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叢書: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化現(xiàn)象與性別》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性別與生俱來,但其之所以成為關系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浸潤、影響于人類個體與群體的方方面面,則主要源于它同社會文化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有關這方面的話題近乎諱莫如深。性別在人類物質生存和精神生活中產生的深刻影響被覆蓋、被遮蔽。華夏文明演變進程中,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所形成的思想禁錮,更是使這種覆蓋和遮蔽達到。其主要表現(xiàn)之一就在文學文化方面。正因為如此,從性別視角觀照文學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總序
“女國民”的興起:近代中國女性主體身份與文學實踐
晚清末期的文學行旅與女性形象
晚清的女性教化與女性想象——以《孽海花》為中心
女學生:民族國家視域下的新婦女想象
早期鴛鴦蝴蝶派與中國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的發(fā)生
性別視野中的現(xiàn)代中國新詩
“延安道路”中的性別問題——階級與性別議題的歷史思考
因性而別: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家庭沖突書寫
日;橛闹笟w——論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題旨轉換
被閱讀、被闡釋、被經典——論第一代女作家的“浮出歷史地表”
論新感覺派文本的“尤物敘事”
“打破戀愛夢”——現(xiàn)代女作家“革命減愛情”文學書寫探微
扭曲的母神——現(xiàn)代女作家“拒絕母職”的革命書寫探微
可貴的現(xiàn)場反思——20世紀40年代初延安文學中的“革命婚戀”
當代女性主義詩歌論
三個文藝女性,一場時代愛情——重讀《愛,是不能忘記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我愛比爾》
論“文革”敘事的性別化表述一以鐵凝、王安憶創(chuàng)作為中心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倫理與多樣化的性別生態(tài)——當代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性別書寫
蒙古族生態(tài)敘事的民族認同與女性想象
愛情詩歌何以經典——以林子《給他》為例
“新生代”小說個人話語的性別探析
論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流產敘事
近三十年“城鄉(xiāng)交叉地帶敘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以《人生》、《高老莊》、《風雅頌》為中心的考察
婚戀觀念與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敘事
招魂、分裂與質詢——新世紀鄉(xiāng)土文學敘事中的“好女人”書寫
當身體不再成為“武器”——“80后”部分女作家身體書寫初探
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一個歷史輪廓
世紀之交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新進展
20世紀80年代女性文學批評中的身體想象
性別視野中的“小女人散文”批評話語
論生態(tài)女性主義批評及其本土實踐
舒蕪的婦女觀及其性別文化批評
問題與挑戰(zhàn):女性文學學科建設之思
后記
新啟蒙主義話語始終是在抽象的、本質論意義上來談論“人”和“人類”,《浮出歷史地表》則引入歷史的維度,并指出這歷史是男性統(tǒng)治者壓制女性,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秩序的結構性因素。因而,所謂“人類”的歷史,就成為男性統(tǒng)治女性的父權制結構的歷史,并且因為壓制女性的事實始終是以“自然”的方式呈現(xiàn),因此,男性話語和父權制結構也始終是以“人類”的形象出現(xiàn)。使女性寫作“浮出歷史地表”,就不僅僅是完滿人類的兩性,而是對整個父權制結構的顛覆,所有歷史和意識形態(tài)話語都需要重新解釋。正是在這一點上,《浮出歷史地表》為女性寫作的正當性和必要性提供了頗為有力的解釋。當然,《浮出歷史地表》的問題在于,它在闡釋女性被壓抑的歷史,指出女性作為始終被“他人話語”書寫的“空白能指”的符號意味時,簡單地設立了男性/女性這樣一個二元對立項,并將之解釋成為社會的結構性因素的全部。與此同時,它又設立了一種“女性的真相”的本質化想象,認為這種“真相”受到了壓抑,而女性寫作的意義在于呈現(xiàn)這種真相,并因這種真相的浮現(xiàn)而能夠使整個社會結構重組。但問題在于,如果說“男性”(父權制)始終必須參照“女性”才能建構社會秩序,那么在什么時候女性曾經有過!罢嫦唷保炕蛘哒f,作為父權制社會的結構性因素,“女性”是否能夠或怎樣不被父權文化“污染”,而保持一片盡管是“黑暗、隱秘、暗啞”但畢竟是別一世界的“黑暗大陸”?這片“黑暗大陸”是始終隔絕于父權社會之外,還是與整個父權社會之間產生了復雜交錯的關系?具體到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國家建國運動,固然有著被規(guī)范到一種“不可超越的精神性別身份”,但同時女性也是這一建國運動的主動參與者。女性和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關系遠不止是二元對立式關系,而是有著更復雜的關聯(li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