,也有突兀嶙峋橫斷天涯的一面;湘西的水有綠波蕩漾波光瀲滟之時,也有濁浪排空雷霆萬鈞之勢。湘西山水在釃造湘西人耿直率真熱情好客胸襟的同時,也磨就了湘西人堅挺剛毅威武不屈的秉性。從見諸史冊的西漢末年“五溪蠻”酋長田強屯兵沅陵反對王莽新政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土家先民起義到清朝乾嘉苗民起義的一千七百多年間,在湘西這塊土地上相繼爆發(fā)的大小規(guī)模民族反抗斗爭多達百余次,這不得不令人驚訝和反思。個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稱王起事和乾嘉苗民起義。史載中央王朝對湘西民族義舉進行大規(guī)模的征討首數(shù)對相單程五溪蠻起事的遠征,數(shù)年間,東漢王朝連連用兵,威武將軍劉尚萬余部屬全軍覆沒于武溪一帶,史上最負(fù)盛名的伏波將軍馬援老當(dāng)益壯主動請纓,同樣受阻于壺頭山,病愁交加,無奈發(fā)出“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的嗟嘆,最后病死軍中,為后人留下一段公忠而凄涼的馬革裹尸美談,最終征討以朝廷招撫而休止。乾嘉苗民起義歷經(jīng)十余年,湘西鳳凰、乾州、永綏三廳苗民在吳八月召集下與貴州石柳鄧遙相呼應(yīng),以臘爾山為依附,推動起義向湘黔渝鄂邊區(qū)縱深展開,使得清廷調(diào)用了云貴、兩廣、兩湖和四川七省軍力“會剿”,濫用“犁庭掃穴之計”,大肆焚燒苗寨,義軍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但這次大規(guī)模的苗民起義歷時之長響應(yīng)之廣影響之遠是任何一次少數(shù)民族起義不可比擬的,最大限度地撼動了清王朝的根基,被史家稱為“清代的中衰之戰(zhàn)”。勝者未必就有完美的結(jié)局,敗者未必就是簡單的結(jié)束,歷史的意義總使人遐想和沉思。 縱觀湘西民族反抗斗爭的歷程,莫不是由反盤剝反侵占反淫虐而起,不言勝敗,皆以要盟或安撫而善終!爱(dāng)年鑄此威蠻疆,而今蠻土列冠裳”,悠悠酉水之畔巋然而立的溪州銅柱數(shù)百年來久經(jīng)風(fēng)雨未曾漫漶,難道未折射出一個治邊之道嗎?曾經(jīng)碉堡森森營汛林立隨山嶺脈絡(luò)蜿蜒數(shù)百里何等壯觀的苗疆邊墻,如今除了殘碉斷墻濃縮為一道亮麗風(fēng)景之外,不也喻示了一段歷史的憂思嗎? 湘西大山的剛性撐起了湘西的靈魂,湘西激流的柔性塑造了湘西的精神。湘西水的柔韌、包容、流長,生成了湘西的開放、大氣、納新。湘西雖然自古山路崎嶇鳥道羊腸,但也自古就有一條酉水古道與中原文明同氣連枝血脈相連。里耶古城驚現(xiàn)的戰(zhàn)國時期玉石砝碼、戰(zhàn)國時期綠色琉璃壺、西亞黃金佩飾三件稀世之寶不容置疑地印證了一個事實——湘西與海洋經(jīng)濟不無關(guān)系,酉水水道理當(dāng)是古黔中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通道。里耶秦簡描述的“鄢—銷—江陵—孱陵—索—臨沅—遷陵”通郵里程表童話般地解說了酉水早在秦朝就是輸兵通郵的古水驛,秦王朝就是通過這條連接洞庭水系、漢水水系和都城咸陽的水驛實現(xiàn)了對古代湘西的有效統(tǒng)馭。正史方志載明,自巴人祖先廩君大戰(zhàn)鹽水女神建立巴國占據(jù)鹽泉之后,酉水就成為古代川鹽入湘的孔道。就連近現(xiàn)代淮鹽大舉進湘之后,在太平天國和抗戰(zhàn)非凡時期,也頻現(xiàn)過波瀾壯闊川鹽濟楚的繁忙景象,鹽運興隆更加促進了湘西商貿(mào)的繁盛,更加推進了湘西的開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毕嫖魃剿疅o仙亦無龍,但湘西酉水河岸獨有大酉小酉二山,秦人曾在此藏書千卷,“書通二酉”詞源于此,“酉陽逸典”賦予了這一方山水的明慧和靈性,湘西古來鐘靈毓秀,蘭芷馨馨,俊才莘莘。從明嘉靖平倭民族英雄彭翼南到抗戰(zhàn)時期血戰(zhàn)嘉善的國軍128師師長顧家齊,從鴉片戰(zhàn)爭定海保衛(wèi)戰(zhàn)中殉國的總兵鄭國鴻到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天津總兵羅榮光,從民國總理熊希齡到愛國實業(yè)家李燭塵,從南社詩人田星六到文學(xué)巨匠沈從文,從教天下英才的袁吉六到教育家瞿方書……一批以湘西山作脊梁以湘西水為血脈的圣賢豪杰接連走出湘西,鏗鏘有聲地行走于華夏大地,以其高貴的人格深邃的思想炙熱的情懷特有的魅力,在浩瀚的星空中種下白榆,閃爍清輝。 這古畫似的湘西山水奇景早已令人沉醉不知歸路,這詩一樣的湘西山水長篇總讓人情不自禁地反復(fù)吟誦,這天籟般的湘西山水合奏依舊震撼流俗余音繞梁。這里已編輯或即將編撰的湘西山水故事永遠攝人心魄蕩氣回腸,這里傳奇并凝重的湘西山水故事正傳遞且永遠燃燒著一方文明的熊熊火炬。 這里就是山青青水瑩瑩的湘西山水,這里就是路迢迢沉甸甸的山水湘西。 山水湘西已刻在湘西人心里,亦留在天下人夢里。 2011年5月16日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