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師導讀,隨書贈送《名著考點與創(chuàng)新試題精華》)
定 價:39.8 元
《朝花夕拾》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回憶性散文集,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時采摘。該集子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在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的同時,將回憶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讀來溫馨而受益匪淺。 《野草》是一部包含魯迅先生全部人生哲學的散文詩集,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達了他對現實的失望和憤懣,其文筆深沉雋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國現代詩歌中的經典,也是研究魯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資料。 另外,本書還收錄了魯迅先生的一些雜文名篇,如《論雷峰塔的倒掉》《拿來主義》等。魯迅先生的名字是與其雜文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雜文始終為一切關心與思考社會、歷史、人性等問題的中國人所喜愛。
★現代文學之旗幟,中華民族之精魂。
★一代文豪頗負盛名的傳世佳作,一部發(fā)人自省、催人奮進的民族教科書,一部認識和剖析中國人的經典范本。
本書優(yōu)勢:
★版本優(yōu)選
此次出版保留了魯迅原作風貌,但又進行了準確的審校,是《朝花夕拾》的全新校訂足本,為市場認知度比較高的版本。
★名師主編
本書由全國特級語文老師,百佳語文老師編審,既權威,又放心。
★精準導讀
孩子學習任務重,時間緊,要孩子拿出大量的時間研讀所有名著是不現實的,把名著閱讀落實到實處的有效途徑,就是將名著閱讀與考點對接,讓孩子實現閱讀和考試的雙贏。
★內容全面
本書的導讀詳盡清晰,包括生字拼音、詞語解釋、內文分析、重要段落評析、名師點撥等板塊,既方便閱讀,又加深理解。
★精選試題
揭示思路方法,提升閱讀能力;精選十年考題,破解考分密碼。讀完名著,再通過精選考試真題及模擬題,讓孩子既會讀又能考。
★印裝環(huán)保
本書采用高檔輕型紙,既環(huán)保又不傷眼,優(yōu)質大豆油墨印刷,環(huán)保清香無異味,封面燙黑金工藝,漂亮雅致。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省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先生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20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zui大領土的作家。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等。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小引 / 002
狗·貓·鼠 / 004
阿長與《山海經》 / 013
《二十四孝圖》 / 020
五猖會 / 027
無 常 / 03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040
父親的病 / 046
瑣 記 / 052
藤野先生 / 060
范愛農 / 067
后 記 / 075
野 草
《野草》題辭 / 090
秋 夜 / 092
影的告別 / 095
求乞者 / 098
我的失戀 / 101
復 仇 / 104
復仇(其二) / 107
!⊥ / 110
雪 / 113
風 箏 / 116
好的故事 / 120
過 客 / 123
死 火 / 130
狗的駁詰 / 133
失掉的好地獄 / 135
墓碣文 / 138
頹敗線的顫動 / 140
立 論 / 144
死 后 / 146
這樣的戰(zhàn)士 / 151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154
臘 葉 / 157
淡淡的血痕中 / 159
一 覺 / 161
投槍和匕首
憶劉半農君 / 166
記念劉和珍君 / 170
為了忘卻的記念 / 176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 187
說面子 / 192
罵殺與捧殺 / 196
娜拉走后怎樣 / 199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 / 206
堅壁清野主義 / 210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 215
論他媽的! / 227
說胡須 / 232
論雷峰塔的倒掉 / 237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 240
忽然想到(一至十一) / 245
論照相之類 / 266
燈下漫筆 / 273
拿來主義 / 281
春末閑談 / 285
友邦驚詫論 / 290
死 / 293
女 吊 / 299
論睜了眼看 / 306
一點比喻 / 311
咬嚼之余 / 315
從胡須說到牙齒 / 318
記發(fā)薪 / 327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 333
我的態(tài)度氣量和年紀 / 340
我之節(jié)烈觀 / 346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 356
我觀北大 / 364
談皇帝 / 367
略論中國人的臉 / 370
文學和出汗 / 374
無聲的中國 / 377
流氓的變遷 / 383
習慣與改革 / 386
宣傳與做戲 /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