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理學》一書共分26章,第1章講述了皮膚病理學的術語、皮膚解剖和染色等基礎知識,后面各章分別闡述常見皮膚疾病的病理學,如表皮良性和惡性腫瘤、毛發(fā)和皮脂腺腫瘤、汗腺腫瘤、界面皮炎、水皰、真菌感染、肉芽腫及組織細胞性疾病、脂膜炎、血管瘤等等。對每種疾病詳細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配有大量染色清晰的高質量彩色圖片和表格,內容涵蓋皮膚病理學的所有要點。同時,本書還配有皮膚病理學助記符、皮膚超微結構以及植入物和假體等附錄,還有病理學鑒別診斷、小提示、便于記憶的有趣的短語,易學易記。
皮膚病理醫(yī)師不可錯過的經典指南
1.圖文并茂,文字簡練,內容全面,條理清晰。2.大量高清組織病理學圖片,并將關鍵的病理改變用文字和箭頭標出,方便讀者學習。3.內容包括疾病的鑒別診斷、小提示和便于記憶的英文詞頭組成的有趣單詞。4.權威專家聯(lián)手打造,內容經典實用。
中譯本前言 皮膚病理是皮膚科醫(yī)生的第三只眼睛。我歷來認為,一個合格的皮膚科醫(yī)生必須懂皮膚病理,更不要說一個優(yōu)秀的皮膚科醫(yī)生了。 Drik M. Elston教授是美國著名皮膚病理學家,美國Acherman皮膚病理學院前院長,南卡羅萊納醫(yī)科大學皮膚科主任,也是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的前任主席。2014年,由他主編的《皮膚病理學》第2版正式出版。由于我和他已多次見面,而且還在我和他分別擔任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和美國皮膚科學會主席期間共同組織了兩個學會的學術交流項目,還于2014年3月在AAD年會期間舉行了兩個學會的雙邊洽談會,因此,我們已經成為老朋友。他的著作出版后,Elston教授問我是否愿意把它翻譯成中文,以幫助中國皮膚科醫(yī)生學習和提高病理診斷水平,我欣然答應。2014年5月開始組織隊伍翻譯,2015年2月完成,歷時9個月。 從拿到這本書起我就特別喜歡它。我認為這本書有如下幾個特點:①圖文并茂,文字精煉,是一本高質量的皮膚病理書。全書大部分篇幅都是圖片,文字所占的比例較小,只把每個疾病的特點簡單列出,再用一小段文字補充說明,言簡意賅。②圖片質量非常好,一是染色好,二是圖片拍攝得好,有些圖拍得很大,細微結構展現(xiàn)得很清晰,讀來還有欣賞的感覺。絕大部分圖片中關鍵的病理改變還用文字和箭頭標出,便于讀者學習。③在講解疾病過程中,有縱向和橫向的鑒別診斷,有的鑒別診斷制作成了表格,還有小的提示(PEARL)和便于記憶的英文詞頭組成的有趣單詞或短句,這些方式都有助于讀者在學習中比較、歸類、總結和回顧,能提高學習效率。④語言新穎活潑,有些比喻我和參加翻譯的醫(yī)生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例如把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的嗜中性粒細胞比喻為蜂擁的螞蟻,把核塵比喻為螞蟻裂解后的軀干、肢體和頭。以至于我們在討論這些有趣的比喻時還忍俊不禁。寓教于樂,可能就體現(xiàn)在這里。國內外各種皮膚病理的著作很多,但這是一部既權威實用又簡明新穎的皮膚病理學著作,一定會受到我國皮膚科醫(yī)生特別是皮膚病理醫(yī)生的歡迎,也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皮膚病理醫(yī)生的案頭必備。 參加本書翻譯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衛(wèi)生部北京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等單位的皮膚科專家和醫(yī)生。大家認真翻譯、一絲不茍,疑難之處常常幾人討論,以獲得最準確表達。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還對一些經過討論仍然掌握不準的詞匯請教了Elston教授,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杜娟教授、陳雪副教授、金江主治醫(yī)生在后期審校中付出了大量心血。 為了確保翻譯質量,我本人對全書進行了兩次認真地校對,有些章節(jié)校對達三四次,每次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和瑕疵。在此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雖然自己已經從事皮膚科工作30多年,但每寫一本書、每翻譯一本書都能學到新的知識,也讓我體會到學無止境學,然后知不足的道理。作為醫(yī)生,我們畢生都需要學習,我也愿意與全國的皮膚科醫(yī)生特別是年輕皮膚科醫(yī)生共勉。 特別感謝陳洪鐸院士和鄭松副教授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對本書悉心審校,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校對,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其治學精神真是令人敬佩!沒有他們的辛勞和付出,本書不可能高質量地呈現(xiàn)給讀者。 本書主編助理柳小婧博士在聯(lián)絡譯者、組織翻譯、保證質量和統(tǒng)稿整理中認真負責,付出了大量勞動,是本書得以出版的功臣。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的編輯們在文稿校對編輯中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此一并致謝! 雖然我本人希望本書的翻譯能準確和通順,達到信、達、雅,但由于參加翻譯的醫(yī)生較多、翻譯風格各異,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會有不足甚至錯誤,希望全國皮膚科同道不吝指正。
張建中 2017年2月于北京
中譯本序言 由張建中教授主譯、陳洪鐸院士主審的《皮膚病理學》(第2版)與我國廣大皮膚科醫(yī)生見面了。本書由美國Acherman皮膚病理學院前院長、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的前任主席Drik M. Elston教授主編, Elston教授是國際著名皮膚病理學家,在皮膚病理方面有非常深厚的造詣。這本書2014年出版,深受國際皮膚科同道的歡迎,張建中教授組織國內專家和皮膚科醫(yī)生歷時一年多完成了本書的翻譯,參加本書翻譯和審校人員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向他們表示祝賀! 皮膚病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很強的臨床學科,對皮損的辨認和描述非常重要,皮膚病理是皮膚科醫(yī)生的第三只眼睛,可幫助皮膚科醫(yī)生了解微觀形態(tài)學變化。一個好的皮膚科醫(yī)生必須懂皮膚病理。這本書圖文并茂,條理清晰,寫作風格新穎,圖片質量非常好,絕大部分圖片中關鍵的病理改變還用文字和箭頭標出,非常易于學習;另外還有病理學鑒別診斷、小提示、便于記憶的有趣的英文單詞或短句,易學易記,能提高學習效率。這本書確實是一本權威而實用的皮膚病理學著作,一定會受到我國皮膚科醫(yī)生特別是皮膚病理醫(yī)生的歡迎。 參加本書翻譯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等國內十多家醫(yī)院皮膚科的中青年專家和年輕醫(yī)生,他們熱情高、干勁足、水平佳,通過大家的努力完成了本書的翻譯和校對工作,這本書是集體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我為我國年輕一代皮膚科學工作者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奮發(fā)拼搏精神而感到無比高興,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說明我國皮膚科人才濟濟、后繼有人。 陳洪鐸院士擔任了本書的主審,是對本書最大的質量保證。參加本書審校的都是國內皮膚科學的著名專家,有的還擔任中華醫(y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和各大醫(yī)院皮膚科的領導職務,工作非常繁忙,他們能夠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悉心對本書進行審校,體現(xiàn)了他們對皮膚科事業(yè)的熱愛和對皮膚科學的刻苦鉆研精神,各位專家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令人感動,是他們的付出,才使得這本書成為信、達、雅的高水平譯著。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翻譯好一本國外的學術著作相當不容易,如何用詞、如何表達等都需要再三推敲。另外,學術在不斷進步,新的概念、新的發(fā)現(xiàn)不斷涌現(xiàn),這些都需要我們學習。盡管譯者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錯誤,希望同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給譯者,以使他們能夠在再版時改正。 馬圣清 2017年2月于北京
迪爾克·M.埃爾斯頓,美國紐約Robert Wood Johnson醫(yī)學院皮膚科教授,塔米·弗雷格,美國丹維爾Geisinger醫(yī)療中心皮膚病理學科主任。
張建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系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國際皮膚科聯(lián)盟(LIDS)中國理事、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組長,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紅斑狼瘡研究會秘書,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變態(tài)反應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發(fā)改委藥品價格評審咨詢專家。
第1章 基礎:診斷用術語、皮膚解剖及染色 1
第2章 表皮良性腫瘤與囊腫 37
第3章 表皮惡性腫瘤 56
第4章 毛發(fā)和皮脂腺腫瘤 71
第5章 汗腺腫瘤 86
第6章 黑素細胞性腫瘤 105
第7章 界面皮炎 134
第8章 銀屑病樣皮炎及海綿水腫性皮炎 150
第9章 水皰大皰性皮膚病 161
第10章 肉芽腫及組織細胞疾病 172
第11章 炎性血管病 183
第12章 遺傳性皮膚病 208
第13章 膠原和彈性組織病變 213
第14章 代謝性疾病 224
第15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 234
第16章 脂膜炎 249
第17章 細菌、螺旋體和原蟲感染 257
第18章 真菌感染 270
第19章 病毒感染、寄生蟲和節(jié)肢動物所致疾病 286
第20章 纖維腫瘤 309
第21章 脂肪、肌肉、軟骨和骨組織腫瘤 341
第22章 神經系統(tǒng)腫瘤 354
第23章 血管瘤 366
第24章 皮膚T細胞淋巴瘤、NK細胞淋巴瘤和髓細胞性白血病 390
第25章 B細胞淋巴瘤和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404
第26章 轉移性腫瘤和轉移癌樣皮疹 416
附錄1 皮膚病理學助記符 425
附錄2 皮膚超微結構 426
附錄3 植入物和假體 428
索引 433