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孤獨時,你要干些什么》是一本散文雜集,收錄了夏至、呂不同、宋小君、王路等各個作家關(guān)于孤獨的文章。詣在鼓勵大家在孤獨的時候要堅持下去,不要墮落,在zui難捱的時候,堅守住才會迎來黎明。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眼前只有孤獨的槳,握在手中就是戰(zhàn)斗的劍,希望這本排解孤獨的書,可以溫暖每一個孤獨時刻的讀者。
《當你孤獨時,你要干些什么》編輯手記:
我是一個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小時候有爸媽陪伴,上學之后有同班同學、有室友陪伴,能迅速有自己的圈子互相聊天玩鬧。當自己不孤獨時,“單獨”這個詞對我來說并沒有太多意義,有時還會欣喜自己有獨處的時間。但等到我畢業(yè),一個人住在租來的房間里,每天早上八點出門上班,晚上八點下班回家時我才知道,孤獨是那種鉆到你骨子里,慢慢啃噬你精神的東西。
不是不能孤獨,是不能日日夜夜一個人,身邊連個能分享生活的人都沒有。我可以上網(wǎng)刷劇,可以打電話,可以視頻聊天,可以讀書,但真的當自己不經(jīng)意做了一件事情亟待分享的時候,一看屋子里,哦,一個人都沒有。這當然是較為淺顯的孤獨,人群里熱鬧的時候我也很容易變得孤獨,因為不想融進那個圈子。又或者爸爸下班回家,寧愿在車里多待一會也不愿意上樓吃飯,想留給自己一些自省的時間,這也是孤獨。我在做這本書之前做了一次市場調(diào)研,在全網(wǎng)平臺搜索孤獨,僅僅回答及累計發(fā)帖數(shù)達到2000萬條以上,僅知乎平臺關(guān)于“孤獨”(不包括寂寞、精神孤獨、心里孤獨等搜索詞)的回答累計3萬條以上,其中回答中有出現(xiàn):結(jié)婚后仍然孤獨、老了孤獨、聚會中孤獨、出國后更孤獨等詞條。
所以我要做一本能對抗孤獨的書,一定要有趣味,有意思。要通過孤獨的人分享彼此的狀態(tài)和語錄,讓讀者找到平衡與有樂趣的地方。通過了解這些人在孤獨的時候干什么,來增加對孤獨的理解,達到消遣孤獨的目的,讓自己“不再孤獨”、“更有力量”。
我要用這本書告訴每一個在忍受孤獨的小伙伴:孤獨既不是禮物,也不是懲罰。我們每個人都會孤獨,孤獨是生命的常態(tài)。
我用了一年時間來做這件事,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用一年時間做一本書基本都是對公司的損耗,對我自己也是。討論孤獨的文章和名句都太多了,我從將近150萬字的初稿里,刪減了幾十余次,在完善的二十萬字的定稿里,又篩選了兩個半月,才有了這本書的雛形。諸如類似細節(jié),只是想告訴在讀這本書的人,這是我作為一個圖書編輯的良心所在,一年來它的成稿占據(jù)著我的書桌,我已盡我很大努力,將有關(guān)孤獨所有好的內(nèi)容選了進來。這本書所選內(nèi)容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但肯定有一兩句話能擊中你的內(nèi)心,讓你在孤獨中堅強起來。
這是一本文學書,我卻更傾向于將它當成一本工具書。里面的插畫也是專門找畫師根據(jù)文字畫出來的,至少它做到了有趣。希望這本排解孤獨的書,可以溫暖每一個孤獨時刻的你。
倘若真有時間機器的話,我想將這本書送給五年前的自己。希望那時候的自己,能過得更開心一些。
——夏至
知乎里面非常熱門的話題之一——孤獨時正確的指南
寫給每個看起來很好、實則默默死撐的“孤獨患者”:
你是否也擁有無人能懂的孤獨?
是否也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盡是無法言喻的疏離寂寞?
愈想逃離,卻愈孤獨?
我們都期待他人的認同與傾聽,都懷抱著自身的不安。
自我一旦太脆弱,就會掉進從眾的陷井,成為滿街相同的復(fù)制品,失去自己的故事。跟著別人的腳步活著、向他人展現(xiàn)偽裝的自己,勉強那個笨拙的自己以迎合外在世界。然而,心中卻無法獲得真正的自信與安定。即使受到人群簇擁,仍然揮不去強烈的寂寞,一個人在狂歡的人群中孤單。
學會與孤獨共處,并非斷絕與外界的聯(lián)系。相反地,與他人維持良好的關(guān)系,學會適度依賴他人,擁有許多受到他人接納的體驗,才能建立堅定的自我、不為迎合他人而活。因此,與孤獨共處,即是善用一個人的余裕,在屬于一個人的時間里仔細思索,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坦率面對內(nèi)心的陰影與不安,接受自身個性的特質(zhì)與差異。挖掘?qū)儆谧约旱拇鸢福瑢W會堅強,看見真正的自己。
從今天開始,每天前進一點點,就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晚上在看丁俊暉演講的時候,被他的一段自白深深打動,我覺得很切題:
“其實努力是不需要給別人看的。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沒參與到其他的一些活動和業(yè)余生活當中去,你就覺得這個人真是不合群,其實他可能是在做別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天天就是想下課了去打球。那些年,我下課之后去打球,從來沒有人跟著我去看我打球,別人不知道我下課去干嗎,他們以為我下課就是跟小伙伴們玩去了,這是正常人的思維。”
作為曾受到全民關(guān)注的天才球童,小丁同學八歲開始練球,十一歲單桿破百,十五歲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臺球冠軍,十九歲就戰(zhàn)勝世界排名第一的奧沙利文破了二十一項世界記錄。
但是他對童年的記憶就只停留在臺球上,曾經(jīng)整整一年都在練習室里一個人練習基本功,每天十二個小時。因為專注和投入,所以也失去了很多別的東西。
不管看上去少言寡語還是陽光開朗,可能每個人都有那么一段獨來獨往的時期。有人喜歡閉關(guān)練習,有人愛好封閉創(chuàng)作,有人只是為了找個地方靜一靜,與自己對話。
所以我想,獨來獨往也許只是一種選擇罷了。為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的代價。
5前兩天有個網(wǎng)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什么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yīng)它。適應(yīng)孤獨,就像適應(yīng)一種殘疾。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因素。基因、經(jīng)歷、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你看,這三項里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獲的對稱性。
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說昨天一天我都干了什么吧:
十點,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關(guān)于明史的書看完。
下午一點,出門,找個coffeeshop,從里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后坐在那兒改一篇論文。其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花半小時創(chuàng)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晚上七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十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十二點,讀關(guān)于冷戰(zhàn)的書兩章。
凌晨兩點,跟某同學通電話,上網(wǎng)溜達,準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工作日平均會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
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會有高原反應(yīng)。
孤獨的滋味當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獨具有一種累加效應(yīng)。同樣重要的東西,你第一分鐘舉著它和第五個小時舉著它,感受當然不同。孤獨也是這樣,偶爾偷得半日閑自己去看一場電影,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后果當然完全不同。我以前跟一位曾經(jīng)因為某政治事件而坐過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幾年被單獨關(guān)押的生活,這樣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闭f得可真確切。
我曾在日記里大言不慚地寫道:“出于責任感,我承擔了全世界的孤獨!蔽业囊馑际,我不但孤獨,而且我的孤獨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學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學者;在文青里面太憤青,在憤青里面太文青;在中國人里面太西化,在外國人里面太中國……我覺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間,很可能是為了做一個認同紊亂的心理實驗。
我其實并不孤僻,簡直可以說開朗活潑。但大多時候我很懶,懶得經(jīng)營一段關(guān)系。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guān)系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shù)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這句話的謙虛版說法是,很難找到一個像我一樣神經(jīng)錯亂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我有有幸生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沒有吃過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經(jīng)歷過的痛苦中,沒有什么比孤獨更具有破壞力。這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沖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還因為一個人思想總是需要通過碰撞來保持。長期的孤單中,就像一個圓點脫離了坐標系,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成其為問題,你時?床坏阶约旱南敕ㄖ心莻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傊,你會擔心,老這樣一個人待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又驚咤于人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等等的生活里,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還能寫小說、政論、博客,可見要把一個人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么容易。
“忍受的極限會是什么養(yǎng)的結(jié)果?”
讓我告訴你,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后,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xiàn)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么關(guān)系。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依靠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nèi)心。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天氣、季節(jié)、超市里的蔬菜價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
當然還有書、報紙、電影電視、網(wǎng)絡(luò)、DVD、CD,那里面有他人的生活、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道理、音樂的美、知識的魔術(shù)、愛的可能性、令人憤怒的政治家等等。我們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窮盡這些道理、美、愛、魔術(shù)的一個小指甲蓋,怎么還能抱怨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少?
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求是的態(tài)度。
就是說,它是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叫《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顧準、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jié)實的,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數(shù)到“九”之前重新站起來,再看到眼前那片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jīng)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jīng)質(zhì),原諒上帝他老人家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么多人長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諒他讓我變老變胖。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zhì)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么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內(nèi)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fā)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游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劉瑜《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